[摘要] 通過對江西高校體育產業的現狀分析,發現江西高校體育產業在取得一定成績的情況下,還存在著許多不足,有待進一步的改善。
[關鍵詞] 高校 體育產業 現狀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江西10所高等院校。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二、討論與分析
1. 高校體育產業的特征
(1) 特有的優勢
高校發展體育產業有它特有的優勢。高校體育的消費對象相對穩定,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學生觀念的改進,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上的投入也逐漸增多,這些都為高校體育產業的開發、發展創造了條件。高校各種場館設施基本上都有,這就為開發高校體育產業打下硬件基礎。
(2) 福利體育是主體
幾十年來,我國投入了巨大的財力、特力興辦福利體育。但是,長期以來僅僅將其作為一種單純的消費事業,認為福利體育就是免費體育,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為此否定了體育的商品性,把福利體育搞成免費體育,造成了只投入無產出的局面。這樣的結果,加重了國家財政經濟負擔,對高校體育的發展也起到了阻礙和制約的作用。正是基于這一點的認識。各高校都或多或少地開展了各種不同形式的優惠體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現階段,福利體育仍然是高校體育產業的主體。
(3) 商業體育是輔助形式
有些學校已滿足于僅僅開展福利體育,他們開辦體育公司或門市部,在體育商業領域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商業體育的特點是按等價交換的原則進行體育商品的經營,盈利是其目的所在。其經營活動在某種程度上能大大促進體育運動的發展,能有效地促進體育商品化、市場化,能產生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目前,商業體育在高校中進行了一點淺淺的嘗試,還有待于進一步的開發,現階段只能作為高校體育產業的一種輔助形式。
2.高校體育產業的現狀
(1)大有潛力可挖
目前江西高校的經費都很緊張,像以前以“等、靠、要”為主的資金來源已不能滿足高校體育工作的需要,因此,以多種形式的福利和商業體育上開發籌集資金,滿足高校體育工作的需要已是必走之路。從教師獎勵資金的主要來源看,學校獎金和課時費各占55%,這反映出有一半以上的學校在體育產業上開發不夠,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2)淺層次的福利體育開展較好
以游泳池收入和場館開放或出租的收入為主的學校各占70%和55%,可以看出,大部分學校在利用現有場館進行體育產業開發是成功的。而體育服裝、體育健美、健身等體育項目培訓班所占比重較小,說明在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組織教師創收還做得不夠。
(3)商業體育基本上沒有開發
以其他創收主要形式的學校有3所,占15%,開辦體育公司和門市部的學校共5所,占25%,而利用場、館、池開放創收的學校所占比例是相當大的(各占70%和55%),從這組數據就可以看出目前高校體育產業的結構主要以福利體育為主,而商業體育的潛力基本上沒有開發。體育科學本身就是一門邊緣科學,它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往往帶來極大的商業利潤。
(4)場館設施有待加強
場館設施是目前高校開發福利體育的基本條件和保障,尤其是體育館。各校場館等基礎設施基本都有,然而存在著差距,主要表現在數量和質量上的不同。比如,還有近30%的學校沒有體育館,許多福利體育的項目就無法開展,直接影響到這些學校的體育產業。只有更好地利用場館,發揮其綜合效益,才能更好地作用于教學。
三、結論與建議
1.高校體育產業在福利體育方面或多或少都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在商業體育方面,只有部分學校做了一點嘗試,基本上屬于空白,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2.有些學校場館的設施條件較差,直接影響到了體育產業的開發。各校在按有關文件爭取興建新場館時,應充分考慮它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陳翠然:高校體育改革與發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6,148-158
[2]辛利等:中國經濟體育產業化經營理論與戰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