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增長與交通運輸業發展通常是相互影響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可以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反之,國民經濟的增長也會帶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經分析,中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水平已經和正在制約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應該從資金、技術和結構三個方面改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狀況。
[關鍵詞]交通運輸 經濟發展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它把社會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各個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是保證社會經濟活動得以正常進行和發展的前提條件。隨著社會大生產的到來和發展,作為服務與社會化生產的交通運輸業,它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極大地提高整個運輸業的能力和工作質量,改善國家各經濟區之間的運輸聯系,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和國防建設對運輸的需求。
一、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增長與交通運輸業發展通常是相互影響的,即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可以推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國民經濟的增長也會帶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一般來說,如果國民經濟增長對交通運輸業的拉動作用大,那么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就小,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把交通運輸業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的“推動效應”和“拉動效應”的關系分為三種情形:當“推動效應”大于“拉動效應”時,表明這一國家或地區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而交通運輸業是其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即運輸供給小于運輸需求,交通運輸業發展滯后,應該加速發展;當“推動效應”與“拉動效應”大致相當時;表明這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與交通運輸業發展是相適應的,即運輸供求基本平衡;當“推動效應”小于“拉動效應”時,表明這個國家或地區運輸需求不足,應優先發展經濟,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速度應適當減慢,以求得交通運輸業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二、社會經濟類型的變化與運輸業的發展
在經濟與交通運輸業的相互關系中,考察和分析經濟與交通運輸的歷史發展,可以看出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變化直接影響到運輸體系的發展和變化。隨著生產的發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變化,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這時,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減少,而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加。在工業化和市場大規模擴大的過程中,原材料急劇增加,貨運量的平均增長率接近或者超過國民經濟的增長率。在工業化過程中,工業品和消費品的輕工業在工業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所運送貨物的平均價值明顯增大的同時,它們的平均體積和重量卻減小了,依次在這一進程中,貨運量的增長速度將逐漸減緩,其增長率會逐漸低于國民經濟的增長率,而客運量則保持接近于國民經濟增長率。由于生產結構、產品結構發生了變化,對運輸提出了迅速、方便、安全等側重于運輸質量的高要求。公路運輸和航空運輸開始蓬勃發展,運輸規模和結構有了很大變化。這種規律性變化是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生產力布局變化的反映,也是運輸體系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發展與完善的結果。
在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和服務業發達的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工業化及相應的對地域條件的要求給人口分布帶來了顯著的影響,人口轉向連接原材料產地和工業基地的交通路線,這對各類經濟活動和人員輸送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另外,經濟分工和生產專業化進一步加強了物質、人員和信息的交流。地區勞動分工取決于與地點有關的生產成本、交通體系的運輸能力。這樣,一個地區勞動分工以及相應的交通體系,形成了一個具有不同規模和不同作用的區域中心。
從而可知,社會經濟類型的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交通運輸體系的發展變化。但同時,運輸業又對社會經濟類型的變化起著推動作用和更直接安全的服務作用。
三、美國交通運輸的發展
美國認識到進入一個新的 21 世紀保持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運輸體系的重要性。 2000 年,美國運輸部頒布了《 2000~2005 年戰略規劃》。按照這一戰略規劃,新世紀的運輸體系將優先保證運輸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而且要向國際延伸,以智能化為特征,實現個性化服務,營造一種創新開拓和科技導向型的運輸發展環境。
美國將支持經濟增長作為國家運輸系統最基本的目標之一,并把運輸業的合作、創新經營和財政健康定位到整個戰略的重要主題,認為它們對美國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為此,運輸部將努力做到:充分考慮建設與維護運輸體系的成本和風險;使現有系統的運輸效率最大化;堅持激勵創新的貿易規則與標準;通過及時分析信息來改進系統;加速新技術的應用。
四、對我國交通運輸發展的啟示
1. 運輸業的健康發展不僅取決于硬件,更取決于軟件
美國運輸業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980 年之前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發展階段——硬件和運輸企業發展;1980 年之后以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新的運輸政策體系為主的發展階段——軟件發展。運輸業發展離不開道路、鐵路、橋梁以及運輸工具等交通運輸硬件設施的發展,但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一定規模水平以后,運輸業展的重點應從硬件建設轉向軟件建設。只有通過軟件建設和完善,才能夠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工具等硬件發展的優勢,保證運輸的安全、高效、舒適和便捷。目前我國交通應該注重運輸業“軟件”發展,通過運輸組織和管理的改革,建立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促進各種運輸方式和運輸企業發展,建立安全、高效、經濟的綜合運輸系統。
2. 運輸業發展過程中應恰當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
政府在運輸業發展方向、路徑和結果上發揮著重要指導作用。運輸基礎設施作為公共產品,我國政府對各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規劃起主要作用是正確的,但是為了提高投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今后應更多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的作用。要注意發揮政府干預和市場機制的各自優勢,克服“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現象。
3. 運輸業需要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美國運輸業發展的很大一個特點是鼓勵新型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的發展,減少運輸對生態和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性和適于居住性,保證運輸設施和服務的均衡布局。在城市推動對環境有利的交通方案,發展大運量公共交通,鼓勵步行、騎車、公共交通和虛擬旅游對私人小汽車的替代。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環境下,我國汽車制造工業應注重產品轉型,以研究與開發新型能源汽車為主要方向,實現汽車工業的清潔高效、跨越式發展,克服以汽車交通為主的觀念,在政策、規劃和措施上確實落實公共交通優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