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單親家庭比重逐漸上升,單親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深入研究高職院校單親大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的表現,對于促進高職院校單親大學生健康成長,增強他們的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在分析高職院校單親大學生心理和行為特點的基礎上,對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提出了相應的幫扶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單親學生 幫扶措施
近幾年來,隨著高考擴招以及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大學生的人數日益增多。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從起點上就區別于普通高校的學生,在心理、經濟、行為等方面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而高職院校中的單親家庭學生群體的表現也更為多樣化。如何幫助高職院校單親學生解決在校期間實際問題,是擺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高職院校單親家庭大學生范圍的界定
單親是指單獨與子女生活的一方父母,單親家庭是指由父親或母親一人與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組成的家庭。
提到單親家庭,一般人直覺認為是離異家庭。據國家民政部最新的《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我國離婚率呈逐年上升之勢,其中2007年辦理離婚手續的有209.8萬對,比2006年增加18.5萬對,增長9.7%;2008年辦理離婚手續的有226.9萬對,比2007年增加17.1萬對,增長8.1%,可以說,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單就離婚這一原因造成的單親家庭數量就比較可觀。
事實上,除喪偶、離異外,還存在著其他造成單親家庭的情況,如家庭不和睦、父母分居、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在外打工、父母一方去世、臨時組合的“雙親”家庭、甚至未婚先孕生子的家庭等等,我們把它稱作“準單親家庭”,這類家庭在高職院校也存在一定的比例。據不完全統計,在高職院校中,大約25-30%的大學生是高校學生群體中特殊群體,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據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單親家庭學生占學生總數的16.3%,有的班級中,單親家庭學生比例竟高達21.7%。
不完整的家庭對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人生觀、價值觀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由此也引發了單親家庭大學生的心理成長及教育等一系列問題。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的今天,關注家庭特殊學生,研究高職院校單親家庭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幫扶對策,對于完善學生人格、提高輔導員管理水平、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院校單親學生心理及行為狀況分析
從高職院校這幾年的招生情況也能夠看出,單親家庭和“準單親家庭”有明顯的增加。這些家庭的學生由于其家庭結構的特殊性,他們在思想、學習、情感、人格甚至健康等方面都有別于雙親家庭的學生,有心理問題發生率高、問題成因復雜的特點,是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他們往往存在思想困惑、學習困難、生活困窘、心理困擾、就業困境等問題。其主要有以下表現:
第一,思想上存在困惑。有許多單親家庭的學生不敢正視自己的困境,在同學面前總覺得低人一等,在學校他們不愿談論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有的同學甚至有意隱瞞自己單親家庭學生的身份,即便有機會與同學們在一起交流,也是在同學們面前總是裝作自己有幸福的家庭。他們把真實情況隱藏于內心,這種壓抑一旦持久,就會產生焦慮不安,產生劇烈的情緒波動。有的孩子對父母的離異充滿憎恨,他們討厭父母爭吵,憎恨父母不顧他的成長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撫養費的父(或母),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表現的越來越不合群。
第二,在學習上存在困難。單親家庭的學生對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很長時間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動蕩及父(母)的不負責任,心靈受到極大傷害,甚至見到別的同學在父母面前非常歡樂,自己心里就非常難受。于是表現出情緒失常、緊張、恐懼、焦慮等。這些問題的不到解決,勢必會影響到這類學生的身心發展,導致感知力、注意力下降,進而產生學習上的心理障礙。學習怕苦怕累,得過且過,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
第三,生活上的存在困窘。有研究表明,單親家庭中,由于家庭破裂,家經濟狀況發生變化,經濟比原來相對要貧困,有的父母因離異對子女的撫養和教育互相推諉,使單親家庭子女居無定所,不得不在兩頭來回奔波,寄人籬下,缺乏安全感,不僅如此,而且往往生活拮據,有的大學生難以維持日常的生活開銷,連交學費都很困難。有的學生感覺自己來自特殊家庭,比別人矮了許多,因而產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各方面表現得越來越差。
第四,心理上存在困擾。有調查表明,單親家庭學生與正常家庭學生相比,上課經常走神的前者比后者5.9%;覺得自己很不幸的前者比后者高9.8%;單親家庭學生44.8%的孩子曾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比正常家庭學生高出10.8%。對于反抗攻擊特點比較突出的和遇事沖動不計后果的人數,單親家庭學生與正常家庭學生相比,分別高4%和16%。這些驚人的數目充分反映出單親家庭學生存在不良心理是非常突出的。
第五,就業上存在困境。有些高職院校的單親學生即便是能順利完成學業走入社會,也時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自卑、保守,對自己各方面能力沒有信心,不敢大膽完成某些事情,是一些單親學生的通常表現。由于內向自卑、多疑嫉妒、膽小孤僻等原因,于是產生得過且過的心理,消極地面對就業。有的學生過分的依賴單親的父親或母親一方,甚至變成“啃老族”。
三、高職院校單親學生問題的幫扶措施
通過對高職院校單親學生心理及行為狀況分析,我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立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單親家庭的支持體系,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不僅是家庭、社會的問題,更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本身也應當全方位的開展,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問題:
1. 通過做好單親家庭家長的工作進行幫扶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應承擔起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職責。單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愛撫有度,寬嚴并舉。筆者認為,目前單親學生家長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家長自身因為家庭的變故等原因也有可能出現一些家庭教育觀念上的偏差。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做好單親學生家長的幫扶工作。一方面,幫助單親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不可否認,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可以存在于雙親家庭中,也可以存在于單親家庭和“準單親家庭”中。單親及單親子女這個角色并無好壞之分,是一種正常的身份。這一理念有助于單親大學生客觀地看待自我,認同自我身份,有穩定的自我確立感。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者應把單親學生家長作為重點溝通對象,與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不僅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品德、學習、生活的表現,還要向家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生活習慣、心理動態等,深入了解了單親大學生存在的突出問題或傾向性、普遍性問題,引導單親家庭的父母與子女建立良好、健康的父子、父女、母子、母女關系。
