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由于我國政府采購制度實施的時間尚短,一些供應商的誠信意識還比較淡薄,各種不誠信的行為時有發生。營造健康和諧的政府采購市場環境,促進整個社會的誠信,迫切需要加強供應商誠信管理,建立供應商考核評價制度和政府采購市場資格準入制度,逐步推進政府采購市場誠信體系建設,這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字] 政府采購 制度建設 供應商 誠信管理
一、政府采購供應商不誠信現象令人擔憂
先看下面一組案例:例 1:某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市工商局查處了一起政府采購供貨商偷換內存條案件。某IT公司給某市環境保護局政府采購電腦供貨中,把符合標書要求的15臺原廠生產的戴爾optiplex 330MT計算機的標注“ProMOS”內存條偷換成Kington”1024MB內存條,每臺稅后獲利40元,合計違法所得600元。市工商局對其作出沒收違法所得600元,并罰款79400元的處理。例 2:某多媒體公司對某市外國語學校政府采購的一批10套多媒體設備供貨中,以假亂真以一批品牌使用拼音字母“HONGYE”的投影幕冒充“紅葉”牌投影幕。這批品牌使用拼音字母“HONGYE”的投影幕看似符合標書上要求提供紅葉公司生產的“紅葉”牌投影幕的要求,其實不是紅葉公司的“紅葉”牌產品。后經紅葉公司技術質檢部人員鑒定,發現該批投影幕外殼規格、調制設備與該公司正規產品皆不同,且“HONGYE”牌投影幕的注冊廠址在張家港市,而紅葉公司廠址卻在江蘇,屬假冒產品。例3 :某家電公司在參與某學校空調采購項目中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成交,采購中心發現后,取消了該家電公司第一候選成交人資格,投標保證金3000元不予退還。種種案例比比皆是,觸目驚心。
看體育比賽時,看臺上一個人站起來會導致大家都站起來,結果誰都看不清。政府采購活動也如此,某些供應商采取不正當手段謀取中標或成交,其他供應商為了得到同等的機會,也紛紛效仿,鉆法律制度不完善、監督管理缺失的漏洞,結果所有的供應商都陷入了“囚徒”困境,進而影響整個政府采購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加強對供應商的誠信監督與管理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供應商采用不誠信手段和表現形式五花八門,主要表現形式如下:
1. 提供偽造虛假材料,謀取中標
在投標環節提供偽造的材料有商務方面的,如業績證明材料、財務報表等;也有技術方面的,如技術響應性資料、技術參數等,為了謀取中標,虛假承諾,幾乎所有投標人的應答都是“響應”或“正偏離”,而在合同執行中卻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指標相差很遠。
2. 中標后惡意拒簽或拖欠合同
中標供應商確定后,供需雙方應按采購文件規定的時限和要求完成采購合同的簽訂,但有時這一過程卻不能順利實現,采購合同遲遲不能簽訂。其原因有:為謀取中標,在投標時惡意壓低價格,中標后企圖采取降低配置、以次充好等不正當手段彌補損失,其行為被采購單位拒絕,導致合同不能簽訂。或者由于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業務人員的水平限制或工作的失誤等因素,使投標報價出現失誤,造成不能履約的后果,導致合同不能簽訂。
3. 用假冒偽劣產品履約,獲取非法利益
當供應商通過虛假投標謀取中標后,因質量和服務難以滿足項目的實施標準和使用需求時,一方面在合同簽訂及執行階段中,與采購人協商擅自更改中標產品的技術指標和檔次,或在履約過程中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偷工減料,或在履約過程中采用不正常手段以敷衍、應付的方式違約。
二、政府采購供應商誠信體系建設意義深遠
《政府采購法》規定了誠實信用是政府采購活動的基本原則,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購誠信制度是政府采購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1. 誠信體系是政府采購市場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誠實經濟和信用經濟,市場經濟得以順利運行離不開誠信。建立誠信約束機制是保證政府采購健康發展的需要。在政府采購市場化、法制化的進程中,要建立獎懲制度、考核制度、公示制度,通過正、反兩種激勵和懲治機制對不同誠信狀況的供應商實施不同的監督措施,對守信供應商建立激勵機制,對警示供應商建立預警機制,對失信供應商建立懲戒機制,對嚴重失信的供應商建立淘汰機制,為供應商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采購環境。
2. 誠信體系是供應商自身發展的需要
無數成功供應商,無不惟誠信至上,才長盛不衰。技術創新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硬競爭力,誠信是一個供應商核心軟競爭力,供應商的興衰與供應商是否誠信經營、誠信采購有著密切的關系。供應商要發展壯大自己,耍提高經濟效益,做人做事誠實守信是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任何一個政府采購供應商如果沒有一個良好工作秩序和一支誠信素質優秀的隊伍,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在政府采購市場中,良好的誠信度對于一個供應商是非常寶貴的無形資產,能給其帶來互相信任的經濟關系、穩定的采購群體,是供應商長期穩定獲利的堅實基礎。
