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旅游價格信用缺失日益成為制約我國旅游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旅游價格法制建設滯后、缺乏有效的信用監管體系、游客維權意識淡薄等是我國旅游價格信用缺失的癥結所在,只有通過依法治旅,規范旅游價格,才能維護旅游市場秩序,保證我國旅游業健康快速的向前發展。
[關鍵詞] 旅游價格 信用缺失 價格監管
一、旅游價格信用缺失的表現
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旅游價格信用缺失現象日益突出,已經嚴重影響到旅游業正常、健康、有序地發展。旅游價格主要是指旅游活動過程中,游客在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即餐費、住宿費、交通費、游覽費、導游服務費等的總價格。所謂旅游價格信用,是指旅游產品的價格應當遵守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據產品的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考慮合理的利潤來決定,而不是用價格欺騙旅游者。在游客旅行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一些旅游價格信用缺失現象,旅游經營者利用信息不對稱、游客消費心理不成熟等條件,通過低價,誘騙游客與其進行交易,然后在旅游過程中擅自增加自費景點、高頻次購物、降低接待標準等損害消費者權益。
一般情況下,旅游價格信用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虛假價格。主要指旅游經營者明碼標價所標示的旅游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或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虛假成分,與實際不符,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并以此為手段誘導游客購買。我們知道,旅游主要由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構成,現實中在這些方面存在許多的虛假價格現象。如有的導游擅自增加購物地點、次數,延長購物時間,甚至與商店聯合起來欺騙消費者等等。
2.模糊明碼標價。指旅游經營者在明碼標價時,用隱瞞的、模棱兩可的、不規范的語言、文字等標識,使游客誤解,誘導其購買。這主要反映在旅行社與消費者簽訂的旅游合同上,合同中有關提供服務的項目的內容描述采用模糊表示。
3.旅游廣告的虛假宣傳。指旅游經營者在旅游宣傳過程中,利用專業、信息優勢及游客的消費心理不成熟等條件,夸大宣傳旅游產品,向游客兜售虛假信息。最為典型的莫過于 “零負團費”。所謂“零負團費”,并不是“無團費”,它是旅行社為迎合國內和出境旅游者追求價格低廉的消費心理,采取低于實際需要的水平報價,并以此價格接受游客報名和簽訂旅游合同,然后利用信息不對稱,即旅行社所掌握的有關旅游項目內容、服務水平、價格的信息遠遠多于游客,與地接社、旅游商店、景區、導游等聯合起來,采取誘導、欺詐甚至脅迫等手段,讓游客參加質次價高的自費旅游項目和購物活動,獲取高額回扣,來彌補旅游費用差額,并為旅行社、導游等謀取收入。
二、旅游價格信用缺失的負面影響
旅游價格信用缺失一方面降低了游客的旅游質量,損害了旅行社的市場形象;另一方面,從政府角度講,降低了旅游行政部門的管理權威及其公信力。
1.損害游客利益,削弱了游客的消費信心
由于旅游企業不遵守旅游信用,進行價格欺詐,加之旅游企業之間不正當的價格競爭及暗箱操作,使游客受到最直接的傷害,他們在付出額外的費用后卻造成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損失,對他們以后的旅游消費行為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這不僅大大挫傷了游客出去旅游消費的積極性與信心,使得他們的旅游消費變得謹慎起來,也會使得游客可能會在今后的旅游過程中提高警惕,以不合作的心態來對待導游員的工作。
2.不利于旅游企業的發展壯大
企業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經濟環境,而良好的信用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誠實守信的條件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誠信來促進自身的發展,反過來則企業會受到嚴重的制約。對于旅游企業來說,企業的形象相對于產品本身來說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游客面對諸多相似的旅游產品,除了根據產品價格進行選擇外,旅游企業的形象則是游客選擇的一個重要依據,可以說良好的企業形象就是它的無形資產。但是旅游價格誠信的缺失在其企業形象建設方面起著截然相反的作用。我國旅游企業尤其是旅行社行業,素來存在“小、弱、散、差”的問題。隨著我國對外資旅游企業設立限制的取消,競爭將更為激烈。企業必須向多元化、集團化的方向發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旅游價格信用的不足,將把國內旅游市場拱手讓人,企業要生存尚且疲于應付,更談不上做大做強。
