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講,成本決定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企業管理者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迎接各方的挑戰。
全面成本控制(total cost control),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所有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成本形成中的全過程、企業內所有員工參與的成本控制。由其定義可知,全面成本控制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一、全部成本控制
全部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耗費的全部成本,包括料、工、費各項支出進行嚴格監督和限制,不僅對變動成本要進行控制,如原材料的價格,損耗等,對固定成本也要進行控制。固定成本是指其成本總額不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在短期內相對穩定的成本。在單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減少,因此,在不減少成本金額絕對值的前提下可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來降低單位固定成本。
二、全過程成本控制
全過程成本控制是指對產品設計、工藝、采購、制造、銷售、使用的整個過程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不僅對構成產品生產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控制,也要對生產前的設計、工藝和生產后的銷售、使用所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
生產部門是與成本關系最密切的部門,從產品設計到生產制造完畢全過程的主要管理兼執行部門,對成本控制的事前、事中兩個階段負重要責任,建立有序高效的生產系統能夠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技術部門應通過優化設計產品和工藝設計來降低成本,因為恰當的前期設計能夠減少材料成本、制造費用等,并且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及競爭力。
供應鏈采購部門可以通過供應鏈管理、招標、采購外包等方式,降低采購成本。
三、全員成本控制
全員成本控制是指發動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生產員工樹立成本意識,參與成本的控制。成本是一項綜合性的指標,涉及設計、技術、采購、生產、銷售、管理等各項工作,要真正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必須調動和組織企業內部全體員工的積極性,明確每個員工、每個部門在成本控制中的職責,使成本控制工作成為全體員工自己的工作職責,并付諸行動。為了調動全體員工的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建立適當的激勵措施。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全體員工,對部門間的溝通有很高要求,跨部門的成本降低項目并不是容易開展的事情,因此必須由最高當局來推動。
那么,全面成本控制具體如何來執行呢?
依據企業的利潤目標,財會部門通過測算確定目標總成本,并把成本計劃及降低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所有部門的員工身上,做到企業真正以效益為中心,使職工真正認識到成本的重要性,從而大大加強了成本意識。 同時,還要考慮到把成本管理的責任、成本計劃及其有關指標分別落實到各職能部門。
各部門在成本降低時可以采用成本控制點的方法。例如,假設需要降低原材料成本,可以列如下:
首先找出降低材料成本的突破口,即控制點,接下來對應相關部門,最后確定從哪方面實施控制。相同原理,也可以分別做出人工成本、機器折舊、管理費用中每個科目的控制點,全部細化后并落實到整個企業每位員工,各個業務生產環節。財務部門及人力資源部應及時對收益情況總結并給予激勵,成本完成情況直接與部門的獎金掛鉤,一切業務活動都以降本增效為出發點,達到全部、全過程、全員的成本控制。
以上只是非常簡單的介紹了企業的全面成本控制,企業應圍繞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根據自身的具體實際和特點,確定以成本控制方法、管理重點、組織結構、獎懲辦法等相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體系,實施目標管理與科學管理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參考文獻:
[1]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3 (1): 268-295.
[2]Lev, B., and S. H. Penman, 1990, “Voluntary Forecast Disclosure, Nondisclosure, and Stock Pri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8 (1): 49-76.
[3]Baginski, S. P., and J. M. Hassell, 1997, “Determinants of Management Forecast Precision”, The Accounting Review 72 (2): 303-312.
[4]薛爽,2001:《預虧公告的信息含量》,《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第3卷第3期
[5]洪劍峭、皮建屏,2002:《預警制度的實證研究》,《證券市場導報》第9期
[6]楊德明、林斌,2006:《業績預告的市場反應研究》,《經濟管理(新管理)》第16期
[7]楊德明,2005:《預測信息披露與盈余管理》,《中國管理科學》,第13卷第2期
[8]張保華,2003:《上市公司預測性信息披露制度研究》,《法律適用》第4期
[9]柳木華,2005:《業績快報的信息含量經驗證據與政策含義》,《會計研究》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