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金融危機 國際金融監管 監管機構 合作
一、次貸危機演進的歷程
2001年的9#8226;11事件使美國經濟備受打擊。為刺激經濟恢復增長,美聯儲采取了低利率政策,美國聯邦儲蓄委員會連續13次降息,聯邦基準利率從2000年的6.5%下調到了2003年6月的1%,達到46年來的最低水平。
2007年,“次貸”余額雖然只有1.2萬億—1.5萬億美元,但經過包裝,衍生為證券在二級市場流通,總規模膨脹到10萬億美元,其中在國際上流通的約占2/3,涉及“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多達2500多家,全球45家大銀行和券商都卷了進去。
美國從2004年6月以后變更了利率政策,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2006年8月宣布將基準利率繼續維持在5.25%的水平。美國房地產市場自2006年開始迅速降溫。一方面,房子出手越來越難(買漲不買跌);另一方面,賣房所得也未必能夠幫助借款人還清貸款。從2007年4月開始,以新世紀金融申請破產為標志,次級房貸市場危機爆發。
二、次貸危機爆發前國際金融監管的主要缺陷
始于2007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并迅速席卷全球的事實充分證明了現有國際金融監管體系存在嚴重缺陷,無法對市場失靈做出快速的反映。
1.監管對象的全球化和監管者的國別化的矛盾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和全球金融市場的聯動性大為增強。金融風險跨國傳遞和金融危機國際蔓延的途徑、機會和速度也大大超過以前,此次爆發的金融危機能夠在短時間內波及全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金融全球化及全球金融市場聯動性的增強和國際金融產品的創新,迫切需要全球化的金融監管體系對新產生的跨境金融交易進行監管,以維護世界金融穩定。然而,現有的國際金融監管體系卻不能很好的滿足全球化金融監管的需要,事實上的國際金融監管仍是各個國家視角下的獨立監管,并且由于各國國內金融監管體制和監管體系迥然各異,無法進行有效的國際協調。全球金融監管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各國國內金融監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的。因此,金融監管全球化與金融監管國別化的矛盾困擾著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有效實施。監管對象的全球化和監管者的國別化必然會在國際金融領域留下監管的空白地帶,在國際金融風險日益加大的今天,這種空白無疑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2.主要國際金融監管機構職能的缺失
多年來,國際金融監管體系一直采用的是“先上車,后買票”的方式,即出現監管漏洞再采取補救措施。這種模式不僅效果滯后而且致使主要國際金融監管機構一直處于缺位和錯位狀態,使之未能有效發揮全球金融監管職能。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人們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監管機構關于金融風險預警和防范職能的缺位更加不滿,迫切需要他們提供更多的金融監控職能。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作為國際銀行業監管的主體對全球銀行業的風險防控起了積極作用,然而其制定的銀行業監管的原則(巴塞爾協議)相當復雜和過于程式化,并且還與大多數國家金融監管的實際情況不符,這極大的削弱了其效能的發揮。更重要的是,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監管范圍在新近出現的“影子銀行”體系面前無能為力,這也成為了其金融監管的一大掣肘。國際金融監管機構職能的缺位、錯位狀況注定了現有國際金融監管體系不能有效的實施國際金融監管職能。
三、對國際金融監管的啟示
監管空白、監管理念落后、金融監管協調和危機處理機制存在不足、主要國際金融監管機構職能的缺失等眾多因素的存在使現有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成為一種必然。
1.建立分層次、分區域的金融監管合作
金融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加速,然而各國在經濟水平、開放程度、金融結構、監管模式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使得在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問題上不應該一刀切,應通過逐步實現分層次、分區域的監管合作慢慢達到全球范圍內的統一。首先,區域經濟由于高度相關性,可以率先達成適應一體化要求的金融監管合作,制定有約束力的區域性合作協議,促進區域內合作,現階段歐盟的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次,在體制差距不大、金融結構相似的國家之間加快推進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充分發揮體制優勢和結構優勢,提高合作的效率和作用。
2.加強國際金融監管體系的合理性
現有國際金融監管體系反映的是過去的經濟力量,隨著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壯大(尤其是“金磚四國”)和他們參與全球經濟事務愿望的增強,現有國際金融監管體系顯然已不合時宜,需要吸納新的主體,否則將很難在世界范圍內協調金融監管問題。此次金融危機爆發后,現有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充分認識到了新興市場國家參與全球事務的重要性,在原有的金融監管主體上紛紛吸納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成員。如2009年2月,中國、印度和巴西被OSCO的技術委員會邀請為新成員;2009年3月10—11日,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邀請巴西、中國、印度、韓國、墨西哥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進入其委員會的治理結構。此外,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同意將其成員增至16個,并確立了名額的地區分布。
參考文獻:
[1]美國次貸危機的演變過程[EB/OL].http://www.dongshihui.com.cn/news_view.php.2008-12-16/2010-04-28
[2]范方志:美國次貸危機發展演變及其啟示[J]..寧夏社會科學.2008(3):45-48
[3]朱小平:金融危機中的美國、中國與世界[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9:4-8
[4]霍華德#8226;戴維斯 大衛#8226;格林:全球金融監管[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