3.不利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由于價格信用的缺失,導致旅游市場產生無序競爭、售假欺客,旅游企業違規經營、誘導游客,旅游行業的整體形象遭到扭曲,使得游客、社會公眾對旅游產生懼怕心理,從而躲避旅游。一些旅游企業違反明碼標價規定、違背誠信原則,大打虛假廣告,采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給同行造成很大的壓力,使得許多原本誠信經營的企業為了生存也效仿缺乏誠信的旅游企業,進而導致整個旅游市場秩序被打亂。顧客在利益受損時往往會把這種印象轉嫁給整個目的地,從而使旅游地形象受損,可以說,誠信缺失使旅游形象受損,危害我國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旅游價格信用缺失的法制因素
1.旅游價格法制建設滯后
針對價格失信現象,我國已經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來約束和規范經營者的失信行為,如《價格法》、《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制止價格壟斷行為暫行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但有些條款規定較原則,操作性不強,或是不甚適用于旅游行業具體事件,更不用說是建立一整套健全的旅游價格信用體系。旅游價格管理立法滯后降低了打擊旅游價格違法行為的有效性,形成了對旅游產業健康發展、依法管理的制度約束。由于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行業,對其他行業的依托性、關聯性強,故立法難度較大。現階段,我國已經開始著手制定旅游基本大法,旅游價格失信問題將會得到有效的解決。
2.未形成有效的信用監管體系
目前我國法律體系中,有多部法律涉及誠實守信的法律原則;也出臺了一些信用保護法律,如《商業銀行法》、《擔保法》、《仲裁法》、《公司法》等;《刑法》中也有對詐騙等犯罪行為處罰的規定。但這些仍不足以對旅游企業的價格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約束,專門針對旅游信用方面的立法仍然滯后;同時,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和違法不究的問題也相當嚴重,在一些失信和詐騙案件的審理中還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此外,由于旅游價格管理的嚴重缺位,旅游價格監管法規體系的不健全,加之已有的法律法規對旅游企業的價格欺詐等價格失信行為,只是一些原則上的禁止,缺乏有效的、具體的配套性的法律法規條款,且處罰較輕,不能將旅游企業的行為有效控制在現行法律、法規容許的范圍之內,對旅游價格失信的企業沒有嚴懲,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縱容了失信行為的發生。
3.游客法律維護意識淡薄
我國的普法教育不足且成效有限,法制觀念未深入人心,許多游客常常忽視自己合法權益的保護,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權益,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會也不愿拿起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實際上也縱容了不誠信行為。游客應該提高自身的維權意識,應了解旅游企業運作的程序和規則、必要的旅游法律法規、消費者權益法,提高自身的維權意識。當自身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要善于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對旅游行業管理者來說,游客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就相當于一只流動的、龐大的監督隊伍。
四、以法律手段促進旅游價格信用建設
旅游價格信用缺失使得我國旅游業亟待建立旅游價格信用體系,整頓旅游價格市場。政府要盡快建立規范旅游特別是與旅游誠信、旅游價格有關的法律法規,如盡快出臺《旅游法》《旅游者消費權益保護法》等,為旅游誠信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同時對有關違反旅游誠信法規的旅游企業和個人加以嚴厲處罰。
1.加強旅游價格法制建設,整頓和規范旅游市場價格秩序
國務院在《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明確強調要“加強規劃和法制建設。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和誠信建設。”首先要加強旅游價格監督檢查。對于不遵守相關規定、違規操作,低于成本價競爭、價格欺詐等價格違法行為,要依法從嚴查處。對于一些旅游經營者的嚴重價格違法行為,要吊銷營業執照,強制其退出市場,并依法追究其責任。其次是全面推進旅游行業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制度。運用好建立起來的法規體系,加強對旅游價格的監督檢查,從嚴懲處,狠剎旅游業不正當競爭之風。再者要禁止旅游行業的回扣行為。要求旅游經營者必須在合同協議中明示禁止回扣行為,還要對違規行為從嚴執法。最后要發揮旅游行業協會在促進價格自律、規范價格行為、配合政府和價格主管部門加強價格監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如實行旅游企業價格評級或旅游價格信用評比等。
2.加強依法治旅,加大旅游價格執法力度
