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存在著政策體制落后、產業鏈不完整、立法滯后,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產業結構不合理、投融資渠道單一、品牌競爭力弱等問題,因此,北京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在宏觀上作如下努力:
一、以文化體制的改革創新和政府職能轉變為突破口,激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活力
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須明確政府主管部門的功能與職責,將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事業完全分離,成立專門管理文化創意產業的部門,形成獨立、有效的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監督體制;加強文化創意產業行業協會建設,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作為政府來講,應做好以下工作:注重對全民創造力的培養,鼓勵文化創新,培養創新民族,創建創意產業園;增強對文化創意產業基礎設施、周期性消耗的規劃及支持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規劃,明確產業發展定位,建立有效地本地發展模式;設立專門為文化創意產業擔保的公司,同時也可建立信用評級機制,為創意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建立自由、開放機制,實行政策扶持,吸引創意人才。
二、調整產業結構,打造完整產業鏈條,重視產業鏈中附加值較高環節,撇除單利潤運行的產業鏈,提升產業鏈價值
從文化創意產業企業本身來講,企業在獲得政府優惠政策和社會資金支持的同時,應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樹立品牌意識;建立完善的市場營銷體系,在保證文化創意產品質量和生產水平的前提下,做大做強,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市場公信度,同時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轉變傳統的單一產品生產模式,生產多種文化創意產品,突出特色,豐富形式,以市場為導向,借鑒國外企業的發展經驗。
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產業鏈完善方面應加強有效的引導,結合北京自身特點,發揮優勢彌補短缺,重點支持動漫產業、新媒體產業、工業設計等新興的文化創意產業;開發利用好奧運產業,融入背景的文化特色,精心運籌謀劃, 做好奧運會場館的賽后利用, 為文藝演出、廣告會展、文化旅游、文化體育休閑等開辟新的空間,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積累資金和聲望。
三、優化文化創意產業法制環境,創新理念,大力培育創意人才
針對產業立法滯后、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盜版猖獗、創意氛圍缺失或者創意不夠等一系列問題,一方面,北京市政府首先要加強立法、執法力度,規范企業生產、行業創造和市場流通,此外立法要與國際接軌,為產業走向國家化提供強有力的法制后盾,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增加砝碼;另一方面,政府和企業乃至個人都要注重創意研發,深入創意理念和創意宣傳,政府企業要培養創意人才,個人也要積極上進為產業發展做出貢獻。
創意人才的產生一方面可以依托高校教育、專業教育和科研機構培養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設立文化創意相關專業, 建立產學研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在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 北京市要努力做到培養和引進并重。注重加強與國外教學機構的合作交流, 相繼開辦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新聞宣傳人才等多期培訓班, 逐步建立起教育培訓和崗位實踐相結合的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機制。
四、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充裕的資金流
加快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體制改革,應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和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及海外資本進入,拓寬投融資渠道,推進投資主體和產權結構的多元化,從而激發文化創意企業的發展活力。
為探索解決目前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領域存在的投資方與項目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北京市依托北京產權交易所, 構筑面向文化創意企業的股(產) 權融資服務平臺, 匯聚文化創意企業資源和金融資源, 為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創意產業投資提供專業化服務。平臺的構架以文化創意企業為核心, 通過組織專業服務機構, 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為企業在債權融資、私募融資、上市融資、增資擴股、并購與重組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務。
五、優化文化產業組織內部結構,創新運行機制
合理的組織內結構和科學的運行機制是產業有序快速發展的基礎。霍步剛認為,大力發展我國文化產業必須完善文化市場主體,為此,需要做到:第一,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第二,建立健全現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第三,優化文化產業組織結構,建立扁平化、網絡化的組織架構,降低成本,提高管理運營效率。第四,培育文化產業集團,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同樣,北京要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目標,必須建立健全文化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現代公司法人制度、優化產業組織結構以及培育產業龍頭和具有整合效力的文化產業集團。
六、財政稅收政策向文化創意產業傾斜,提供資金支持
幾乎所有產業,從新興產業到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的演進過程中,都會獲得政府的政策、土地、稅收、金融等各方面的支援。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同樣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第一,針對新成立的文化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免征所得稅甚至提高營業稅和增值稅的起征點;第二,針對優秀的文化產品和進出口文化創意企業實施獎勵性返還所交部分稅款或出口退稅;第三,實行差別稅率,文化行業之間本身具有較大差異,因此在稅率上也應有所區別,針對文化行業的不同特征以及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不同特性,分類制定差別稅收政策,實行不同的稅率;第四,成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為符合條件的文化創意公司提供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霍步剛,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http://www.chinawhcycy.com/list2.asp?id=1660
[2]劉牧雨等,《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理論與實際探索》,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