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球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問題的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全球共識。上海世博會是中國向世界展示成就、宣揚理念的歷史性契機,本次倡導低碳經濟成為上海世博會的核心理念。其中,低碳理念貫穿于上海世博會的整個體系。首先總結上海世博會低碳理念的詮釋途徑,然后進一步探討低碳世博的一系列聯動效應。
[關鍵詞]上海世博會 低碳經濟 聯動效應
一、引言
2009年12月7日舉世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1.5萬名代表一起商榷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氣候暖化和“減排”計劃。作為協調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源安全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途徑,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全球共識。
世界博覽會是全球最高級別的博覽會,被譽為“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2010 年上海世博會是首次由中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它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示成就、宣揚理念的歷史性契機。本次上海世博會奉行低碳經濟的發展思路,提出低碳理念并將之貫穿于世博始終。上海世博會低碳理念到底是通過何種途徑向大眾詮釋;低碳理念會帶來哪些聯動效應,對以上問題的探討即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上海世博會低碳理念的提出
自1851年倫敦首屆世博會以來,全球共舉辦了28屆。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確立“一個世紀的進步”主題后,歷屆世博會均有主題。其展示主題從19世紀中后期展示工業革命成就逐步演變為“探索進步的新道路——可持續發展”。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2010)是首次由中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在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低碳會讓城市更美好,所以“低碳”成為本次世博會的核心理念。因為中國政府此前就承諾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所以,上海世博會成為中國在承諾倡導低碳理念的第一次重大“能力測試”。
三、上海世博會低碳理念的詮釋途徑
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杜丹德表示上海世博會的場館建設、參觀者出行、參展商及演藝活動將造成一定碳排放。估計世博會期間各種碳排放中,有10%左右為場館建設,80%以上為參觀者出行的碳排放。為了實現低碳世博,上海世博局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專門聯合發布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綠色指南》來指導全程規劃。上海世博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詮釋低碳理念:
1.場館建設方面的低碳理念
“低碳”成為眾多場館競相展示的亮點。作為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的案例之一,英國倫敦的“零碳社區”在四層高的建筑中設置了“零碳”報告廳、“零碳”餐廳、“零碳”展示廳和六套“零碳”樣板房。中國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館”,除了利用傳統的太陽能、風能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外,“零碳館”還將取用黃浦江水,利用水源熱泵作為房屋的天然“空調”。世博會結束后“零碳館”還將永遠保留并打造成中國首座零碳博物館。名為“2049”的上海世博會萬科企業館使用天然麥秸稈制成的麥秸板為主要建材,突出低碳理念。所以,在場館建設方面上海世博會都極力彰顯低碳理念。
2.交通能源方面的低碳理念
根據專家預測,80%以上碳排放是由參觀者出行過程中產生的。比如,在交通能源消耗方面,小汽車平均每人每公里排碳510g;飛機每人每公里排碳180g;公交車、長途大巴、火車每人每公里排碳則為62g;自行車和步行則是零排放。為實現世博會園區交通“零排放”,世博會期間將有150輛70座的混合動力大客車用于接送觀眾出行。除此,世博園還投入350輛混合動力轎車,作為服務世博的出租車。保證行駛在世博園區的公共交通車、貴賓車、場地車、觀光車均為新能源汽車。這些措施就是要保障實現世博會園區零碳排放目標。
3.業務推廣和宣傳方面的低碳理念
組展商在業務推廣中盡可能少用紙質印刷品,更多使用電子網絡進行推廣;參展商在展覽時“減碳”,表現在宣傳品印刷要根據需要嚴格控制數量;特裝展位搭建盡可能采用能反復使用的材料。此外,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開通了“世博自愿減排平臺”,建立了自愿減排的碳交易機制,參與世博會的企業和各國觀賞者都可以通過該交易平臺來支付購買自己行程中的碳排放,實現自愿減排。這些宣傳方式極大的拓展了低碳理念的傳播渠道。
四、上海世博會低碳理念的聯動效應
1.對能源結構調整的聯動效應
目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升帶來的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加之中國目前依然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排碳壓力巨大。在化石能源結構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氣的單位熱值碳為煤的60%。