我國公布的《價格法》中第十四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法律法規約束是旅游誠信建設的重要保障[4]。為此,國家頒布了一系列的旅游法規:《旅行社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等,這些法規的實施為我國旅游價格誠信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各級政府也出臺了許多相應的旅游管理法規和規章,為各自的旅游價格誠信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有關旅游價格信用的法律沒有建立前,按照我國已有的對市場主體的價格行為規范的一些法律如《價格法》、《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制止價格壟斷行為暫行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來執行。此外,用標準化去推進旅游行業發展與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是促進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也是規范旅游價格的一條捷徑。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2000年11月研究提出了《旅游業標準體系表》,按照標準的一般劃分,分成基礎標準、設施標準、服務標準、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5大類,如《旅游涉外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旅游景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等。這些標準規范了旅游企業及旅游從業人員的行為,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的誠信化水平。
3.建立旅游與其他部門聯動執法機制
由于旅行社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旅游執法必須借助相關部門的密切合作,建立一支由旅游、工商、公安、衛生、質檢、價格等部門組成的整頓和規范旅游市場的隊伍,聯合負責旅游市場價格的整頓規范工作。解決旅游價格信用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建立一支由各部門聯合組成的整頓和規范旅游市場的隊伍,聯合負責旅游市場的整頓規范工作,開展打擊非法從事旅游經營活動,整治“零負團費”、虛假廣告、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等欺詐行為,維護游客合法權益。例如,對于旅游商品的超高標價問題,政府應根據旅游商品的等級類別及其質地規定旅游商品的指導價格或限定其最高標價。各地各級有關部門應對旅游定點購物商店售出的旅游商品進行價格監督和檢查,不得由旅游商店隨意亂標價。對旅游商店、旅游景區等旅游經營者的價格欺詐等行為,旅游、工商、公安、衛生、質檢、價格等各部門加強緊密合作,聯合執法,嚴厲打擊。
4.建立健全旅游價格失信懲罰機制
缺乏嚴格的旅游誠信激勵與懲戒管理措施,使得產生“正面”影響的守信旅游企業往往得不到足夠的獎勵,相反還會損害他們的應得利益。而產生“負面”影響的失信企業得不到必要的懲罰,反而得到更多的利益,這樣就會產生市場運行的失敗,使整個市場上守信旅游企業減少、失信旅游企業越來越多。應加大懲罰力度,如新的《旅行社條例》明令禁止“零負團費”,明確禁止旅行社低于成本報價。如果旅行社欺騙、脅迫游客購物,或者參加需另行付費的游覽項目,要對旅行社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對導游、領隊等個人,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導游證或者領隊證。
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經濟手段和道德手段,將有嚴重旅游價格失信行為的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從旅游市場中剔除出去,對于有良好信譽的旅游企業和個人應該給與嘉獎,獎罰分明。建立舉報有獎制度,舉證有獎制度,形成“旅游價格失信人人喊打”的局面。對不守信違反價格法規者,進行嚴懲,鏟除“不守信者有利可圖”的意識。一方面,可以對價格失信的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建立“黑名單”,通過網絡、報紙等傳媒工具公諸于眾,讓不守信用者、信用不佳者名譽掃地,難以在市場上立足;另一方面,對那些守信用的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建立“紅名單”,給予優惠和獎勵,幫助它們樹立企業品牌。
參考文獻:
[1]楊曉霞,李天德.關于我國旅游價格信用問題的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3,(12):44-45
[2] 蔡家成.零負團費治理及無證經營問題[N].中國旅游報,2009-4-13(9)
[3]楊佩群.對我國旅游價格信用缺失的反思[J].北方經貿,2005,(6):106-108
[4]黃平芳.旅游誠信建設中的政府職責考量[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6(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