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商科高校貧困生現象日益突出的問題,論述了不僅要給貧困生以經濟解困,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精神解困。本文分析了貧困大學生的不良心態和思想表現,提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貧困生 思想教育 商科高校
一、貧困生的界定
所謂高校貧困生,是指在國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學校的學中,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教育費用或支付教育費很困難的學生,這里所說的“教育費用”主要包括學雜費費、住宿費、教材費)、生活費(伙食費、服飾費等)。貧困生又分為一般貧困生和特困生,支付教育費用很難的屬于般貧困生,無力支付教育費用的則是特困生。隨著高校學生實行交費上學以來,貧困生現象日益突出,并呈上升趨勢。我們在注重對貧困生進行經濟資助的同時,還要對他們的思想狀況給予足夠的關注。因此,做好這一特殊群體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貧困生在心理上、精神上解困,已成為商科高校學生思想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商科高校貧困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構建的途徑
對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確立“以貧困學生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以學生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準確、全面地了解貧困生群體。一方面,要對貧困生群體的現狀有真實的了解。有些貧困生非常要強,要面子,不愿主動申請貧困補助,如果我們不深入細致的開展工作,就很容易忽視這部分貧困生。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拓寬信息收集的渠道,如通過查閱學生的檔案、找學生干部談話、借助后勤部門的電腦數據查詢學生消費情況等多種方式,準確地了解貧困生的真實情況。與此同時,還要及時掌握貧困生的思想、生活和學習動態,了解和預測貧困生的愿望和要求。
2.要教育貧困生樹立自立、自強精神
自立自強精神是貧困生戰勝困難、發憤成才的思想武器。自立自強意識對貧困生而言有其特殊的意義:第一,自立自強是特困生克服經濟困難,順利完成學業的思想保證。商科高校貧困生問題的解決僅僅依靠政府、社會和學校等外部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貧困生的奮斗自救必不可少。第二,自立自強教育是防止貧困生思想滑坡而產生“精神貧困”的思想保證。對一些思想認識上和心理有偏差,如依賴懶惰型、悲觀消沉型、空虛麻木型的貧困生,一味地給予經濟救助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甚至會助長精神貧困的發生。第三,自立自強是幫助貧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保證。貧困生由于受現實生活的影響,他們思想中的個人主義和功利色彩往往比其他同學表現得更明顯,更具體,這些思想如不及時加以教育引導,將直接影響貧困生正確的“三觀”的形成。鑒于此,應該引導學生正視現實與理想的距離,轉變觀念,自立自強,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強自立的信心。第四,思想教育要與開展多種形式的勤工助學活動及落實各項解困措施緊密結合。這樣就應該在思想教育的同時,為他們在校內外開展多種形式的勤工助學活動并提供指導和幫助。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貧困生的人格健康發展
相比其他學生,貧困生由于經濟困難、學習條件差等客觀因素,接觸的事物有限,因此,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弱。進入大學后,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心理上也就容易產生起伏,如偏激、孤僻、敏感等不良心理。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關心貧困大學生的經濟困難外,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貧困”,第一,建立貧困生的心理傾訴個人心理預警機制。學校要建立起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配備專人從事貧困生心理咨詢工作。通過門診、電話、網絡等途徑開展日常的心理咨詢工作,讓貧困生有傾訴的機會,同時也有助于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第二,要對所有的貧困生進行定期的心理測試,進行必要的心理普查,建立貧困生心理檔案,以全面掌握貧困生的心理狀況,一旦發現某些同學心理上有異常情況,要立即組織專門的心理咨詢對其進行輔導和治療。第三,要通過舉辦心理咨詢活動以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形式,普及心理知識,提高貧困生對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認知程度,教會他們學會進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調適。第四,指導貧困大學生通過各類社團組織,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在活動中讓貧困生找到自己的群體,相互支持,相互交流,擴大貧困生的社交圈子,從而可以增強貧困生的心理適應性,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第五,要加強對非貧困生的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教育和引其他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貧困生,尊重和理解貧困生,為困生創造平等、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4.思想教育要與宣傳貧困生的成功典型緊密結合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對貧困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充分運用高校貧困生(特別是本校貧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頑強拼搏而獲得成功的典型事例,使他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這樣既可增強貧困生發奮成才的自信心,又加強了思想教育的說服力和號召力。采用成功教育去引導貧困生獲得成功,是建構貧困生扶持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施行成功教育,教師首先要樹立成功信念,相信每個學生都會取得成功,接著幫助學生樹立成功信念。要告訴學生,困難是暫時的,成功是必然的,只要努力,一定會獲得成功。在實踐中,應不斷地給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與此同時,在高校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貧困生典型,他們中間,有的自強自立,用勤勞的雙手克服經濟困難;有的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成為英雄楷模;有的成績優秀成為社會上的精英。這些典型雖然只是少數,但他們的事例對貧困生群體有著巨大的啟迪作用,更容易在貧困生身上引起共鳴。
參考文獻:
[1]陳顯德:貧困與自立:對高校“貧困生”問題的反思[J] 中國青年研究,2000(5)
[2]張莉:高校貧困生思想教育工作管窺[J]《鄭州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6)
[3]姚春序:高校“雙困生”現象分析和解困對策研究[J]《浙江工程學院學報》,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