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創造和維持企業的競爭優勢,是理論界和實踐界所思考和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基于智力資本的視角研究企業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問題,結果表明:在不同環境下智力資本作用于競爭優勢的機理存在差異;在靜態環境中,智力資本的價值性、稀缺性和難模仿性使企業競爭優勢有難侵蝕性;在動態環境中,關系資本、組織資本和人力資本之間相互作用而影響競爭優勢的躍遷,以及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
[關鍵詞]智力資本 競爭優勢 可持續性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顧客需求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技術水平提升的級數效應、知識經濟的興起、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等都使得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動態性日趨加強。在動態的環境中,企業的競爭優勢存在被競爭對手模仿的可能性。在這種狀況下,企業迫切需要一種能夠體現當前環境動態本質的一套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建立持續的而不是暫時的競爭優勢。知識經濟的到來,顛覆了“企業價值主要來源于對土地、勞動和資本這三種經濟資源有效利用”的傳統認知。企業之間競爭的焦點不再完全是有形資源的競爭,而是漸漸轉向無形的技術、智力與知識之間的競爭。智力資本不僅成為企業競爭與發展最為稀缺的資源,也是企業競爭優勢建立的關鍵性資源。
一、智力資本的概念
當前理論界對智力資本的定義較為廣泛。Stewart(1994)認為智力資本是每個人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一切知識、能力的加總。Kaplan and Norton(1996)認為智力資本包括所有創造價值的資產形式與傳統的資產。Edvinsson and Malone(1997)認為智力資本是企業真正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是企業價值創造的潛力所在,包括人力資本和結構資本。本文認為,從知識和能力兩個角度相結合來定義智力資本更為妥帖,即 “企業智力資本是其進行投資所擁有的能為企業帶來價值增值的知識及其運用能力的總和”。
二、競爭優勢研究
企業競爭優勢是指一個企業在有效的“可競爭性市場”上向消費者提供具有某種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超越或勝過其他競爭對手,并且能夠在一定時期之內創造超額利潤或高于所在產業平均水平盈利率的狀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不斷地維持競爭優勢對于企業來說是較為困難的,其中既有企業外部環境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內部的原因。前者可以大體地歸結為四個方面,即新企業的模仿和進入、技術創新、消費者偏好或市場變化、政府政策的變革,后者主要包括立足不堅實的競爭優勢本身、抵御和反擊市場威脅的軟弱、對市場變化反應的遲緩。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有兩種內涵:一是在相對靜態的環境中,企業現有競爭優勢具有難侵蝕性,能夠得以長時間維持而不被競爭對手超越,此時企業更強調對現有競爭優勢的維護與保持;二是在動態環境下,企業競爭優勢的動態躍遷,也即是企業能夠對現有競爭優勢進行主動的“創造性的毀滅”,即在自滅自新中,通過不斷的短暫的優勢的創造,從而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三、基于智力資本的競爭優勢的難侵蝕性
基于靜態環境假設的傳統戰略管理理論認為,可持續競爭優勢就是指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一直存在或維持的競爭優勢。企業競爭優勢的難侵蝕性可以從優勢的價值性、稀缺性和難以模仿性等方面來考察。
1.智力資本的價值性
要考察企業的某項資源或能力對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影響作用,首先要考察這項資源或能力是否具有價值性,也即其是否能夠通過發現新的機會或規避風險而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增加,而企業的智力資本能夠滿足這一特性。同時,作為智力資本重要組成部分的工業產權中的專利商標、著作權等,表明創新活動受到法律的保護,與此相應的財產權利就可以為企業盈利和發展帶來效益,除保護企業的經營優勢之外,知識產權本身就含有相應的財產權利,也是企業財富的組成部分。Lynn(1999)認為智力資本就是將組織內部化的知識,通過系統化的處理后轉變成為創造企業價值的知識。而也有學者研究指出智力資本與知識、經驗、能力、智慧及創新有極大的關系,它不具折舊性,且具有創造價值極大化的作用。
