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會計風險會越來越大。會計風險包括會計核算風險、會計分析風險、會計檢查風險等。本文分析了會計風險產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市場經濟下的會計風險的防范。
[關鍵詞]會計風險 原因 防范
會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關系的日趨復雜,會計風險的影響力也在與日俱增。企業會計風險不僅危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且也直接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健運行。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風險的成因
1.企業是社會各方利益的連接點。國家建設收取稅費,企業投資人獲取投資回報,職工人員獲取勞動報酬。但是各方利益在許多情況下經常存在利益沖突,投資者和職工人員更多的是從個人角度考慮企業的微觀效益,國家政府則是站在更高層次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和經濟的宏觀調控。如果宏觀利益和微觀利益存在一定的差異就會導致會計風險的發生,并且這種差異性越大,存在的風險概率越高。
2.現在社會結構的權責決定了會計風險的存在。著名的會計學家井尻雄治認為會計是存在社會經營系統中的客觀活動,而不僅僅是記賬的一個工具。現在社會是信息網絡社會,從事會計人員是作為第三方加入到管理者和委托者之間的,換句話說是指會計人員是作為第三方,肩負有向社會提供真實信息的責任。但是,現實經濟活動中,企業管理者為了追逐個人利益,不斷向企業會計人員施加壓力,會計人員因個人原因置會計法律法規于不顧,在會計活動中弄虛作假,給國家造成一定的損失。這種由于會計人員沒有嚴格執行相應法律法規和履行社會賦予的責任有可能會給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即為會計風險。由于錯誤信息的產生造成了損失,會計信息失真是會計風險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3.企業財務管理宏觀環境的復雜性。企業財務管理所處的環境復雜多變,但是企業的管理系統卻不能適應環境的復雜性。企業所處的財務宏觀環境包括:法律、經濟、社會文化等環境因素。這些因素是企業所不能左右的,但是能對企業的財務管理造成重大影響。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風險的防范
1.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質。人才是一切制度的最終執行者,否則再好的規章制度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對企業來說,內部控制的核心就是管理好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提高從事會計人員的政治修養。會計人員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全新的思想觀念、敏銳的政治頭腦。第二,提高會計人員的文化水平。企業可以采用素質考核、薪酬獎勵等措施,形成一種激勵措施,使會計人員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第三,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會計人員應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會計組織能力和會計管理水平,這樣才能有效確保企業制定的內部控制得以有效執行。一是,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培訓,提高會計人員抵抗風險的能力。會計人員應認真、仔細學習財務、經濟管理和財務法律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專業知識水平和職業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練就一雙能辨別真偽、評估風險的火眼金睛,努力提高抵抗風險的能力。二是,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和提高法制意識,構成一個抵御風險防火墻。國家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制建設,構建和完善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營造一個誠信會計、和諧會計的道德框架。與此同時,企業也要加大力度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和法制培訓,努力促使會計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制觀念,讓他們清楚認識到違規操作造成的法律后果和企業風險,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會計誠信的認知度,使他們自覺養成一個遵紀守法、遵守職業道德的習慣。
2.建立和完善相互監督和制約機制,有效防范會計風險的發生。會計信息失真、錯誤操作和會計人員有意舞弊操作等是會計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企業要想促進會計人員的工作規范化、有效的降低會計風險,必須實施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企業實施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必須明確會計人員的崗位職責和權限,將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不斷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使各職能部門形成一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所謂不相容職務分離,是指企業的每一項經濟業務往來必須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部控制環節才能完成,各環節之間能夠相互監督、相互制約,降低會計風險。例如,企業可以實施財務記賬和現金保管相分離;財務支出和內部審核相分離;采購的物資驗收、保管和貨款支付相分離;貨物收發和賬務相分離;貨物的收發與記賬職務相分離;開具支票與掌管簽章職務相分離;開具發票與收款職務相分離;記賬、審批、經辦及保管人員的工作職責相互分離;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使用等重要經濟業務的決策和執行必須相互知情和共同商量。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報告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堅持定期輪崗制度,明確財產清查范圍、期限和程序。
3.利用現代科技防范會計風險。伴隨著互聯網絡的普及和會計信息系統的廣泛使用,必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防范會計風險。會計信息系統依賴于互聯網絡的開放性、互聯性、共享和反饋,企業制定的內部控制方式正逐漸有人工化管理轉變為信息化管理。將內部控制程序通過信息技術嵌入到企業內部控制的各個環節,加強對會計操作中的每個環節的控制,把會計操作中的每項操作都置于會計信息系統的管理中,對不同的會計人員授予不同的財務訪問權限和操作權限,保證財務人員按照自己的職責和權限進行財務處理。開放性和信息共享性是互聯網絡的主要特性,但是開放和共享同時也給信息惡意攻擊者提供了條件,存儲在網絡硬盤或計算機上的會計信息數據都面臨著安全隱患。所以,加強對會計信息系統數據的輸入和輸出、文件的存儲的保護以及對網絡安全進行有效的控制,確保內部控制的每項規定和環節能夠有效實施,避免或消除人為因素導致的風險,有效的對計算機會計風險進行防范。
三、結論
會計風險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給企業或國家造成損失。因此,加強對企業會計風險的分析,并有效防范企業會計風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云 王艷: 芻議會計風險之特性及其防范[J].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 2008, (03)
[2] 岳 琴:會計風險的形成及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8, (19)
[3] 黃德安 魏軍橋: 如何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管理[J]. 消費導刊, 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