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湖北宜昌生態旅游資源稟賦良好,多年來因缺乏整合思路,很多生態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開發。基于現有資源條件和開發現狀,湖北宜昌應從旅游形象、管理體制、景點布局、線路交通和服務設施5個方面提煉生態旅游資源整合策略,打造湖北鄂西旅游金字招牌,更好地帶動鄂西生態旅游圈的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 湖北宜昌 生態旅游資源 整合
湖北宜昌市位于華中鄂西,處在長江風景線上,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和較高的知名度,在進行旅游資源整合時,應充分考慮長江風景線各城市間存在著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只是這種相互間的合作并不一定十分穩定,可能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合作組合,或者說是區域內的重新洗牌。
一、宜昌市旅游資源現狀
1.湖北宜昌生態旅游概況
宜昌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擁有國家級AAAAA級景區一處,國家級AAAA級景區8處,國家AAA級景區11處,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全市已開放的旅游點有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宜昌市旅游資源豐富,其輔助旅游設施也在飛速發展階段。
2.湖北宜昌生態旅游資源評價
筆者借鑒國標方案體系,從旅游價值評價出發,采用大眾的現代旅游價值觀,緊扣市場的主要需求與影響旅游資源品位的主要因素,遵循簡而概全原則選擇評價項目,使用易于操作的計分方法,以旅游資源的景組為單位,提出等權因子相對賦分評價方案,即通過與已有定論的現有旅游產品相對比的方法 ,給各“評價因子” 賦相對分值。景物風采、游樂情趣、生態承載等。
根據以上評價方案,筆者從文化教育、工業科技、山水觀光、趣味體驗等幾方面選定了宜昌市幾處已開發或待開發的旅游資源進行初步評價(表),評價結果如下:
從表1可以看出,宜昌市生態旅游資源綜合級別起伏很大,既有高端旅游資源,也有相對平庸的旅游產品。宜昌生態旅游資源豐富,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旅游產品體系。
3.湖北宜昌生態旅游資源整合存在問題
(1)宜昌旅游形象沒有完全突出。之前有學者提出的水電之都和山水園林等旅游形象在城市建設和旅游宣傳上,并沒有完全表現出來。主要是因為宜昌旅游產業政策還很不配套,全市還沒有像抓重點工程那樣抓旅游業。
(2)旅游機制不一,在政府和三峽旅游管理部門以及三峽旅游有限公司之間,難免會出現多頭領導的問題。
(3)產品多元化,優勢不突出。從湖北旅游的現狀來看,三峽是絕大部分來鄂游客必游之地,也是湖北知名度最高的景區之一。三峽大壩游是游客前來的主要旅游項目,據統計,以三峽游為動機來宜昌旅游的游客占79%。如此具有競爭優勢的旅游產品,收益主體卻不是宜昌。
(4)旅游線路受交通影響仍存在,許多景區因為交通原因而開發不善,可進入性仍較差,交通應高速多元化發展。
(5)各旅游輔助設施有待完善,應加強城市旅游接待能力。
三、湖北宜昌生態旅游資源整合對策研究
宜昌市是外生型旅游城市,筆者認為,要進行資源整合,應采用1+1>2的旅游資源整合模式,依托三峽高端旅游品牌,同時整合城市其他旅游資源,建一流水電名城,構建三峽環壩國際旅游圈、宜昌環城休閑度假區,建立“雙核型”城市旅游空間結構。
1.形象整合
隨著宜昌及三峽旅游業的發展,對于宜昌旅游形象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曹詩圖(2001)等通過對宜昌的地域背景和旅游資源綜合比較分析,將宜昌旅游形象定位為“水電旅游之都”。袁本華(2003)等提出了宜昌城市形象的定位是“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水電旅游城市。闞如良(2006)等在水電旅游名城的基礎上提出了“水電之都#8226;激情之都”的宜昌城市形象。孔磊(2007)等通過對宜昌城市旅游品牌的SWOT分析,指出宜昌城市形象的定位應突出宜昌水電旅游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態特色,要以“金色三峽、銀色大壩、綠色宜昌”、“壯美三峽、激情宜昌”、“三峽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電城”為基礎,進一步提煉城市旅游形象。
宜昌應把發展旅游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營造一流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旅游和居住環境,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和價值。一要加快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二要提升和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三要突出水電旅游特色。
2.體制整合
