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的石油資源十分短缺,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對石油資源的依賴程度也隨之加強。因此,在我國現有石油資源的基礎上,研究如何有效利用石油資源,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本文在分析了我國石油資源現狀,我國石油市場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如何提高石油資源有效的可持續利用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石油資源 可持續發展 技術開發
石油作為一種戰略物資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之一,石油資源卻是不可再生的、有限的。如何有效使用石油資源滿足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我們目前必須嚴肅面對的新課題。
一、中國石油資源的現狀
1.石油資源的現狀特點
根據石油資源的評價結果,全國石油的總資源量1000億噸,其中陸上為775.02億噸,占77.5%;海域為225億噸,占22.5%。2006年石油生產總量為2.6305664億噸。
按照世界權威機構的統計,我國石油可采資源量(111.8億噸)居世界第九位。居世界前三位的是沙特阿拉伯(512億噸)、俄羅斯(450億噸)、美國(265億噸),居世界第四位到第七位的是伊拉克(戰前202億噸)、伊朗(176億噸)、委內瑞拉(165億噸)和科威特(157億噸),第八位的是墨西哥(130億噸),中國在亞太地區穩居第一位,占該地區可采資源量的49.7%。顯然我國是世界少數石油大國之一,按照2007年待發現的可采石油資源量(60億噸),中國居第九位,是居第一位的沙特阿拉伯的16.57%。
但是如果按照單位國土面積的石油可采資源豐度值相比,我國僅為世界平均值的58%,尤其是以人均占有量計算時,我國石油的人均可采儲量僅為世界人均可采儲量的17%。因此,客觀地講,我國又是一個石油資源相當貧乏的國家。
那么,我國的石油資源到底能用多久?專家們對此有不同的爭論,若按照世界權威機構統計的石油可采儲量111.8億噸計算,至2005年剩余開采儲量約為110億噸,若繼續按每年開采量為2億噸,可持續生產55年,至2060年。在這里,我們是根據21世紀初的經濟技術水準來認識問題的。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勘探開發工作的深入、技術的進步、采收率的提高、認識的深化,最終的可開采儲量數必會大幅度增長。
2.石油資源的分布
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習慣上稱“老油區”,包括東北、華北、江淮地區,前兩個主體是松遼和渤海灣盆地,后一個包括河南和蘇北等盆地,這里的累積探明石油儲量占全國的近3/4;石油儲量主要集中在松遼和渤海灣盆地 ,共占全國儲量的70.53%,居全國之首。目前,長江以南只有百色、三水、景谷三個小盆地探明了小油田,占全國儲量不到0.1%,這些特點決定了北油南運、東油西送的總格局。顯然,最缺油的是西南部的西藏、云南、貴州等省區。
東部以外的石油資源儲量主要是在新疆和我國海域,占全國儲量的16.65%。目前新疆的儲量又主要分布在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 ,分別占全國儲量的8.28%、6.28%和1.55%。目前上海石油的勘探成果也與大陸的相似,即主要集中在渤海灣和珠江口盆地,浙江省以東海域的東海陸架盆地中部的西湖凹陷也相繼發現了平湖等8個油氣田,但渤海灣盆地的探明儲量成倍增長,石油儲量主要在北部。
由此可見,我國的油氣資源在總量上尚屬世界大國,但人均儲量相當貧乏,節能是未雨綢繆的最佳選擇。國內石油產銷逆差急速擴大,進口石油日益增多。所以,我國一方面要加大勘探力度,建立石油儲備,另一個方面要積極開拓新的國際石油渠道,促進石油資源進口來源多源化,以適應國際石油市場的風云變幻和我國快速的經濟發展需要。
二、中國石油市場現狀
1.經濟快速增長導致石油需求量日益擴大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這種快速增長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劇增加。中國自1993年成為原油凈進口國以來,到2002年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七大石油進口國。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達34%以上。在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量中,僅中國一國就占據了25%。中國對石油大量的需求一直被視為近2年來國際油價大漲的關鍵因素。目前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僅次于美國),估計10年內中國的石油需求將從目前的每日600萬桶膨脹近一倍至1150萬桶。
2.國內石油供給形勢不容樂觀
我國的石油生產量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根據國內外能源機構的中長期預測,中國石油的供需缺口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預計到2010年缺口達到1.2億噸,2020年達到2.3億噸。10年前中國進口石油占整體石油需求量的比例才6%,現在已經增加到將近一半,到2020年預期將有70%的石油必須依靠進口。從表1的石油平衡表也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石油的生產量逐年增加,但是進口量也在逐年增加,甚至在2006年,進口量大于生產量,庫存差額為負值。因此,中國石油供給形勢不容樂觀。
3.石油的價格波動頻繁,國內油價滯后于世界油價水平
近2年油價波動頻繁。由2006年5月的每桶70美元上升到77美元,而10月又跌至每桶60美元,又在2007年2月探底降至每桶50美元,今年年初石油價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在短短一年內大漲大落、波動頻繁,十分不穩定。
