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梭羅作為19世紀美國歷史上第一自然闡釋者和第一環(huán)境主義圣徒,他的生態(tài)觀既受到了浪漫主義的影響,又受到了超驗主義思想的影響,集浪漫超驗于一身。并在其代表作《瓦爾登湖》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他認為整個自然都是活的,凡是活的東西就有要得到情感的權利,使那種以人類為中心對待自然冷漠的態(tài)度轉為一種對整個現有秩序的熱愛和對自然親戚關系的感知。梭羅的這一生態(tài)倫理思想是具有前瞻性的。
[關鍵詞] 梭羅 瓦爾登湖 生態(tài)觀
美國生態(tài)文學的源頭是浪漫主義運動,它鼓勵一種史無前例的對自然的尊重和評價。在起主導作用的超驗派作家艾默生等人那里,特別是梭羅,對浪漫主義的這一特點表達的尤其鮮明。在文學意義上,這應被視作生態(tài)文學的一個理論源頭。文學從產生之時,便與自然難以分解,相互交融在一起。歷代的文學家,或摹寫自然,或借自然抒發(fā)情感。自然是他們獲取靈感的源泉,使他們生命的一部分。崇尚自然的超驗主義作家梭羅根據自己在瓦爾登湖的親身經歷和對世界與人生的獨立思考,寫成了世界經典名著《瓦爾登湖》。其譯者徐遲評價這部作品,“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脾,動我衷腸”。梭羅最有特色的是他的浪漫主義生態(tài)觀,對許多人來說“梭羅”這個名詞幾乎是“自然”的同義詞。在《瓦爾登湖》中,對自然精神價值的熱情贊美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思,使梭羅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自然文學家。讀他的這部作品,體會梭羅的生態(tài)觀,對于于我們今天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類的生存方式極具指導意義。
一、回歸自然的浪漫
在眾多生態(tài)思想著作中,梭羅的思想被稱為“浪漫的生態(tài)主義”,這是因為他的思想深受當時的浪漫主義思想的影響,并且其思想也時時閃耀著浪漫主義的特質。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工業(yè)污染越來越多的進入人們的視線。面對這一時期的工業(yè)發(fā)展,一些詩人和思想家運用強有力的文學作品來討伐工業(yè)時代的科學技術,提出回歸自然的口號。由盧梭點燃的浪漫主義運動之火從法國開始蔓延,18、19世紀在英國、德國和美國達到高潮。在英國,柯勒律治借助自然呼吁自由;華茲華斯的詩篇則充滿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某種血親關系,對萬物有靈論情有獨鐘。在德國,歌德等人認為自然是一個成長著的不完美的結構。浪漫主義迅速傳播開來。“(浪漫派詩人)全都意識到想象,象征,神化和有機自然等等的含義,都把它視為克服主體和客體,自我與外界,意識與無意識的分裂的巨大努力和組成部分。這是英格蘭、德國和法國的浪漫主義詩人的基本信念,是一系列密切關聯(lián)的思想和情感構成的整體。”這股思想潮流反映了人們對日益囂張的工業(yè)時代的不滿和無奈,又體現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和反思。它的影響遍及歐美,同時也影響了梭羅等一大批人。
梭羅總是試圖鼓勵人們簡化生活,深入生命的最深處,體味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浪漫情懷。他在藝術化的生活實踐中追求個體身心和大自然的和諧一致。梭羅認為自然是一個有機整體,在有機界里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和整體相聯(lián)系的。浪漫主義的自然觀的核心就是自然界是整體的和相互聯(lián)系的。受其影響,梭羅把大自然和存在物理解為一個完整的社會。在他那里,各種樹木的組成是極其有規(guī)律和協(xié)調的。陸上的牲畜,水里的游物,空中的飛禽以及各種植物均相應成趣,共同構成了自然中的各個部分。梭羅一直認為,每一朵鮮花,每一個烏龜,每一個有風的天氣,都肯定對自然的經濟系統(tǒng)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大自然周而復始的過程中,沒有任何東西是無用的,每片腐爛的葉子,樹枝或者根須,最終都會在某一適當的地方有更好的用處。而且最后都會聚集在大自然的混合體中。
梭羅認為,沒有理由崇拜人。“人類只有從我持的角度看問題,前景才是無限廣闊的。宇宙不是一個有很多鏡子讓人類只看到自我的小房間。人類只屬于哲學的一種歷史現象。宇宙之大遠不至于僅為人類提供住所。”在緬因州旅行時,梭羅寫到“森林并不是沒有居住者,里面住了和我一樣善良而又誠實的精靈。”梭羅站在浪漫主義的立場上強調了自然的整體性和活力,以及人與自然的共鳴。
他在瓦爾登湖畔自由眺望,精神無比激昂;他在寧靜與寂寞中沉思,信念澄明如清新的微風;他與自然真實地相處,心中擁有著巨大的滿足。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guī)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么多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梭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實踐了這一回歸自然的浪漫。于他,意味著追尋自然走進生命深處的寧靜,于我們,意味著對我們生活、消費方式的一個警醒。面對日益嚴重的生態(tài)危機,我們該適當調整自己與大自然的微妙關系了。
二、精神的圣徒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為人們展現了一個人類之外的存在,一個超越了任何人類成員的存在,揭示了那個存在的獨立的價值以及它對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生命的重大意義。“我隱居在山林中,因為我希望活得從容,只和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周旋,看我究竟能否領略其中的奧秘。以免待我將死之時,才發(fā)現我原來聽天由命,我想深入生命,以攝取生命之核,顯其根本之面目。生命如無核之果,我也將此顯露給世人,如能通過體驗而獲得正果,也可將其福音帶給世人。” 受浪漫主義運動影響,超驗主義者梭羅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生活道路。他離開了繁華喧鬧的都市,獨自一人進入無人居住的森林,開始了其瓦爾登湖畔的生活。他的每一天都以朝圣者的激情,沉浸的力量,行動果敢的進入大自然體味那種親和的完美,所以有人說,梭羅的生活是自然的宗教,藝術化的人生。這種過著有深度精神力量的生活,成為了梭羅在瓦爾登湖的一種生活象征和選擇。正是為了尋找這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梭羅決定在瓦爾登湖畔生活,走進生命深處的寧靜,做一個精神的圣徒。
三、結語
梭羅的偉大之處,不在于只身一人遠離文明社會,在瓦爾登湖畔生活了兩年,而在于它的生態(tài)思想為啟蒙人類和環(huán)境意識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他從自己的這一親身經歷實踐著他回歸自然的浪漫思想。他所倡導回歸自然,和自然保持友善,以及節(jié)儉的生活觀念,把我們從現代工業(yè)化文明社會中帶回了一個被人們遺忘的基本的價值觀念,即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梭羅對待大自然的態(tài)度是實現傳統(tǒng)倫理向生態(tài)倫理的擴展的過程,就西方生態(tài)倫理的發(fā)展來看,他的生態(tài)觀影響了今后的發(fā)展方向,而梭羅本人也成為了西方生態(tài)思想史上的精神先鋒人物。
參考文獻:
[1]程虹:尋歸荒野 [M]. 北京:生活#8226;讀書#8226;新知 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1:11
[2]瑪麗琳#8226;巴特勒著:黃梅、盧建德譯. 浪漫派、反叛者—— 反動者:1761-1830年間的英國文學及其背景.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113
[3]亨利#8226;戴維#8226;梭羅著: 縱華譯.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165
[4]Thoreau, H, D. The Maine Woods. [A] in Henry David Thoreau [M]. The Library of American, 1985:645
[5]亨利#8226;戴維#8226;梭羅著:縱華譯. 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