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貿易方式及中美貿易的現狀進行了系統性闡述,從中美貿易方式的視角來分析中美貿易逆差產生的原因,并以此為線索提出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逆差 貿易方式
近年來,不斷上升的貿易順差使得我國企業在出口貿易中的貿易摩擦增多,許多國家常常針對中國出口企業提出反傾銷指控,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隨著最近中美貿易戰的升級,不得不使我們再一次重視中美貿易失衡問題,尤其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
一、中美貿易關系的基本特征
1.中美貿易持續增長。中美兩國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雙邊貿易額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4年更是達到了34.27%的高增長率。到2005年,美國略低于歐盟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六大進口來源國;中國也成為美國的第三大貿易貨幣、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場
2.中美經濟結構互補性強。目前,制造業產值占美國總產值的比重不到15%,相反制造業卻是中國的比較優勢產業。憑借勞動力資源優勢,中國擁有紡織品、服裝、家電產品、筆記本電腦、信息技術產品以及大量消費品等一大批產業部門,對美出口商品的70%以上是紡織品、服裝、玩具、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主要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礦產品、化工產品,以及包括飛機、尖端集成電路、電信設備、自動化數據處理機械在內的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在這些領域,中國處于落后或短期狀態。此外,美國的金融和零售業企業也開始不斷地從對華商務合作中受益。這種貿易機構說明中美兩國經濟結構的互補性和他們各自在國際分工中所處的不同地位。
二、影響中美貿易平衡的主要因素
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基本經濟和制度因素,不當的原產地統計原則以及中美合理的國際分工和地區產業調整等,本文主要是基于貿易方式的角度分析產生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
1.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增加影響中美貿易平衡。隨著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增長,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進出口貿易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目前已占到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半以上。隨著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轉入生產和銷售階段,外資企業在我國出口和進口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外資企業在貿易方式的選擇的突出特點是更傾向于采取加工貿易的方式。
2.服務貿易被忽略對雙邊貿易平衡的影響。美國2002年的服務貿易出口額達到2726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額的17.4%,服務業已成為美國經濟中的支柱產業。然而,在談到中美貿易逆差時,美方卻往往只強調貨物貿易而忽略服務貿易。事實上,過去十年間美國對華服務貿易一直保持盈余,如果把服務貿易計算在內,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將會減少。特別是隨著中國服務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具有強大實力和競爭優勢的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出口將會獲得更大增長。根據USTR的統計,2004年美國服務貿易對華出口增長20%,而其總體增長僅為11%,中國已成為美國第10大服務貿易出口市場,2004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16億美元。
三、 正確處理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思考
對美出口的快速增長為提高我國經濟實力,解決國內就業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雙方不對稱的貿易依存關系也帶來了負面影響,使中國在處理與美摩擦時總是處于被動地位。為此,中國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以確保中美貿易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1.努力擴大國內需求。中美貿易現時的不平衡并非一個值得糾纏不休的問題,需要雙方共同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來緩解這種不平衡。對我國而言,應把經濟增長的立足點放在擴大內需上,減少對外貿易依存度,加快本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經濟運作體系。同時,增加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建立相互信任、互惠雙贏的合作機制,縮小美國對中國出口技術產品的控制范圍,減緩和消除中國對美國貿易的出超。
2.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注重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改善進出口不平衡狀況。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營銷為重點,引導企業增強綜合競爭力;支持自主性高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和高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促進國內產業升級,積極開拓非傳統出口市場,推進市場多元化;實行進出口基本平衡政策,適度擴大進口,發揮進口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零部件和國內短缺的能源、原材料進口。
3.加大對外直接投資。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以優勢產業為主導,如家電、輕紡和成衣、食品加工和輕工業產品、一些質量價格比有明顯優勢的機電產品,可以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當地設立企業和機構,把國內過剩的生產能力、原材料及零部件出口到國外市場,發揮我方比較優勢。
四 、結語
在國際分工不斷深化的今天無論是對外資企業的限制還是對加工貿易的限制都會對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產生影響,甚至會喪失一些比較優勢。若要在根本上解決我國貿易不平衡難以調節等問題就必須大力發展一般貿易方式下的貿易,使之在貿易順差中所占比例不斷擴大。只有當國內企業的比較優勢層次得到提高時這一目標才能逐步實現。
參考文獻:
[1] 馮雷:從貿易方式走向與與國際經濟融合—中國加工貿易管理模式探析[J].《國際貿易》2002(3)
[2] 陳明 張鵬:中美貿易平衡問題探析[J].《經濟師》2006(3)
[3] 亢梅玲:中美貿易不平衡原因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6(4)
[4] 沈國兵:貿易統計差異與中美貿易平衡問題[J].《經濟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