2.智力資本的稀缺性
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具有價值性是影響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首要條件,但是如果某項資源或能力被多數企業所擁有,那么再有價值的資源和能力都不能夠成為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因此,能夠作為企業持續競爭優勢來源的資源或能力還必須具有稀缺性。智力資本符合這一特征,其稀缺性表現為被較少的企業所擁有,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智力資本本身的專用性。
資本專用性是指一種資本僅僅適用于該企業的特定環境,如果轉作其他用途,其價值將會大大降低。對于人力資本來說,其專用性主要體現在對非人力資本的依附上。員工在企業工作過程中通過學習和經驗積累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知識和能力,這些特殊知識和能力只有與一定的物質資本相匹配,與其他非人力資本相協調才能形成生產力,產生效用和價值。組織資本及關系資本的專用性主要是由其形成過程的特殊性所導致的。
3. 智力資本的難模仿性
智力資本作為企業獨特的生產要素是難以模仿的,主要體現在其他企業的模仿行為面臨成本約束,而這是由智力資本的隱性和路徑依賴性這兩個特性所決定的。
從知識理論出發,可以將智力資本分為顯性智力資本和隱性智力資本兩類。顯性智力資本是指構成智力資本價值的外在的、通過一般方法可以觀察其價值構成或其價值可以確定的部分。隱性智力資本是指存在于員工頭腦中的知識、工作訣竅、經驗、創造力和價值體系、組織資本和關系資本等。大多數隱性智力資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使隱性智力資本給企業帶來的競爭優勢更具有不可模仿性和長久性。
路徑依賴性強調智力資本積累過程中的流量調整所受到的時空限制。某些智力資本是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是對特定歷史機遇把握的結果。一旦社會條件發生了變化,這種機遇就會消失。路徑依賴性更主要地表現為企業的智力資本流量的選擇受到現有智力資本存量的約束。如果企業所需要的智力資本是一般性的,企業可以在相當大的生產可能性上從事生產,其路徑依賴特征是寬松的;如果企業生產所需的智力資本是專用性的,企業的路徑依賴特征將是緊縮的。
四、基于智力資本的競爭優勢躍遷
在動態競爭的條件下,企業任何的競爭優勢都是暫時的,而不是可以長期保持的;有效的競爭者不是維持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及時地建立新優勢。
1.關系資本與競爭優勢的躍遷
關系資本是企業及其員工所擁有的交換和利用知識的能力,包括內部員工的知識交換能力還包括企業經營外部關系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員工與客戶、供應商、聯盟伙伴、各類社會組織等之間的知識交換能力。企業競爭優勢的躍遷是建立在對時機準確把握的基礎之上,并且要正確的做出。“及時”體現在企業的速度能力,“準確”體現在企業的適應能力,這些都必須建立在對內外部環境充分把握、獲得充分而完全的信息的基礎之上。
對于關系資本而言,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有助于企業及時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與供應商的關系有助于企業隨時掌握上游市場的變化,并適當調整生產經營計劃和在下游市場的策略;與合作性競爭者的關系能夠為企業提供行業競爭態勢的變化信息。外部關系資本還有利于企業獲得正確的信息,而內部關系資本則為這種信息的有效傳播提供了基礎。在企業內部,由于員工、部門職責的不同,導致上下各層次管理人員之間、各部門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性,而內部關系資本能夠使隱性知識顯性化和成文化,保證信息的作用得到發揮。
2.組織資本與競爭優勢的躍遷
