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存在于市場風險與體制改革之間的矛盾、直接融資渠道狹窄以及中小企業內部管理與規模不健全等。本文根據原因,從中小企業內部、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金融服務體系、政府扶持這幾個方面入手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對策
一、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發展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解決其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是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數面臨著融資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市場風險與體制改革之間的矛盾。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市場風險,在全球金融金融風暴下,很多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而破產;在應對市場風險的大環境下,體制改革與中小企業大發展既相適應又相矛盾,相適應是說它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相矛盾是中小企業發展缺乏資金。
2.直接融資渠道狹窄。國有大中企業是金融證券市場發展的主要目標,中小企業受到金融機制的制約,中小企業自身也面臨內部機制結構的制約,導致中小企業很難達到上市直接融資的標準。
3.處于發展和創業的中小企業不具備較大的資產規模,同時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經營風險相對較大、競爭力弱、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市場開發能力不足以及企業普遍經營規模小,固定資產少,土地、房產等抵押物不足,提供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實物用于貸款抵押難度大。
因此,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難以和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
二、制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1.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原因。首先,產權不明晰。大部分中小企業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其內部經濟成分不明確,既有國有成分又有集體成分,從而產權難以界定。其次,資信等級差。我國中小企業信用保障低,履約能力不足,時有逃債行為發生。最后,信息透明度差。導致中小企業和金融市場之間、金融機構之間存在著信息收集、分析和傳播方面的障礙,進而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2.經營環境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首先,由于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中國市場形成了買方市場,而中小企業缺乏一套嚴謹的科學管理體系來進行科學決策和風險控制。其次,商業銀行為了防范金融風險,對基層銀行的授信權進行了收縮和調整,限制了基層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最后,國家實行的是“抓大放小”的戰略,政府大力支持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而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不夠。
3.貸款擔保機構及信用擔保服務體系不健全。首先,中小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機構或法人,這是由中小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弱的因素所決定。其次,擔保機構數量十分有限并且擔保機構資金規模及業務量少,從而難以滿足眾多中小企業的擔保需求。最后,我國信用擔保服務體系缺乏風險分散機制和資金補償機制,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擔保的機構或法人要承擔全部的風險。
4.金融機構體系不完善。首先,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數量比較少,提供的服務品種少,服務的層次低, 并且金融機構貸款的期限和結構難以滿足中小企業需求。其次,國有商業銀行很少開展針對中小企業辦理托收承付和匯票承兌業務及票據承兌,導致票據市場發展仍不成熟,利率市場發育不全,市場分割和行業干預比較嚴重,金融壓抑現象還比較明顯,可供中小企業選擇的直接融資渠道有限。最后,社會中介服務機構不健全,中小企業要辦理一筆財產抵押,需辦理財產評估、登記、保險、公證等手續,涉及許多職能部門,并要提供多種相關資料,對于習慣進行靈活經營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會帶來很大的制約。
5.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及所有制歧視的存在。一是政府部門保留著計劃經濟的觀念,國家扶持政策一直實行向大企業傾斜,盡管這些年來國家政策有所改變,但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政府的作用沒有到位。二是國有商業銀行首先保障國有大中型企業融資需求的基本原則并沒有改變。在同等條件下,國有商業銀行仍舊是傾向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放貸。即使給非國有制中小企業貸款,其貸款的條件也要比國有企業嚴格。因此,大部分的銀行貸款給了國有企業,中小企業得到的貸款最少。所有制歧視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制約著中小企業的融資。
三、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1.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治理。首先,強化信用觀念,提高信用意識,保全銀行債權,盡量按時還本付息。其次,深化體制改革,加強的經營管理水平,健全財務制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改造技術、更新設備,更新換代產品,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定健康的發展。最后,開辟各種融資渠道,除了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金融機構,還應尋求農村信用合作組織、政策性銀行的支持, 構建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2.健全中小企業信貸擔保體系。首先,政府應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中小企業商業性貸款擔保公司和擔保基金的成立和運作提供寬松的環境。其次,在現有信貸擔保體系下規范協作銀行制度,明確協作銀行與擔保機構的關系和風險分攤比例 ,強化商業銀行考察 ,評估中小企業貸款項目的責任以及對不良貸款追索的義務。再次,政府直接對商業銀行提供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貼,貸款失敗的銀行則只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而不是全部。
3.健全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首先,政府應當引導金融機構轉變經營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核算能力,簡化信貸業務流程,完善金融產品創新。其次,政府應當對非正規金融加以合理的引導,使其發揮對企業融資的積極作用,對發展路子正社會效應好的地下金融,政府應使其身份合法化。
參考文獻:
[1]王 飛 陳亞民: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4)
[2]馬麗平: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財經縱橫,2009 (7)
[3]徐洪才: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J].經濟管理,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