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為高等學校的發展帶來新機遇,高等學校的融資來源日趨多樣化,雖然公共財政在地方高校融資結構中的比重逐漸下降,但地方公共財政投入和個人投入依舊是高校最穩定的收入來源,本文以福建省地方高校的融資結構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地方高校 融資 結構
1998年我國高校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進一步明確了高等教育的辦學主體為中央和省兩級政府,由行業主管的高校多數歸地方管理,同時啟動了大規模的院校調整合并。至2009年,普通高校在校學生人數已達2285.15萬人。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擴大,支出日益加大,資金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需要高校進行多渠道融資。研究地方高校融資結構及其優化問題,有助于地方高校不斷完善融資結構,提高獨立自主辦學能力,促進地方高校可持續發展。
一、地方高校融資結構的現狀
1.我國地方屬高校融資結構
我國地方屬高校以各省級人民政府管理為主,少數院校由教育部及其他部委管理。地方政府的財政撥款是地方屬高校財政經費的主要來源。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沿海非沿海的各省區經濟發展差異甚大,受地方財力的影響各地政府對高校發展投入力度也存在很大差異。目前我國共有高校3529所,其中中央部屬109所,多數高校劃歸地方政府管理。從表一中對比中央屬高校和地方屬高校的融資結構,可以發現,中央屬高校財政投入占高校的經費收入的比重明顯高了很多,前者點總收入的比重為55.79%,而后者僅43.79%;而2008年僅學費收入地方屬高校占總收入的41.03%,中央屬高校僅占17.76%,同時可以看出中央屬高校的社會性服務收入及捐贈收入更多,而地方高校則過多依賴財政撥款和學雜費收入。作為本研究樣本省份的福建省在各項融資收入的構成比例上與全國地方屬高校基本一致。
2.福建省高校融資結構
2008年福建省地方普通高等學校共92所,在校生522217人,高校收入1998年至2008年的11年間收入由7.8億元增長至9.0億元,增長了11.48倍。從收入構成看,高校的教育經費主要由財政撥款、事業收入、校辦產業等社會服務收入、捐贈收入和其他收入這五類構成。福建省高校融資的主要來源為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而事業收入以學雜費收入為主。除財政撥款和學雜費外,科研經費、社會服務、捐贈和其他收入是高校收入的主要補充來源。從融資收入來源渠道上看除了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外,還有學校房產出租、科研成果轉讓、合作辦學收入、捐贈等根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資料顯示2008年福建省地方普通高校共計取得各種收入886.7億元,其中財政撥款360.14億元,約占40.62%;事業收入共取得454.15億元,約占51.22%,其中學雜費收入363.82億元,約占總收入的41.03%;捐資收入6.10億元,約占0.69%;校辦產業等用于教育的收入0.26億元,約占總收入的0.03%;民辦學校中舉辦者投入計24.90億元,約占總收入的2.81%;其他收入41.15億元,約占總收入的4.63%。
從表2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8年各收入結構的比重中,財政撥款在高校融資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由55.39%下降為40.62%;1999年和2000年財政撥款占融資總收入的比重較高,分別為70.26%和62.62%,說明在擴招的初期,福建省在高等教育方面的重視,體現上辦學經費的支持。2003、2004年福建省許多高校啟動大學城建設,福建省財政對進入大學城地區的高校給予了更多的財政投入,同時重點大學建設也在這兩年啟動,省屬重點大學的財政投入顯著增長。2001年至2008年,財政撥款在融資總收中比重在波動中呈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事業收入(包括學歷教育的學雜費、非學歷教育的培訓費等)在高校融資中的比重呈顯著上升,由31.40%上升至51.22%,其中學雜費收入構成事業收入的主要部分從1998年的21.63%上升至41.03%,說明擴招后福建省地方高校學費收入顯著增長,實現高校多渠道融資辦學,對地方高校增加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校辦產業等社會服務收入由1.45%下降為0.03%,捐贈收入由1.658%下降為0.698%,其他收入由10.11%下降為4.63%。
通過分析縱向的數據,我們發現,1998年校辦產業等服務業收入、捐贈收入、其他收入這三項收入占總收入的13.21%,在擴招后的10年間,雖然各項融資收入明顯增長,但這三項收入的總比重卻不足總收入的5%,占高校總收入的比例依然偏低。同時可以發現,1998年擴招后至2004年前后,相對于高校經費總量的上漲,福建省高校融資結構似乎已經趨于穩定,福建省地方屬高校的經費來源仍以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為主要融資渠道,這兩個主要的融資來源在福建省高校融資收入中的比重在95%左右;福建省地方高校多渠道融資能力十分弱,除教學和科研外的其他活動并未給高校帶來更多的經費支持。
二、地方高校融資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1.融資渠道較單一
