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概念出發,通過對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現狀的具體分析及存在的缺陷,運用層層分析的方法并借助表深入淺出的論述了構建供應連合作伙伴關系的必要性緊迫性。
[關鍵詞]供應鏈 供應鏈合作伙伴 優勢
一、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概念及發展現狀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企業(特別是汽車行業企業)都應用JIT方法進行管理,這樣一種方法要求企業加快對用戶變化需求的反應速度,同時加強與合作伙伴的合作。全球競爭中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要求企業將自身業務與合作伙伴業務集成在一起,縮短相互之間的距離,站在整個供應鏈的觀點考慮增值,所以許多成功的企業都將與合作伙伴的附屬關系轉向建立聯盟或戰略合作關系。
1.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概念
供應鏈合作關系的定義供應鏈合作關系也就是供應商-制造商關系,或者稱為賣主/供應商-買主關系、供應商關系。供應鏈合作關系可以定義為供應商與制造商之間,在一定時期內的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同獲利的協議關系。 這樣一種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于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形成于供應鏈中為了特定的目標和利益的企業之間。
2.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的業務越來越趨于國際化,整個市場呈現出明顯的一體化趨勢。技進步和顧客需求的多樣性和個性化使得產品壽命不斷縮短,企業面臨著縮短交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的壓力,所有這些都要求企業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作出快速響應,源源不斷地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定制的“個性化產品去占領市場以贏得競爭,市場競爭也主要圍繞新產品的競爭而展開。
二、構建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必要性
1. 舊的供應鏈伙伴關系的缺陷
我國由于總體市場化水平還不高,市場主體不成熟,特別是企業“大而全”、“小而全”運作模式基本沒有改變,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構建這種理念與運作模式在相當多的企業里還只是一種概念,談不上實際行動。企業在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中存在的缺陷可概括一下幾點:
(1)供應鏈合作關系體系未真正建立。雖然多數企業對采購與供應鏈合作關系開始重視,但對供應鏈合作關系如何建立,建立什么模式的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本企業處于供應鏈的哪部分,以及當前抓的重點是什么,還處于一個相對模糊的狀態。一些企業把供應鏈只當成是一種從上游到下游的物流移動,是一種連接,并沒有當成一種戰略關系與增值過程,并沒有認識到是從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到最終用戶的網聯結構,而認為是一種臨時的短聯結構。而這個網絡的復雜性給系統的建立帶來了困難。
(2)戰略伙伴關系未統一。大部分企業之間還處在一種低層次的競爭當中,即企業形成一種你死我活,兩敗俱傷企業關系。企業都想在所有方面都獲得競爭優勢,而不具有通過合作競爭,達到雙贏的共同的愿望,來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3) 信息傳遞仍較滯后。信息流通渠道不通暢,信息的傳遞不及時,使得傳遞內容失真。供應鏈管理的整個過程都有賴于系統內部信息的高度準確的傳遞,供應鏈上信息傳遞的不及時和失真就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牛鞭效應,這種現象的后果就是制造商產品的庫存堆積如山,產品成本提高,最后就會減少企業的生存期。
(4)不可抗力的因素影響。供應鏈是一種多環節的復雜的系統,變數太多,隨著時間的變化,很容易發生一些突發事件,是企業所未能預料的。除了自然災害等不可預測因素以外,當今變幻多端的國際形勢對一些需要進口原材料供應鏈會有影響,這就會造成成本的增加。
(5) 供應與需求難以匹配。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供應鏈中不僅有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還包括物流商,第三方物流企業就成了供應鏈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在物流供需方面,使供應與需求相匹配已是一種挑戰。一方面由于受“大而全”、“小而全”商業運作模式的影響,物流需求的攝取不快,有效需求不足。但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參差不齊,一體化服務功能差,有效供給也存在缺陷。
2.供應鏈合作關系是物流發展的必然
對每個企業而言,供應鏈本身都是客觀存在的,但若沒有建立供應鏈合作關系,則供應鏈會處于一種“斷裂”狀態,各企業間互不合作、各自為政,常常會出現效率背反的現象,即雖然單個企業的運作效率可能是較高的,但是整體供應鏈系統的效率卻往往較低下,最終就會損害供應鏈每個企業的利益。
3.構建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優勢
供應鏈管理的效益是巨大的:如庫存成本的投入和浪費急劇降低,加快庫存和資金周轉率,使公司對客戶需求的反應時間迅速加快,可以再最快的時間內完成企業的決策,有利于組織機構,提高管理效率,從而提高用戶的滿意度,最終實現總體目標,即戰略聯盟的價值最大化。列表如下:
參考文獻:
[1] 徐惠平:可持續發展中的經濟利益博弈研究2000(3)
[2] 周先波:信息產業與信息技術的經濟計量分析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