組織資本是人力資本離開時仍然能夠正常運作的企業的一部分,即它并不依附于企業的人力資本,而是獨立地存在于組織之中。智力資本管理,是以人力資本為前提和出發點并以組織資本為保障和支持的管理系統。企業可以通過向組織資本的投資,將個體所具有的未編碼知識轉化為企業所擁有的編碼知識,從而解決了企業所面臨的“人力資本雖然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但是人力資本不能直接被公司所擁有的矛盾”的難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組織資本是企業提供給自己的人力資本的支持或者基礎設施,它是企業中能夠支持智力資本充分發揮自身的才智,從而使組織獲得整體經營績效的機制和體系(羅月領等,2008)。
動態競爭條件下的市場競爭不是傳統的價格競爭,而是創新能力競爭。企業的創新能力是經濟進化的發動機。企業要想在動態的不確定的環境中生存與發展,重要的不是固守原有的優勢,而是通過創新,主動放棄原有的優勢去創造新的競爭規則、新的競爭領域、新的競爭制度、新的技術等,從而建立新的競爭優勢。總之,創新加劇了企業生存環境的動態性,環境動態性又促使企業去不斷地創新,二者互為因果,交互作用。因此,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競爭優勢的意義是重大的。
3.人力資本與競爭優勢的躍遷
從社會層面來看,人力資本既是需求創造的決定力量又是新興產業的催化劑。人力資本在新興產業的行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新技術、新需求、新市場始終是新產業不斷成長和涌現的源泉,然而這些都是人力資本的直接產物,任何技術、任何需求以及任何市場,只能是人的技術、人的需求和人的市場,脫離人的價值,沒有人力資本作用,任何新興產業成長都是不可能的(劉志標,2004)。
從企業層面來看,人力資本是競爭優勢躍遷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是組織資本和關系資本發揮作用的基礎。如果一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出現了問題,那么即使其他資源再豐富,也會失去競爭優勢。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成為第一資源,人力資本成為第一資本。傳統時代占主導地位的物力經營不可爭辯地讓位于人力資本經營,雖然知識經濟時代仍然存在對物的經營,但這只不過是一種確保人力資本價值增值的從屬活動(王效俐等,2007)。
4.智力資本對競爭優勢躍遷的作用機制
關系資本、組織資本與人力資本在企業競爭優勢躍遷中都產生影響,但是競爭優勢躍遷的發生并非其中單一資本的作用結果,而是三大資本合力的結果。
第一,人力資本是智力資本的基礎,是競爭優勢躍遷能夠實現的主要因素,在整個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人力資本決定了組織資本和關系資本的營運形式,而兩大資本在人力資本的作用下,把人力資本的“非物化的知識和信息”轉化為具有物質實體的產出效益,從而實現競爭優勢的整個躍遷過程。
第二,組織資本是智力資本的基礎設施,在競爭優勢躍遷的過程中,它為人力資本發揮最佳的作用創造條件,并且與人力資本共同作用,從而形成、發展和利用企業的關系資本。組織資本在人力資本的主導作用下形成后,不依附于人力資本而客觀存在,在企業競爭優勢躍遷的過程中發揮獨立的基礎作用。
第三,關系資本是智力資本的主要條件,在競爭優勢的躍遷過程中起著橋梁和催化作用,是智力資本促進競爭優勢躍遷的決定因素。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智力資本對企業競爭優勢躍遷的作用機制可以概述為:以一個組織已有的人力資本為起點,建立相匹配的組織資本,促使兩者相互作用,通過關系資本影響企業競爭優勢躍遷。
五、結論
本文從環境的復雜性和動態性出發,認為競爭優勢的可持續性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不同,在相對靜態的環境中,智力資本所具有的價值性、稀缺性和難以模仿性使得基于智力資本所建立的競爭優勢具有難以侵蝕性,能夠在長時間內得以保持。在相對動態的環境中,關系資本為競爭優勢的躍遷提供充分而正確的信息,保證競爭優勢躍遷的及時性和方向性,而關系資本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客戶資本是實現企業競爭優勢躍遷的焦點;組織資本為競爭優勢的及時躍遷提供平臺;人力資本是競爭優勢躍遷執行的基礎。以上三個構面相互作用,相互結合,才能夠導致企業競爭優勢的躍遷。
參考文獻:
[1] 羅月領 王鑫:弓箭式管理: 智力資本與情緒資本的協同管理[J]. 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8, 1: 71-73
[2] 劉志標: 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J]. 企業改革與管理, 2004, 12: 44-45
[3] 王效俐 羅月領:情緒資本: 人力資本的重要內容[J]. 管理科學研究, 2007, 1: 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