我國高等教育籌措資金的渠道歷來單一,主要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學雜費、科研經費收入、校辦產業服務收入和社會集資等都是高校融資的主要渠道。雖然擴招后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生很大變化,但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的在地方高校融資結構中的比重變化不大。這說明,我國多數地方高校的融資來源比較單一,過多地依賴公共財政撥款和個人投入,對提供服務收入和資源有償利用等其他渠道融資的能力十分弱。雖然高等學校承擔高等教育的教學科研任務,擁有教學培訓和科研成果方面的天然優勢,然而,由于缺乏與市場對接機制和轉化平臺,地方高校的成果轉化及非學歷培訓方面的優勢卻通常沒有得到發揮。此外,地方高校的其他融資渠道通常有房產出租、校辦企業上繳利潤、捐贈收入、專利使用等,這些收入在總體融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十分低,而且并無一般的規律可循。
2.高校融資制度不健全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規定財政撥款是高校的主要資金來源,高等學校的舉辦者應當保證穩定的辦學經費來源。十七大報告也指出公共財政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地方政府作為地方高校的辦學主體,以財政撥款的形式對地方高校投入辦學經費。財政撥款包括綜合定額撥款、項目撥款、專項撥款等。其中綜合定額撥款是按定額確定的,財政部門根據學生數、教職工確定經費撥款數額,但其他撥款并不確定。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為高校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保障,但可以看到,地方財政對高校的投入并沒有隨著招生數的增加而增長,生均經費逐年下降。
此外,除財政撥款和學雜費收入外,其他融資渠道的收入也是無法確定,并無制度保障。高等學校的辦學不以盈利為目的,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學校除了財政撥款外,更多地要依靠高校自身完成融資。同時,金融工具創新給高校融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高校可以利用資本市場興辦校辦產業,運用基金進行融資,聯合或合作進行股票融資等。但這些金融工具在高校中的運用,需要有法制法規的完善、政府的政策保障、高校適應的管理體制。雖然國內高校也有金融工具創新的成功案例,但現階段高校融資制度不健全,全面實現利用金融創新工具對高校進行融資存在一定的障礙。
3.公共財政撥款與個人投入比重差距逐漸縮小
財政撥款無疑是高校最主要的融資來源,雖然我國高校學費標準從2000年來基本保持穩定,但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收入中學雜費的比重逐步上升。地方高校從其他渠道的融資來源十分有限,生均財政撥款數額在減少,學雜費在高校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因而財政撥款和學雜費在地方高校收入比重逐漸縮小。雖然擴招為地方高校融資帶來了增收,但其局限性也顯而易見。招生規模擴張需要教學設施購置、儀器設備等更新、師資力量、人才隊伍的配套,導致資金的需求劇增。同時現有學費標準雖然已很多年未進行調整,但現在的研究表明已超出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學費提高的空間有限。對高校而言,通過學雜費進行融資的空間有限。
三、高校融資結構優化建議
1.提高公共政策扶持力度
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對高校適當減免稅收,可以降低高校服務成本,增加高校創收的積極性,提高高校競爭及創收能力。適當控制高校招生規模,實現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與社會經濟增長的同步,促進高等教育的穩步發展。
2.開拓渠道籌集資金,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1)加強學校資產管理,充分利用校區資源,用既有的固定資產、專利技術、實驗室、儀器設備等,使其發揮經濟效益。
(2)積極爭取科研經費,進行合作辦學,招收海外學生等,將高校的智力資源轉換為資金優勢。
(3)除爭取校友捐贈資金外,高校也要開發適合捐贈的項目,如學術活動、學生活動方面的資助。
(4)科學合理運用可行的融資方式進行多渠道籌資。除采用適當貸款外,科學論證引入BOT項目建設融資方式,開展融資租賃進行設備購置,資產轉換等。
3.高校應制定合理的資金使用方案
高校應根據資金市場的供求狀況和融資項目的建設進度,制定合理的資金使用方案,降低資金成本和風險,優化融資結構。不僅要合理搭配短、中、長期的融資期限,也要科學搭配直接和間接的融資品種,避免資金閑置和集中支出,進行多元化的融資策略和最優資金成本,達到降低財務風險、資金效益實現最大化的目標。
4.建立高校辦學資金績效考評和監督約束機制
對高校資金的資金使用進行科學有效的績效考評,同時對高校經費的合法有效性進行全面評估,有利于高校強化內部管理,提高資金管理的有效性。建立高校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對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離任審計。此外,從法律的層面上,對高校領導干部的任期目標、資金管理效益目標、民主決策執行情況等做出規定,將高校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約束機制全面結合,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 趙興河 張為:對公立高校融資渠道多元化的探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9(3):52-55
[2] 陳志堅:高校融資渠道多元化研究[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8(5):86-89
[3]許志昂:略談高校融資渠道的優化[J].財會月刊,2006(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