低碳經濟的概念出現在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核心內容包括低碳技術、低碳能源的開放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都屬于無碳能源,發展無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舉措。世博會場館建設方面,中國館、主題館、世博中心、文化中心等場館設施,非常注重彰顯生態環保、低碳節能的創新特色,大規模集中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地熱傳導技術,利用天然建材技術等。這些對新能源的開發將會產生極大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也將極大促進國內現有能源結構調整,逐步將國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轉變為新能源普及利用的能源結構。
2.對低碳城市建設的聯動效應
城市熱島效應是城市化過程中伴隨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這種熱島效應導致城市濕地較少、城市森林的生物多樣性等急劇減少。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增長模式,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放和綠色GDP的拓展問題。低碳城市必須依靠新的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建立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能源與技術高效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的狀態。
上海世博會規模化應用超級電容車、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實現園區公共交通車輛零碳排放。上海是建設低碳城市的行動先鋒,借助世博會這個宣傳平臺,將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和聯動效應,這將促進上海市低碳城市的建立,也將極大推進國內、國外其他地區建設低碳城市的步伐。
3.對全民環保意識的聯動效應
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不斷增長,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近百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升高,導致全球正在經歷地球變暖的顯著氣候變化。這些源于今天的工業國容納全世界20%的人口,卻產生了四分之三由工業化發展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人均排放量來計算,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9噸,德國為10噸,中國為4.3噸。中國溫室氣體具有總量大、增長快但人均排放水平相對較低的特點。
鑒于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推出全球綠色新政概念,呼吁全球實施綠色新政。其中,發展低碳經濟是綠色經濟的核心議程。上海世博會是一個大型的低碳環保宣傳平臺,如推廣活動中倡導使用電子網絡、展位搭建采用可回收利用材料、開通“世博自愿減排平臺”等。 這些都旨在拓展公眾參與低碳環保的途徑,把關注氣候變化的觀念融入到普通公眾的日常生活,逐步在全社會形成“發展低碳經濟,全球共同責任”的氛圍,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
4.對產業振興的聯動效應
應對氣候問題和應對金融危機成為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而且國際社會日益關注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出,鼓勵各國進行“哥白尼式的低碳革命”,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和金融危機的雙贏。部分歐洲國家將能源技術創新看作是新的經濟革命和綠色復蘇計劃的核心。美國奧巴馬政府將綠色經濟作為經濟振興的重要內容,舉全國之力構建美國低碳經濟領袖地位。
上海世博會在場館建設、交通能源消耗等各方面都非常重視通過利用新能源來實現低碳、零碳排放。這充分彰顯中國政府發展低碳經濟的決心。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將極大改變目前的產業結構和布局,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單位GDP能耗。上海世博會的在低碳經濟方面的示范和聯動效應,有利于引導國民經濟內生發展,提升第三產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此外,這還有利于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真正步入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產業振興。
五、結語
上海世博會的低碳理念,充分彰顯了中國政府發展低碳經濟的決心和誠意。上海世博會從場館建設、交通能源、宣傳方式等各方面都極力彰顯低碳理念,是一次向全世界宣傳低碳經濟的大型盛會。通過世博會平臺來宣揚低碳理念客觀上將帶來例如能源結構調整、低碳城市建設、環保意識提升、產業振興等一系列的聯動效應。這些聯動效應都將極大推動中國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 聲:由世博軸帶來的“城市”[J].科技創新導報,2009,(24):206
[2] 黃 棟:氣候變化、低碳經濟與新能源發展[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96-98
[3] 趙建軍:低碳建軍視域下的生態文化建設[J].林業經濟,2009,(11):75-77
[4] 單 寶:解讀低碳經濟[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9,(11):75-76
[5] 李 勝 陳曉春:低碳經濟:內涵體系與政策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