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本文中,筆者首先對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概念進行闡述,然后對稅法與會計準則對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處理規定及差異進行分析,最后以舉例的形式分析如何對收款銷售商品進行納稅申報工作予以說明。
[關鍵詞]分期收款銷售商品 差異 納稅申報
一、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概念
同折舊銷售、以舊換新、以物易物等銷售方式一樣,分期收款銷售也是特殊銷售方式中的一種。這種銷售方式是指,銷售方將商品售予購買方,但購買方不是一次性將貨款交付給銷售方,而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分次繳納貨款。如果這“一定的時間”超過了3年,那么我們認為銷售方為購買方提供了信貸,也就是說此銷售具有了融資性,我們稱此商品為融資性分期收款銷售商品。
二、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納稅申報
在稅法規定中,合同約定的本期應收金額,即為該期納稅申報期所應確定的收入金額,而每期所確定的收款金額的總和,即可作為銷售商品的全部收入。
1. 情景
時間:2009年1月1日;
事件:甲企業向乙企業售出一套機器設備;
銷售方式:分期收款銷售;
合同約定銷售價格:1億元;
分期收款次數:5次(每年12月31日);
收款方式:等額收款;
機器設備成本:0.75億;
當期市場價:0.8億;
增值稅額:0.17億(發票已開)
注:甲企業采用的折現率為7.93%
2. 甲企業從將機器售出后每期的賬務賬務
第一、機器設備銷售出去當日(2009年1月1日)的賬務處理:
第二、銷售后第一年年終(2009年12月31日)的賬務處理
2010年12月31日未實現融資收益為0.0526,財務費用為0.0526;
2011年12月31日未實現融資收益為0.0410,財務費用為0.0410;
2012年12月31日未實現融資收益為0.0283,財務費用為0.0283;
2013年12月31日未實現融資收益為0.0147,財務費用為0.0147。其他會計處理同2009年的相同。
3. 甲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處理
第一、對2009年的年度匯算清繳申報
1. 對2009年1月1日的賬務進行的納稅申報處理
(1)在企業的收入明細表中的銷售貨物中寫入主營業務收入0.8億元;(2)在企業的成本費用明細表中的銷售貨物成本寫入主營業務成本0.75億元。
這兩項分別對應主表中的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
按照當時銷售方與購買方簽訂的合同中的規定,貨物銷售方在分期收款期間,也就是從2009年到2013年每年的年末,即每年的12月31日收取貨物購買方合同約定價格的五分之一,即0.2億元,所以在貨物的分期收款期間,即2009年至2013年的匯算清繳申報表中,應當每年對收入的0.2億元進行確認。因而,在進行2009年的年度申報時,在企業的納稅調整明細表中應當對0.8億元的賬務收入進行納稅調整。
2. 對2009年12月31日的賬務進行納稅申報處理
在對未實現融資收益中的財務費用進行沖減的時候,應當在成本費用明細表中的財務費用中寫入-0.0634億元,并且此數據自動與主表中的財務費用相對應。
因為應納稅所得額中并不包含此項費用,所以,在對納稅調整明細表進行填報時,應在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中的調減金額中寫入0.0634億元,并且此數據與主表中的納稅調整減少額相對應。
第二、對2010年至2013年進行匯算清繳申報
1. 因為在2009年0.8億元的銷售收入已經全部被計入,所以在剩下幾個分期收款年度中企業在進行所得稅納稅申報時0.2億元的收入應直接調增。
在進行2009年的年度申報時,對納稅調整明細表進行填報,在表的未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收入中各對應項目寫入:
(1)在賬載金額中寫入0億元;(2)在稅收金額中寫入0.2億元;(3)在調增金額中寫入0.2億元;(4)在調減金額中寫入0億元。
并且此數據自動與主表中的納稅調整增加額相對應。對2011——2013年的納稅申報中同類事項作相同處理。
2. 在進行2010年年度申報時,對于未實現融資收益中的財務費用進行沖減時,應在企業的成本費用明細表中的財務費用中寫入-0.0526億元,且該數據與主表中的財務費用相對應。
因為這一收入不能體現在應那隨所得額中,在對納稅調整明細表中的與未實現融資收益相關在當期確認的財務費用的項目進行填報時,應在調減金額中寫入0.0526億元,且該數據與主表中的納稅調整減少額相對應。
在對2011年至1013年的進行納稅申報時,同類事項應做相同處理。
至此甲企業的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納稅申報處理完成,其銷售收入總共為1億元,其結轉銷售成本為0.75億元。
參考文獻:
[1] 郭慧峰 張志鳳:分期收款銷售所得稅會計處理探討 [J]. 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 (01):12-14
[2] 袁科研: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的涉稅處理 [J]. 財會月刊,2008,(30) .
[3] 徐芬芬:特殊銷售的會計核算與涉稅處理 [J]. 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01):75-77
[4] 楊奇敏: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變化 [J]. 決策探索(上半月),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