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化學工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深入發展,特別是金融危機后,我國化工產品出口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不僅受到來自外部的油價震蕩、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國內資源的約束和環境保護的壓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鑒于此,本文首先全面分析和評價了我國化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其次,結合我國化工產業發展的實際狀況,提出了提升我國化工產品出口能力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化工產品出口 國際競爭力 對策
一、引 言
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也是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最活躍的產業部門之一。由于化工產品廣泛地用于工業、農業、人民生活等各個領域,因此化學工業生產的規模、技術水平和門類齊全度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發展,化工產品進口關稅進一步降低,我國化工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近兩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歐美等國家對進口化工產品環保標準的提高,加之,近幾年人民幣的大幅升值、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化工產品的出口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因此,較為全面系統地分析我國化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并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對于提升我國化工產品的出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化工產品國際競爭力弱勢原因分析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化工產品的生產無論在質量、品種和規模上,與發展中國家相比都具有了一定的實力。但是,與發達國家化工產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化工產品的結構不合理。長期以來,我國化工產品品種和質量不能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存在產品結構性過剩和結構性短缺并存的矛盾,造成一般產品總量供過于求而高新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一方面是低附加值的基礎性原料的產品生產能力過剩,在市場上供大于求,大量產品在中低檔次和相當于生產成本的價位上惡性競爭,如無機化工原料等資源型產品;而另一方面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比重低,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
二是研究開發投入低,自主創新不足。我國化學工業的增長主要還是靠資本、勞動力和資源的大量投入,研發投入比較低,技術創新能力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從世界各國工業化的進程來看,工業技術進步的來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原發性技術創新,即技術進步主要依靠本國的自創,表現為擁有大量的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核心技術;另一類是擴散性的技術,即技術進步主要依靠對其他國家已有技術的模仿和學習,當然也可以購買,通常表現為擁有較少的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不掌握產業的核心技術,但可以通過接受其他國家產業技術來實現本國產業的增長。我國目前大部分化工產品技術含量比較低,技術來源主要來自于發達工業國家的技術擴散,大部分工藝技術和關鍵裝備仍然是成套引進的。產品技術開發薄弱,質量檔次低。
三是企業規模小。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發達國家正是依靠一批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搶占國際市場的。近年來我國化工企業實力有所加強,部分產品在質量和市場占有率方面不僅在國內占居領先地位,而且成為出口創匯大戶。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化工企業還非常脆弱,生產效率低,規模小,缺乏抵御市場風浪的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四是貿易環境惡化。化工產品進出口貿易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和變化,如反傾銷、環保安全問題、國內進出口政策和關稅調整以及國際上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技術性壁壘等等,其影響將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產品進出口量和價格的變化中。此外,近年來由于國內部分化工產品的能力擴張較快,過去自身缺口較大的產品現在自給率大大提高,進口需求下降,而自身產能充足的產品在能力擴張、內需趨緩的形勢下,加快了國際市場的開拓。隨著入世后過渡期的結束,涉及化工行業的承諾基本到位,即取消配額和其它進口限制、減讓關稅、給予外國公司貿易權和分銷權等,我國化工產品將面臨市場全面開放、競爭加劇、貿易摩擦增多、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等新的更嚴峻的挑戰。
三、提升我國化工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化工行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其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整體競爭力,而我國化工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現實狀況卻不容樂觀。我國化學工業正處于難得的戰略機遇發展期,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應抓住契機提升我國化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1.加快調整化工行業的產業結構
由于目前我國低端化工產品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而高端產品供應不足,又需高價進口,加之,化工產業的發展受到資源瓶頸和環保的壓力,我國的石油和化工行業已經進入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要特征的快速發展時期。產業結構調整應當分為行業的調整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從行業的角度看,我國應該擴展精細化工新領域,發展資源節約型化學工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實現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升級。從產品的角度看,我國應加強化學產品的深加工,以國內市場需求大的有機化學原料、化肥、專用化學品、合成材料等產品以及技術水平先進、附加值高的精細化學品和新型化學品為重點。
2.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競爭能力
近期我國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極大地影響國內石油和化工產品的出口。2007年7月所實行的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影響到化工產品的多個領域,增加了化工企業出口的成本。2010年7月,國家還要對部分化工產品出口退稅政策進行調整。這些政策的調整表明,國家明顯在限制高耗能、資源型產品的出口,引導國內化工企業從生產低附加值的產品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轉移。因此,要提高我國化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化工產業的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由于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是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關鍵路徑。因此,化工產品的技術創新不僅是化工產品出口的要求而且也是化工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3.在積極應對反傾銷的基礎上,對化工產品的出口戰略及時進行調整
除了正常的關稅手段以外,目前許多國家還往往通過技術性貿易壁壘、環保標準等新的非關稅貿易保護措施或反傾銷來限制我國化工產品的出口。對于國外對我國化工產品發起的越來越多的反傾銷,我們不能消極等待,無所作為,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應對。同時在積極應對反傾銷的基礎上,對我國的出口戰略進行及時的調整。
四、轉變增長方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多年來,我國化學工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由于粗放型發展方式所導致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問題十分突出。資源短缺正越來越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石油、天然橡膠、硫磺等對外依存度都在50%以上。同時,環境保護的壓力又成為行業面臨的又一突出難題。我國石化工業是污染物排放大戶,廢水、廢氣、廢固分別居全國工業行業第1位、第4位和第5位,氨氮化合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均位于工業生產行業前列。這種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長方式不僅是難以為繼的,而且不利于我國化工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面對日益緊張的環境和資源壓力,我國化學工業必須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盡快淘汰落后產能,使化工行業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 韓永奇:影響我國石油化工產品出口的因素與對策.化工技術經濟,2004年第11期
[2] 董 濤:2007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現代化工,2008年第3期
[3] 白玉杰:化工行業如何應對機遇和挑戰.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