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地區分布不盡合理,投資規模小,經濟效益偏低;投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統一的宏觀管理與協調機構;海外企業缺乏高素質的人才,經營管理水平不高;我國海外投資風險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關鍵詞] 對外 直接投資 問題
一、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
1.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與流量
從我國近幾年來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 雖然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但從總體規模上我國與部分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截至2003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凈額332億美元 ,相當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續了對外直接投資的上升勢頭,中國2004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36. 2億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億美元。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更是增速驚人。在5月舉行的第四屆東亞投資論壇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陳健在論壇上透露,該年一季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FDI) 為193. 4 億美元, 同比增長353%。
2.對外直接投資區域選擇
從投資區域結構看, 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布區域更為廣泛, 2006年我國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已經遍及世界約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 在亞洲的直接投資額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資額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額的比例約為3%,在拉美國家的直接投資額占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60%,拉美已經取代亞洲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說, 我國90%以上的對外直接投資投向了亞太地區, 相比之下, 歐洲其他地區所占份額極小。
3.對外直接投資主體與投資方式
近年來,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家逐漸放寬了對外投資政策,對外直接投資主體逐漸由國有企業主導向投資主體多元化方向發展。國有企業占整個投資主體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責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過國有企業躍居對外投資主體首位,私營企業則位居對外投資主體的第三位。這表明有限責任公司和民營企業已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新生力量,投資主體結構進一步優化。另外, 跨國并購已成為我國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
二、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缺乏清晰的境外發展戰略,投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往往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戰略,以世界市場作為角逐的目標,對再生產周期的各個環節實行國際化安排。而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尚處于初級階段,還未制定對外直接投資總體發展戰略。首先,我國有些企業從事對外投資不是生產經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而是帶有某種試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國更多的企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仍是擴大出口市場,增加出口創匯,而不是依據企業全球化發展戰略的實施計劃而進行投資的。這樣企業海外發展的持續性和全體布局性就較差,也將導致企業在全球市場的長期競爭中缺乏后勁。
2.企業缺乏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與核心產品是企業在市場中取勝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國還處在技術引進階段, 在關鍵技術上, 還難以與國外具有高新尖技術和成熟產品的企業抗衡。從總體上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的技術優勢不足。對許多引進的先進技術缺乏消化吸收, 創新能力不強, 特別是一些高端產品的核心技術仍然依靠進口, 甚至某些行業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根本沒有競爭優勢可言, 因而無力參與國際競爭, 甚至連國內的市場份額都難以保全。技術優勢的缺乏, 將是制約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長期性因素。
3. 缺乏高水平的跨國經營人才,經營決策和管理水平不高
在企業跨國經營過程中對企業挑戰最大的是人才競爭。國際市場環境變幻莫測,跨國經營要求企業家必須具有全球化的眼光,善于以全球的視角定位企業的未來和發展方向,精通國際競爭規則,具有豐富跨國經營管理經驗。但就目前而言,中國跨國企業中符合上述要求的管理人才數量十分有限,而且在競爭激烈的國際人才市場上,相當部分的本土管理人員從中國企業流失。
此外,我國海外企業人員隊伍總體素質和水平與開展跨國經營的需要相比尚有較大差距。
4. 投資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偏低
不僅投資總量上我國與國外存在顯著差距,從平均水平上來看,發達國家單一目的跨國投資的平均金額是以600萬美元,發展中國家為450萬美元,而我國境外企業中方投資100萬美元以下的占90%,500萬美元以上的只占23%。這種投資規模水平不僅遠遠低于發達國家,而且也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在投資規模上,目前我國的境外企業除了海爾、華為等少數企業外,大多數跨國經營企業投資規模過小,缺乏國際經營經驗,因而在經營中常常因資金、技術的缺乏而失去競爭力和投資機會,勢單力薄難以抵御風險。
5.市場信息掌握不充足,缺乏對投資項目的深入了解
企業在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其他國家的投資環境,市場供需情況,行業競爭程度以及政府政策等等方面。如果我們沒有深入了解,考慮全面,那必將給企業的經營帶來許多麻煩。例如,TCL收購法國的湯姆遜彩電業務后,在對公司的整頓時需要辭退1 000多名員工,但因此舉違反了雇員方面的法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得不將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電視機利潤補貼到湯姆遜的業務中。
另外,還存在一些監管體制不暢、相關法律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魯 桐:中國企業跨國經營戰咯[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24-25
[2] 張漢亞: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現狀、問題與策略[J].宏觀經濟研究,2006(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