2. 通過改善單親學生教育環境進行幫扶
高職院校教育和管理與家庭教育相比,有它自己有利的條件。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關,計劃性、針對性都很強,而且可利用的教育渠道廣泛,方法靈活。解決單親學生的“五困”問題,必須重視學校的教育和幫扶功能。
第一,充分發揮課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院校單親學生成長中的功能和作用,通過開展教育活動,引導單親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在教育活動中加強師生互動,突出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學會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及時準確地把握他們的思想脈搏。另外,要改變專業任課教師只注重教學內容的灌輸,不關注學生思想動向的做法,真正實現做到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
第二,要解決單親學生生活上、心理上、就業上的困境,高職院校要以學生為本,完善“獎助貸勤補”政策,開通“綠色通道”,使每一個單親貧困大學生順利入學并能完成學業,對單親貧困生在生活上、就業機會上給予照顧。同時,良好的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施展才能的社會實踐等,都能對單親家庭學生學習習慣、生活方式、行為習慣以及禮儀交往習慣的養成有所幫助,逐步矯正單親家庭學生的不良日常行為、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
第三,建立一支素質高、事業心強、善管理,有奉獻精神合良好職業道德精神的專業化輔導員隊伍,是加強和改進單親家庭學生思想工作的關鍵。高職院校要積極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培養造就一批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一定的哲學素養和道德修養,能夠把握形勢與政策,具有專業化、職業化水平的輔導員隊伍。輔導員應幫助單親家庭學生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積極鼓勵單親家庭學生參加班集體組織的各項活動和社會活動,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增進他們與其他同學的友誼,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3. 通過同學間的朋輩輔導進行幫扶
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 但是,從高職院校心理咨詢的過程中發現,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人員有限,而學生對心理服務的需求量大,心理咨詢教師所能接觸的學生只是一小部分主動到學校心理咨詢中心求助的學生。同時,也存在越是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越是不進行心理咨詢的現象,因此就造成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對被動。朋輩心理輔導的發展填補了專業心理輔導人員的不足,是對專業心理輔導的一個重要的補充。
在朋輩心理輔導中,由于朋輩心理輔導員能與同學生活、學習在一起,朋輩之間通常會有較為接近的價值觀念、經驗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齡相近、性別相同或者所關注的問題相同等心理需求。這種空間距離的接近、交往的頻繁、心理的接近性等因素為他們在心理方面相互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朋輩心理輔導的作用,有必要培訓學生作為朋輩輔導員,去幫助單親家庭中存在學業、生活及心理問題的學生。
4. 通過整合社區資源進行幫扶
單親家庭學生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是社會轉型期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從全社會的角度來講,單親家庭學生群體也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因此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不能單純的靠學校完成,也不能單純的靠社區組織完成。首先,高職院校可以通過與社區聯合,建立制定相關的就業優惠政策,不僅幫助單親家庭學生就業,而且扶助其家長實現順利就業;第二,高職院校可以結合院校專業優勢,幫助社區開展針對單親家庭的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技術指導;第三,高職院校可以利用社區的文化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幫助單親家庭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第四,高職院校與社區組織共同加強公共輿論環境建設,排除世俗偏見,為單親大學生成長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通過整合學校、社區兩方面的資源優勢,在經濟上為單親學生提供幫助,在政策上保證傾斜,不僅能為單親家庭的和諧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而且能為單親大學生創造優異的成長與發展環境,使他們切身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從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更好地實現社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戴亞平:高職院校政治思想工作者如何關注單親子女成長.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年第3期
[2]張彩云:單親家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藝術.藝海,2009年第4期
[3]李振華 曹建琴:單親大學生心理問題干預策略的探討.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6年第6期
[4]常艷春:離異單親家庭對子女成長的不利影響.家庭與家教,2004年第4期
[5]羅尚榮、李曉紅: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對策.社科縱橫,2006年第12期
[6]張開荊:單親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緒的成因分析及對策.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7]秦赟 黃新海 裴學進:論朋輩心理咨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高等農業教育,2008年第5期
[8]顏農秋:朋輩心理輔導理論與技巧.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9]曹建琴:單親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干預策略.科技創新導報,2009年第18期
[10]沈永健 陶愛榮:單親大學生個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西北醫學教育,2009 年 第5 期
[11]王雪軍:單親大學生社會化問題的成因及對策.長春工業大學學報 (高教研究版),2008 年第1 期
[12]徐濤、劉海華:單親大學生心理與行為問題及其對策.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32期
[13]肖萍 周密:單親家庭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成因及對策.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7期
[14]伍翔:高職院校開展朋輩心理咨詢的實踐與探索.職業教育研究,2008第2期
[15]中國護理網:單親家庭孩子心理狀況與教育策略. http://www.ccun.com.cn/xlhl/2006-12-05/content.1165287895000d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