3. 誠信體系是政府采購監管部門的有利抓手
誠信體系建設是加強供應商監管工作的需要。誠信建設的監督主要靠宣傳教育和引導規范經營,制約不誠信的違法經營行為,通過建立和完善供應商誠信制度管理體系,來約束政府采購市場主體,整治政府采購市場秩序,規范供應商經營行為,提高供應商在市場經營中的透明度,增加信任度,從而有力地促進供應商自身行為的自律。
三、政府采購供應商誠信體系建設手段要科學全面
誠實守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一種自律行為,但沒有法律或制度的威懾,誠信就無法保障。供應商誠信體系建設要實施以下“一籃子”系統工程:
1. 完善政采法制體系
健全完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是確保政府采購市場健康和諧的基礎和保障。目前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對政府采購供應商不誠信行為的界定和監督處罰的規定不明確。《政府采購法》和相關“財政部令”雖然列舉了供應商的諸多違規行為,并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但是對實施處罰的主體未加以明確,包括由誰來認定供應商的違規行為,如何界定和判定這些行為是違規行為,又由誰來進行行政處罰等均沒有明確的表述,導致工作在實踐中無法操作。因此,要完善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對《政府采購法》中比較原則的制度規定進一步予以細化,增強可操作性。構建以《政府采購法》為核心,由政府采購法律、法規、規章共同組成的,多層次、相銜接、很完備的政府采購法律制度體系。
2. 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厘清各方責任
通過法律規定進一步厘清相關部門職責,建立起科學規范的誠信建設體系和管理執行機制。目前,對涉及供應商誠信建設及監督管理的諸多環節,包括政府采購領域的監管部門、執行部門以及作為對市場上出現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管的工商部門、行業協會等組織如何就政府采購市場供應商的不誠信行為進行監管和執行的職責沒有明確規定,造成部門職責不清,形成監管死角,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監管力度,客觀上助長了供應商的不法行為。為此,要盡快通過法律形式,進一步厘清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促進政府采購市場誠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3. 建立供應商科學考評體系
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失信責任追究制度。供應商只要參與政府采購活動,必定會發生誠信與非誠信的行為,因此,在明確供應商庫的管理責任人,以及考核測評機構執行人的基礎上,可借助現代信息化技術建立一套客觀性和實用性強、便于操作的供應商考核評價體系。將供應商的誠信狀況作為供應商庫信息庫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供應商的誠信信息及時錄入供應商信息庫。對誠信記錄好的供應商,在評標工作中給予適當加分或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權。對于失信的供應商予以警告,情節嚴重的由監管部門予以查證后作出行政處罰,追究其責任,以期達到有效的信用監管,甚至將其清退出政府采購市場,依法追究其責任。
4. 建立供應商資格準入制度
通過建立政府采購供應商誠信檔案,及時記錄供應商的不誠信行為,將供應商的一切虛假投標等行為全部納入誠信體系管理,對供應商的遵紀守法、履行合同、采購人的滿意度及投訴等誠信狀況進行詳細的登記備案,定期向社會公示,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形成完整、準確、系統的供應商誠信檔案。對供應商失信行為,要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開曝光,取消其政府采購市場準入資格,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其違約的法律責任。
參考文獻:
[1]馬正紅:《政府采購供應商的誠信建設》,載于《中國政府采購》,2004年第4期。
[2]吳沁潼:《履約后的政府采購監督工作值得重視》,載于《中國政府采購》,2004年第4期。
[3]張 通:《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深入發展》,財政部張通部長助理在全國政府采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載于《中國政府采購網》網站,2008年3月。
[4]王少東:《建立政府采購誠信評價體系思考與建議》,《中國政府采購網》網站,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