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是在紐約、鹿特丹和新加坡3地成品油的加權平均的基礎上制定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在中準價的基礎上,在8%的變化幅度內制定具體價格。這種定價方式本質上仍然是一種政府行為,具有滯后性;且僅僅是被動的跟蹤石油國際油價的變化,無法反映我國過內石油供求關系。這必然會使國際油價波動的風險轉移到國內市場,引起國內石油市場的波動,也使我國在國際市場上處于被動的地位。
三、提高石油資源可持續利用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在我國石油人均消費量低,分布不均的基礎上,石油市場存在很多問題,這些都是極不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此,必須采取合理的方法來提高我國石油的可持續利用率,使用有效的調控手段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繼續實行低生育率政策控制人口數量的過快增長
無論從現階段可持續發展的極限人口數、人均占有的石油資源哪個方面看,中國目前的人口數量都太多。即使按照中國能夠達到的最嚴格的低生育政策(總和生育率21世紀初期為1.8,2030年~2100年為2.1)控制未來幾十年的人口數量,中國未來的人口峰值也將達到15.43億。如果在21世紀的計劃生育工作稍微放松,即總和生育率21世紀初期為2.1,2030年~2100年為2.3,總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16.72億,2100 年達到19.67億。這就是說,在整個21世紀中國別無選擇地仍然要堅定不移地實行低生育率政策,控制人口數量的過快增長,以保證我國礦產資源人均占有水平不會降得太低。
2.加強石油資源管理以保證石油開采的合理秩序
要堅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和有關法律,嚴格辦礦秩序,從組織上和行業管理上理順各鄉鎮企業、各企事業單位、各勞動服務公司的歸屬關系,堅決取締各種非法采油活動,制止濫采亂挖現象。必須加大管理力度,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探索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礦業管理規范,形成有利于資源有效利用的激勵和制約機制。要建立“資源開發與節約并舉”,走“資源開發與環保并舉”的資源節約型經濟的道路。
3.建立國外石油資源供應基地
鑒于國內資源短缺和保證程度不斷下降,而世界石油工業全球化、市場化的趨勢不斷加快,我們必須轉變以國內為主、國外為輔的觀念,逐步建立國外石油資源基地,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石油的穩定供應。為鼓勵和促進到國外進行石油資源的勘查開發,建議國務院責成有關部門負責國外石油資源勘查開發,統籌規劃和政策制定;組織銀行、保險、運輸、法律等中介機構配合石油開發部門到國外去拓展業務、提供服務;建立國外石油資源風險勘查基金,重點扶持我國緊缺石油資源勘查和開發;在對外融資、信貸和稅收方面實行相應的優惠政策;實施有利于到國外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政策。
石油是一切社會生產的主要動力來源和眾多化工產品的主要原料來源,但在大規模的石油資源開發和消費過程中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淡水資源,并造成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石油資源開發所具有的這種明顯的負作用和影響,使得各國都竭盡全力通過國際貿易來確保石油資源供應質量提高,以緩解本國人地關系的緊張程度。有鑒于此,我國應擴大石油進口規模,以便早改善落后的石油供應質量。這既是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緩解我國人地關系緊張局面的需要。任何部門的利益、任何地區的利益都必須服從國家和民族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整體利益。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大規模優質石油的進口可大大減輕我國環境污染,因為石油對土地資源、淡水資源的占用和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只有煤炭的三分之一。
4.建立我國石油資源儲備制度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對石油資源需求激增,石油這種短缺資源將長期依賴進口。但是進口石油有很大的不穩定性,一旦發生進口供應危機,將會引發經濟不穩定,并使國家安全受到威脅。因此,國家應及早建立石油資源儲備制度。
我國是一個石油消費大國,國內供應缺口逐年增大,為保持我國石油供應的長期穩定,我們應當借鑒國外經驗,優先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石油儲備制度。在建立儲備制度的同時,對稀缺的戰略性資源,建議國家采取防護性開發政策,以保障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5. 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加快我國石油工業發展
經驗證明 , 擴大對外開放是發展中國家實現本國礦業現代化、集約化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引進外資開發石油資源的投資環境較差,據1996年在澳大利亞召開的全球性礦產勘查與開采大會評估,我國礦業投資環境被列為世界倒數第3位。因此,建議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調整不利于利用外資的規定,盡快擬訂中國加入WTO后的新形勢下外商投資合作勘查開發石油資源的政策法規;進一步放寬對外合作的礦種;實行特別優惠政策,鼓勵外商到邊遠地區投資開發我國急缺的石油資源。
參考文獻:
[1]楊光海:我國石油資源狀況及發展戰略研究[J].熱點分析,2008
[2]曹博謙 陳彥玲:論我國石油資源的可持續利用[J].消費導刊, 2008
[3]景樂輝:中國礦產資源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人口學刊,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