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企業內部控制是從內部牽制出發,對經濟活動的程序、處理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采取全方位的控制措施,對人財物、產供銷進行組織、制約、考核和調節,形成一套適應現代管理保證各方面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一系列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實施情況的好壞,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敗的關鍵。
[關鍵詞] 內部控制 管理制度 會計政策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對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相繼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目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較多的薄弱環節。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必須實現職務分離和授權批準制度,積極營造良好的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外部環境,所以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研究對于企業發展有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內控制度與內部會計控制
1.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是一種管理控制。具體而言內部控制主要有內部會計控制、內部管理控制、內部審計控制三種。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發展,為了提高競爭能力,在內部管理上下功夫,用嚴格的控制措施,來保證管理目標的實現,使自己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形成了科學的管理方式。
2.內部會計控制。(1)內部會計控制的含義。內部會計控制是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將內部會計控制定位為以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為主,同時兼顧與會計相關的控制。(2)內部會計控制的范圍。按照《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的規定,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對外投資、工程項目、采購與付款、籌資、銷售與收款、成本費用、擔保等經濟業務的會計控制。
二、我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現狀
內部會計控制與企業經營過程結合緊密,其建立、健全及實施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敗的關鍵。然而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現狀卻難盡如人意:
1.會計基礎工作薄弱。(1)隨意編造虛假會計信息。一些單位因經濟效益不佳,內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會計基礎工作,帳目混亂,財產不實,數據失真,為了掩蓋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任意偽造、變造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加之會計人員數量不足,單位不重視會計繼續教育培訓,造成會計隊伍素質不高,出現記帳隨意,會計資料散失,核算不實等等。(2)內部管理職責不清。一些單位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單位內部沒有建立決算、執行、監督三權分立、互相制約的機制;沒有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互相監督、制約機制。
2.在流動資產環節上的漏洞。企業流動資產主要分布在:現金、銀行存款、庫存物資和往來帳目等環節上,這也是內控制度最容易失控的環節。比如有的出納員開具只有自己簽名、與營業員的交款數額不一致的收據交會計作帳,部分現金被截留;有的出納員自行簽發現金支票去銀行提款,侍機貪污;有的經營人員把采購回來的商品直接放在柜臺出售,既不通過庫房辦理出入庫手續,又不把貨款交財務入帳,搞“體外循環”。私設小金庫、多頭開戶、隨意轉移收入。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上,只重非經常性發生事項控制,輕經常性發生事項控制的偏向。
3.會計監督制度與相應的產、供、銷配套制度脫節。在現行的企業管理體制中,預算的執行由各預算單位組織實施,并輔之以對等的責、權、利關系,由內部審計部門負責監督預算的執行。因此,我們既要重視對非經常性發生事項的控制管理,也要重視對經常性發生事項的控制管理,進一步強化責任管理、規范控制行為,建立健全集良好的控制環境、完善的會計體系和可靠充分的控制程序為一體化的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機制。
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
1.不相容職務控制。一般而言,企業的經濟活動分為授權、簽發、核準、執行和記錄五個步驟。如果第一步都由相對獨立的人員或部門分別實施或執行,就能保證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從而便于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形成相互制衡的機制。
2.人力資源控制。人力資源是不斷補充單位能力、提高職工素質、保證單位計劃實施和上校實現的關鍵。完整清晰的崗位職責,使員工明白自己的責任和工作方向。建立錄用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管理體制,建立激勵機制,杜絕任人唯親。
3.預算控制。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可以涵蓋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括籌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等多方面。要按企業經營目標從各個環節編制預算,加強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的管理,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采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
4.風險防范控制。(1)籌資風險評估。如企業財務結構的確定、籌資結構的安排、籌資幣種金額及期限的制定、籌資成本的估算和籌資的償還計劃都應事先評估、事中監督、事后考核。(2)信用風險評估。企業應制定客戶信用評估指標體系,確定信用授予標準,規定客戶信用審批程序,進行信用實施中的實時跟蹤。(3)合同風險評估。為防范合同風險,企業應建立合同起草、審批、簽訂、履行監督和違約時采取應對措施的控制程序,必要時可聘請律師參與。
5.實行會計委派制或崗位輪換制。對于國有單位,會計人員由當地會計管理局或上級主管部門委派,其人事管理、工資待遇、勞保福利均由委派部門負責。由于會計人員與單位之間沒有任何經濟利益關系,大大減少了會計人員受自身利益等因素的限制而出現的一些違規行為。
6.發揮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結合效用。內部審計機構是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審是內部控制最有效的手段,要對內控制度進行評價和監督。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同時,要在完善公司治理機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監事會對公司財務和董事、經營者行為的監督作用,確保所有者對公司的最終控制權和董事會對經理層的監督作用,從而保證企業內控制度更加完善、嚴密。
參考文獻:
[1]施兵 董琳文: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為經營管理做好服務,《中國內部審計》,2006年第7期
[2]李巍巍: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議.《商業會計》,2006年第5期下半月刊
[3]李秀芬:完善企業內控锏度的思考與實踐.《商業會計》,2006年第11期下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