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中國的服務外包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中國在接受服務外包業務方面處于初級階段,所占市場份額很小。但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潛力很大,正在日益成為跨國公司外包目的地。我們只有在認清自身特點和發展環境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本文在介紹服務外包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運用SWOT分析法對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分析。
[關鍵詞] 服務外包 發展現狀 SWOT分析 措施和建議
一、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國際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外包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可以更好的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有利于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受到各國政府的廣泛關注,紛紛采取各種優惠措施,搶占市場份額。我國作為服務外包的承接國在新的經濟條件下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應該采取新的戰略選擇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二、服務外包
外包的意思是“外部資源利用”,就是通過購買第三方提供的服務來完成原來由企業內部完成的工作。從價值創造的角度看,外包是企業將不直接創造價值的后臺支持功能剝離,專注于直接創造價值的核心功能,也就是將企業的一部分內容轉移出去。根據轉移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制造業外包和服務外包:即轉移對象是加工制造零部件、中間產品活動的,屬于制造業外包;轉移對象為服務活動或流程的,就是服務外包。
從定義來講,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價值鏈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礎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IT業務和基于IT的業務流程剝離出來后,外包給企業外部專業服務提供商來完成的經濟活動。因此,服務外包應該是基于信息網絡技術的,其服務性工作(包括業務和業務流程)通過計算機操作完成,并采用現代通信手段進行交付,使企業通過重組價值鏈、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了成本并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我國服務外包發展現狀
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服務外包業務,至今已經初具規模。根據IDC的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服務外包市場保持較前一年35.1%的勢頭增長,市場規模達到93.7億美元,而且IDC預測,這一市場的增長勢頭仍將強勁,至2009年這一市場規模將實現417億美元,未來五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4.8%。因此,中國具有極大的服務外包發展前景。2006年,在國際需求激增、國內服務提供商日趨成熟的前提下,中國服務外包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僅以中國離岸軟件外包服務為例,2006年市場規模達13.8 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48.4%,并將在2006年~2011五年中保持37.9%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在不斷拓展新業務的同時,中國服務商致力于加強全球交付能力,滿足國際客戶定制化的需求。
IDC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日本和韓國仍然是中國離岸服務外包的主體市場,以中國軟件離岸外包市場為例,日韓客戶2006年貢獻了近56%收入,而歐美客戶貢獻比例在一年間提升了8.4個百分點,占到整體收入的近36%。據IDC預測,未來日韓市場將維持較為平穩的增長速度,而同時歐美市場將在2006-2011五年中以48.6%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09年,歐美市場對中國軟件離岸外包收入的貢獻率將首次超過日韓市場。
2009年上半年中國服務外包取得較快發展。2009年1-6月,全國新增服務外包企業1406家,新增從業人員29.7萬人(其中新增大學畢業生占80.4%);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32.9億美元(國際服務外包占77.8%),同比增長42.4%。截至2009年6月,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共6673家,從業人員121.5萬人(其中大學以上學歷98.9萬人,占81.3%);累計承接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142.4億美元(國際服務外包占94.9%)。
四、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SWOT分析
1.內部環境優勢
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的內部環境優勢十分明顯。首先,中國政府大力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為了支持中國服務外包的進一步發展,商務部首先啟動了“千百十工程”,從2006年開始,商務部、信息產業部和科技部先后聯合公布了兩批共11個城市為服務外包示范基地城市。其次,中國有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隊伍。很多勞動力在計算機和數學方面接受過良好教育。他們守紀律、好培訓,能勝任此類工作。而且,中國知識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外包業務需要數以百萬計的低成本勞動力,而中國正好擁有這樣的勞動力,目前這種競爭優勢還在有增無減。再次,除了勞動力成本低之外,中國基礎設施優越、加上跨國公司需要分散風險,中國就成為許多跨國大公司拓展外包業務的首選地。另外,在社會環境方面,近年來我國積極倡導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安定、團結、和諧的政治局面,是我國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更具適應性和影響力,從而增強了外國企業的信心,也為中外企業長期穩定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內部環境劣勢
首先,我國承接服務外包仍延續傳統的發展方式,以承接低端服務外包為主,承接高端服務外包的能力不夠,處在利潤鏈的低端。其次,我國與服務外包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相當薄弱,行業內部也存在著不規范的現象。其次,缺乏國際化的意識,相關部門協調不暢。我國服務外包業以成本低作為自身的優勢,但是會常常出現重價不重質的現象,使得客戶的滿意度下降。最后,我國目前發展外包市場也面臨著瓶頸的制約:第一是中國員工的語言能力。據外商反映,中國工程和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理論基礎比歐洲學生扎實,但需加強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些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沒有注重學術與商業界的聯系。而在歐洲和印度工程類學位則需要有工作經驗。這些都制約了我國承接服務外包的規模。
3.外部機會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國際分工的深入,服務外包越來越成為大型跨國公司節約成本、提高利潤和專業化程度最佳選擇。不斷增長的需求為我國服務外包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作為第二大資本主義國際的日本和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韓國,日漸成為服務外包的主要發包國,對于這兩個國家我們不僅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而且在語言和文化上也十分相似。作為服務外包業發展的先行者—印度,近年來面臨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人力成本上升、基礎設施落后和法律保障不完備等。使得許多國家開始將外包的項目向我國轉移,有利于我國提高在國際外包市場上的市場份額。另外,我國擁有天然的窗口香港。由于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香港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的文化同時又融合了西方文化,再加上它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連接中國和世界的橋梁,增加了中國接近世界外包市場的機會。
4.外部威脅
首先,服務外包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紛紛頒布相關優惠政策促進服務外包業的發展,搶占市場份額。其次,由于地緣和語言方面的優勢,印度、愛爾蘭等國家在歐美服務外包市場基本占據壟斷地位,因此我國服務外包企業能夠獲得的歐美訂單數量相對有限。除此之外,新加坡也是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的主要國家之一。再次,服務外包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以美國威力的軟件外包導致了國內相關領域失業率的提高,美國國內的勞工組織和工會開始采取行動抵制服務外包。
五、我國服務外包業發展的措施和建議
第一,加快對高端人才的培養與吸引,促進企業國際化。目前制約國內企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高級人才缺乏,有實力的企業可借海外企業的裁員契機引進高級人才。一方面,企業在全球經濟危機的時代可廉價快速獲得海外高端人才,尤其是懂技術、外語好、又熟悉海外市場的海歸人員。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企業接單的數量和接單的層次以及自主研發的能力和成功率。
第二,可選擇時機購買海外企業。從印度的發展路徑來看,其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就是其外包產業海外并購的歷史。金融危機使歐美國家資產價格大幅度縮水,可通過并購重組資產和業務,將海外業務轉移到國內,加速外包的發展。
第三,地方政府應展開錯位競爭,根據自身產業特點與優勢承接外包業務。對于新型服務外包,各地應努力通過區域性的合作形成產業集聚、產業集群,打造區域品牌。
第四,重視服務外包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發達國家不斷把制造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我國應該抓住這次機遇,加大對服務外包業的支持力度,并在發展傳統服務外包業的同時,積極推動新興服務外包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愈會新 肖艷玲 仇寶亮:基于SWOT分析的我國承接服務外包的戰略選擇[J].全國商情,2009,(23)
[2] 蔡芳芳:我國承接服務外包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2008.10 云南財經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
[3] 王燕妮 李 華:國內外服務外包發展現狀分析[J].國際經貿,2008 (23)
[4] 2009 上半年全球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