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三本院校的大學英語教改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受到關注的課題。本研究針對三本學生的特點和層次差異,提出三本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結合自身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教改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課后活動與第二課堂的開設,鼓勵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創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從而形成一條符合三本院校學生特點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三本院校 大學英語教改 教學理念
當前,我國高校辦學形式與規模日趨多樣化,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校人數一直在持續增長。三本院校的學生和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有差別主要表現在基礎知識不牢、水平參差不齊、腦子靈活、情感豐富、自我意識強等等。因此,三本院校教師要努力改革,探索出更適合于三本院校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特別是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基于此,本文首先針對三本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分析三本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革的思路及具體實施策略。
一、教學理念的問卷調查
1.調查形式、對象、內容及目的。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問卷題型為選擇題,每題給出三個選項。為提高區分度,要求學生只能單選。三個選項不能滿足答題者的需求時,部分題目另設有第四種答案,學生可自行寫出相應答案。調查對象為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國貿系本科一、二年級學生。本調查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大學英語重要性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師的評價; 學生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評價。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進一步探究三本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旨在不斷改革,形成一種一條符合三本院校學生特點的教學體系。
2.實施過程及結論。為客觀地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狀況,答卷無需署名,并要求本人獨立完成問卷。本次調查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8份。結果為:98%的同學認同大學英語的重要性;85%的同學愿意學英語;92%的學生英語基礎不太好;但是只有19%的同學能夠主動學習,18%的同學學習效率高;學生對教師素質的滿意度達到90%以上,但是對英語課堂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的滿意度不到30%。
二、對三本院校教學理念的分析
三本院校同學普遍認同大學英語的重要性,愿意學習英語。但是他們的英語基礎偏差,而且自覺性欠佳,很難長期堅持學習。很多學生甚至把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歸結到教師身上,與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因此,針對三本院校學生的特點,我們認為改革遵循的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1.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的特征。這樣的教學理念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扮演更多樣的角色,教師不僅要備好課,還必須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組織好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的困難提供必要、及時、有效的幫助,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恰當的評價,即教師要能夠以組織者,管理者,控制者,觀察者,鼓勵者,參與者,評價者等身份組織學生課上、課下學習,有效地發揮教師的各種角色。
2.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的具體應用措施
(1)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管理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把一個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6或7個人,最好男女參半。組長和副組長為學習程度不太好,有愛心、責任心強的同學,借助他們自身的優勢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管理學生。每周把學習任務分發給組長,讓他們課下自己安排學習。上課時老師檢驗他們自主學習的效果。只要有一個同學完不成學習任務,整個小組成員都要接受各種形式的懲罰,小組長要接受二倍的懲罰。這樣一來,小組成員會相互督促,共同學習。學習小組就成了動力組,每個小組都是一個帶動力的車廂。
(2)定期召開學習小組會議,跟蹤答疑。每周給學習小組的組長召開會議,跟蹤學習小組的學習進度,處理疑難問題,并及時改進不足,方便時也會邀請他們的輔導員參與小組會議。
(3)建立學生檔案,公正評價學生。為了公平公正地評價學生,教師和學生一起設計了學生檔案表,包括:班級成績總表和個人成績分表。前者按學號記錄每次測驗全班每次的成績。用此表可以分析各個分數段的人數和全班的測驗情況,掌握學生近期整體的學期情況;后者:橫坐標是次數,縱坐標是分數。每個學生一張表,一學期共記錄10次成績。把每個總表的分數騰到每個同學的分表上,并把他的成績連成曲線圖,密切關注每位同學的表現,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
(4)組織學生自編四級詞匯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特別重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學生反映,市面上有很多詞匯輔導書,即沒有原文,也沒有語境,學生很難長時間的記憶這些莫名其妙的單詞。筆者組織學生自編四級詞匯表。把學生進行具體的分工,每四個學生負責一個單元,總結單詞,包括:單詞的漢語意思、用法、例句及例句的漢語翻譯。教師再給學生出一部分連線題,選擇題或翻譯,幫助學生鞏固。然后找班里熟悉電腦操作的同學進行排版、打印、復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的過程,享受學習的快樂。
(5)充分利用網絡,改革和學生的交流方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面對面的交流是有限的,而且有些學生也不愿意和教師當面反映問題。但現在的學生都愛上網,我們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充分利用網絡和學生交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指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我們所做的嘗試只是教改中的一小步,我們教學的對象是有想法,有情感的,他們的思想是流動的、動態的。不久后,我們還會遇到更多更加時尚,前衛、活躍的90后大一新生。因此對待這樣的教育對象,我們該如何處理教材,如何設計教學流程,如何組織課堂活動等問題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的思考。教改的道路是曲折,但是教改的步伐不能停止。
參考文獻:
[1]李志國:以學生為中心的外語教學思想與實踐[J].甘肅科技, 2005(9)
[2]彭蘭珍:如何確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J].廣東教育,2007,(11)
[3]丁桂鳳:合作學習研究的基本走勢[J].南京: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4]黃愛鳳:2003. RICH學習檔案袋評價模式初探[R].浙江: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