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資本市場從2006年初至今經歷了巨大的跌宕起伏,在股市大起大落的浪潮中,現金流量包含了多少信息量,是否起到了預測和警示的作用?本文從會計目標談起,從會計信息的有用性談到權責發生制的缺陷,再到現金流量信息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改進現金流量信息利用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權責發生制 現金流量 信息含量
我國資本市場從2006年8月以來滬深兩市股價高歌猛進,進入前所未有的牛市,自2008底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企業效益普遍滑坡,加上大小非解禁帶來的沖擊,滬深兩市股指又一路下跌,突破人們預期的底線,進入少有的熊市,至今更是降到了冰點。在股市急劇動蕩中,現金流量包含了多少信息量,是否起到了預測和警示的作用?
一、現代會計目標與現金流量信息
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提供與決策相關的有用的信息、反映受托責任成為會計的兩大主要目標,即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這是目前會計理論界公認的關于會計目標的主流理論。即會計的主要目標是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而會計信息是通過會計報表集中地表達出來的,傳統的主要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分別傳達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三個方面的信息。在這三個報表中,人們更重視前兩個,尤其是損益表,甚至有的會計學家戲稱應該把損益表的最后一行“凈利潤”放到第一行,因為人們太重視這一行了,相反,作為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橋梁的現金流量表在很長的時間里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1973年AICPA提出了 “決策有用性”的信息的確切含義,也就是財務報表的目標就在于向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關于潛在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間分布和相關的不確定性有用的信息。該表述把現金流量信息提升到了財務報表目標的高度,充分體現了現金流量信息的重要性。
二、權責發生制的缺陷與現金流量信息的重要性
權責發生制也稱應計制,是目前各國會計實踐中應用的理論基礎,是以會計主體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為前提,將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按一定的方法和標準分攤在其應該確認的期間,而不是實際發生的期間,故稱為應記制。根據這種權利和責任確認的一定的標準來計算各個會計期間的收入和費用,能更科學的反映不同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即資產、負債和收益,權責發生制曾經在學術界備受推崇,它的產生被認為是會計理論與方法科學化的一個重要標志。盡管權責發生制在會計的理論和實踐發展過程中起過的重大作用是不容否認的,但權責發生制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如上所述,權責發生制是將收入和費用按發生的權利和責任及一定的標準分攤在不同的會計期間,而這些收入和費用可能并沒有實際收到和支付,尤其在存貨計價、費用攤銷、計提折舊等一些長期遞延和跨期攤提項目下,在確認發生的權利責任和分攤標準時,大量存在著會計人員的估計和主觀判斷,那么客觀上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的缺失,主觀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缺失,都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這種方法確定的資產和負債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資產和負債的基礎沒有夯實,會計盈余的可靠性值得讓人懷疑。
另外權責發生制下,收入和費用即使沒有實際收到和支付但符合一定標準時就可以確認,這就給會計盈余帶來了可操縱的空間。比如為了粉飾利潤,虛增收入,企業在會計期末降低信用標準,擴大賒銷范圍銷售,增加收入,但也同時降低了收益質量,增加了壞賬風險,這樣的盈余信息只代表著“紙面富貴”,包含了太多的“噪音”。正是利用權責發生制內在的局限性,在我國目前這樣一個不太成熟的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翻云覆雨,上演了一幕幕業績變臉的“神話”,上市公司會利用各種手法對會計盈余進行操縱和虛化,使會計盈余無法客觀反映真實情況。
這與會計的提供 “決策有用性”的信息的目標嚴重背離,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確認的會計要素和會計盈余在理論上固有的缺陷,在實踐中對利益相關者的誤導使人們呼喚一種更加可靠的會計信息,以收付實現制為理論基礎的現金流量信息就應運而生。收付實現制又稱現收現付制,它是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確定收入、費用歸屬期的一種方法。在收付實現制度,收到現金時確認收入,支出現金時確認費用,在確認收入和費用時不需要進行配比調整。以收付實現制為理論基礎確認的現金流量信息剔除了人為地估計和攤銷項目,沒有會計人員主觀判斷的隨意性的現金流量信息更加可靠、不易被操縱,“現金流量表很少涉及確認問題。因為一切現金收支在其發生時均已予以確認。報告現金流量不涉及估計或分配。同時,除在現金流量表中有關項目分類以外,也很少涉及判斷。”正因為如此,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各國財務會計理論包括會計實踐都由重視盈余信息到關注現金流量信息。現金流量表成為企業財務報表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三、現金流量表在企業財務報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現金流量表彌補了權責發生制會計的缺陷,更好地滿足了會計決策有用性的目標。資產負債表揭示了企業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卻無法說明財務狀況變動的原因。損益表揭示了企業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但是卻不能說明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變化之間的關系,因此并不能與資產負債表連接起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現金流量表將二者連接起來,成為二者的橋梁”。因為企業的現金流量主要是由盈余的質量決定的,不僅僅是盈余的多少,這樣現金流量表就反映了損益表的質量,同時,現金流量表中關于現金流量的三種不同分類即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也反映了財務狀況變動的原因和趨勢。所以現金流量表的重要作用不斷地被人們所認識。關注現金流量表成為企業投資、銀行信貸決策理論發展的新動向,成為企業的價值創造和企業的市場價值評估的重要指標。
四、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下列建議:
1.增強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尤其是現金流量信息的含量,幫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只有這樣,才能使投資者從功能鎖定中解脫出來。一方面,我們應大力扶持獨立的投資咨詢公司,加大專業證券分析的培養力度,培養成熟的專業證券分析師,,幫助投資者免于落入上市公司和“莊家”設置的信息陷阱。另一方面,我們應加強對廣大股民的教育,逐步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使其由盲目跟風轉向理性投資。
2.我們國家還應該加強信息披露的立法和監管。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功能鎖定現象的存在意味著公司經理人可以通過操縱公司賬面利潤達到蒙騙市場的目的。為消除這種現象,一方面應加緊制定并不斷完善相關的市場法規,使公司間的經濟交易建立在公允的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應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以提高公司重大經濟交易行為的透明度。應對每一種會計方法的選用及會計政策變更的條件予以具體、嚴格的限制,使公司的會計報表更為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濟實質,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更為有用的會計信息。
3.我們國家應該加強對莊家的打擊力度,嚴格取締炒作行為。莊家的存在,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的規則,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為了打擊莊家,一方面我國應該加強對莊家的處罰力度,打消莊家的炒作的不良預期。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應該加強立法并嚴格執法,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參考文獻:
[1]王化成 程小可 劉雪輝:《中國資本市場披露現金流量信息的有用性》[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03,10,29-35
[2]蔡 雷:《企業現金流量包裝及甄別初探》[J],《經濟師》,2006,第2期,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