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分析財務危機時,一般將其界定為企業不能償還到期債務或由于企業資金供應不足、流通不暢、現金流入不足以應付現金流出等情況。導致這種結果的既可能是由于企業財務管理和自己資金運作出了問題,也可能是由于企業在生產經營、產品創新等非財務方面出了問題。因此,以財務指標為核心來預測企業的財務危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借鑒平衡記分卡業績評價方法,將內部經營過程、客戶方面、學習與成長等非財務因素引入財務危機預測和管理中,具有前瞻性。
[關鍵詞]平衡記分卡 財務危機 預警分析
一、平衡記分卡方法簡介
由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8226;卡普蘭與諾朗頓研究院的執行長戴維#8226;羅頓研究并提出的“平衡記分卡”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為企業提供了全新的業績評價方法,該方法一經提出便迅速在企業中應用和推廣。平衡記分卡打破了傳統的只注重財務指標的業績管理方法,增加了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學習與成長三個方面的非財務指標,從而將企業的愿景、使命和發展戰略與企業的業績評價系統聯系起來,將企業的任務和策略轉化為有形的、可計量的目標,為企業的業績評價、戰略管理等提供了新的理念。
平衡記分卡從四個方面對企業做出評價: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學習與成長。其中財務關注的是鼓動如何看待企業,客戶方面關注的是顧客如何看待企業,內部經營過程則關注如何改善流程,最后,學習與成長則關注如何提高應變和持續改進能力。
平衡記分卡的四個方面并非獨立的、毫無聯系的,而是可以被視為一個做單一決策的工具,一個決策就是一系列關于因果的假設。這四個方面的因果關系是員工的素質決定產品質量、銷售渠道等;產品和服務質量決定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及產品和服務質量等決定財務狀況和市場份額。
通過一連串的互動因果關系,企業可以把產出和績效驅動因素串聯起來,以衡量指標與其量度作為語言,把企業的使命和策略轉變為一套前后連貫的系統績效評核量度,把復雜而籠統的概念轉化為精確的目標,籍以尋求財務與非財務的衡量之間、短期與長期的目標之間、落后與領先的指標之間,以及外部與內部績效之間的平衡。
平衡記分卡的提出為企業戰略管理、業績評價等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基于平衡記分卡的財務危機預測指標選擇
平衡記分卡的主導思想是一種目標倒推的方法,即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增加股東的財富,而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關鍵是企業擁有的客戶和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這就要求企業提供能夠給客戶增加價值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下,企業要求從內部改進生產經營技術和創新,也就是說企業要擁有一流的人力資源。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一個不能夠在財務上創造好的業績的企業,一定是在他的客戶和內部經營上出現問題。因此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終極原因是其內部經營上存在問題,如果能夠將這方面的因素納入到財務危機預測模型中,無疑將會提高預測效果。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思想,我們借鑒平衡記分卡方法,將非財務方面引入到財務危機預測中。
在選擇財務危機預測指標時,我們需要從技術創新、員工、內部經營過程、客戶和財務等方面等設計。
1.技術創新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創新技術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或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可以將新技術、新工藝、引入到產品生產中以降低成本,從而提高產品獲利空間;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可以提高產品性能從而提高產品售價或銷量;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可以不斷推出新產品以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而技術創新一方面靠企業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靠研發的效率。因此,我們可以從研究開發費用率和研究開發費用增長率這兩方面設計指標來評價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2.員工
員工層面的指標主要包括員工素質、員工離職率、員工滿意度變化、員工培訓投入率等。
3.內部經營過程
內部經營過程是把現有的產品和服務生產出來并交付給客戶,其目標就是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定單的生產任務。因此,在對內部經營過程的評價可以從質量、循環時間和生產成本三個方面設計指標。
4.客戶
企業只有將生產的產品提供給客戶,其獲利過程才算完成。因此,企業生產的產品能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對于是否擁有相對固定的客戶群并保持一定的增長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我們可以選擇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和客戶獲得率三個指標來反映在這方面的能力。
5.財務方面
財務指標是企業過去經營活動結果的集中體現, 它從兩反面反映企業的未來發展:一方面是資金的運作和管理對未來的影響,這可以通過企業的長短期償債能力反反映;另一個是財務指標所展示的企業過去經營活動的結果對企業未來的影響,主要通過盈利能力、資產管理能力等指標來反映。財務方面的指標我們采用綜合指數法中所確定的指標,即應收賬款周轉率、負債權益比率、凈資產收益率、EBIT/資產比率、經營現金流動負債比率、主營業務增長率等。
三、基于平衡記分卡的財務危機預警方法
在借鑒平衡記分卡方法將非財務指標引入財務危機預測中時,由于非財務指標所反映的內容在不同企業中的標準差別比較大,而且非財務方面的信息很難通過企業公開的信息中獲取,這就給預測模型的構建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具體實施時,可以采用綜合指數法,將非財務指標納入危機預測模型中,或將非財務指標所反映的信息作為預測結果的一個補充,定性地分析其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胡玉明:高級管理會計[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2]王宗軍等:平衡計分卡績效評價初探[J].湖北社會科學,2003-7
[3]張蕊:戰略平衡積分卡:衡量企業戰略經營業績的新指標體系[J].當代財經,2000-10
[4]張蕊:企業戰略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