旅游資源整合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戰略,加強政府的主導行為。對于宜昌旅游領導機構和三峽旅游領導機構要做好對接,在一些整合項目上要保持一致,共同領導。
3.景點整合
筆者認為,景點整合應從宜昌整體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和旅游資源分類來整合。
根據宜昌旅游資源分布、交通條件、文脈特征和產業發展現狀,發揮宜昌中心城區旅游接待中心和三峽大壩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確立“一心二圈三片”的發展布局。
一心。即以宜昌中心城區為旅游接待服務中心。重點是增強宜昌城市旅游功能,改善國際游客進出條件,提升宜昌市國際旅游整體競爭力。
二圈。即構建三峽環壩國際旅游圈、宜昌環城休閑度假圈。
三片。即三峽大壩國際旅游區、清江風情度假區、三國文化體驗區。
具體整合開發思路如下:
(1)整合漂流資源,形成宜昌漂流之城的形象。宜昌溪河縱橫,為開發旅游漂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由于漂流參與性強,很受游客歡迎。目前,宜昌已建、在建的大小漂流項目有12個。
(2)組建宜昌優秀城鎮旅游圈。宜昌有很大一部分旅游資源集中在城鎮,這些城鎮在未來的發展中潛力很大,目前也在完善其功能。爭取在未來幾年里將秭歸縣、長陽縣、興山縣建成優秀旅游名鎮,爭取在不久將來完成宜昌優秀城鎮旅游圈。
(3)依據共生原則,整合宜昌至三峽途中的旅游風景,將宜昌和三峽有效串聯起來,增加其旅游功能,形成宜昌#8226;三峽旅游畫廊,使宜昌形成真正的“雙核型”旅游空間結構。同時也能有力的成為三峽唯一的入口城市。
(4)在以上三片區的旅游項目上,筆者還提出要建立屈原#8226;昭君#8226;神農文化區。宜昌是屈原和昭君的故居,這三大文化對游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同時屈原文化也是游客感知的宜昌旅游形象的核心,讓游客一想到屈原就想到了宜昌。
(5)建設萬里長江美景園,即沿漫長的濱江公園建設宜昌園景區、長江沿線城市園景區和廣告夜景區三大景區,使濱江公園成為中外馳名的“外灘” ,從而大大充實城區的游覽內容并形成特色,提高品位。同時要將中華鱘園和在建的宜昌三峽國際會展中心整合起來,發揮整體優勢,提升宜昌城區總體旅游接待力。
4.線路交通整合
為了加強宜昌和周邊的聯系,根據宜昌城市規劃,確立了以三峽大壩為核心的五條國際旅游線,即:中線——三峽大壩#8226;西陵峽#8226;葛洲壩“兩壩一峽”旅游線,西線——三峽大壩#8226;長江三峽#8226;重慶“高峽平湖”旅游線,北線——長江三峽#8226;神農架#8226;武當山“一江兩山”旅游線,東線——長江三峽#8226;三國#8226;西安“朝秦暮楚”旅游線,南線——長江三峽#8226;清江#8226;張家界“兩江一山”旅游線。
同時宜昌市也提出了7條重點旅游線路,高峽平湖三峽精華游(宜昌-奉節-宜昌)、環壩雙神游(三峽大壩-神農架-神龍溪)、兩壩一峽游(三峽大壩-西陵峽-葛洲壩)、清江風情游、三國遺跡游、屈原昭君神農游、宜昌都市游等。
宜昌有百看不厭的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這些充滿地域特色的土歌民舞,為三峽旅游娛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5.旅游服務設施的整合
旅游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僅可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同時還能滿足游客的需求。宜昌應加強旅游服務設施與生態環境的共建,加快機場、港口、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輕軌等城市通道和基礎設施、旅游服務設施的配套與銜接,形成區域統一、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和服務網絡,實現區域精品旅游區的聯動接軌,共同維護以及社區的可持續倫理教育,實現效率與公平目標的兼容。
參考文獻:
[1]王宗太:更新理念完善旅游資源評價[J].開發研究,2008(1)
[2]闞如良 劉 晗 鄭宇飛:宜昌市旅游產業發展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3)
[3]貴斌:宜昌市旅游產業發展思路[J].三峽大學學報,2003(25)(5):33—35
[4]曹詩圖 鄭宇飛:宜昌旅游形象探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3)
[5]袁本華 曹曦:宜昌市城市景觀概念設計探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5)
[6]孔磊 向富華 闞如良 楊四民:宜昌旅游形象探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
[7]闞如良 曹詩圖等:宜昌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的戰略思考[J].宜昌: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05
[8]宜昌市旅游局.旅游指南[EB/OL].http://www.ycta.gov.cn/col/col4836 /index.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