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論述美國次貸危機中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所暴露出的問題,循著銀行風險管理理論發展的歷史軌跡,結合當今銀行風險管理理論研究的新動向,在綜合分析我國銀行風險管理理論特點和銀行經營目標后,探索我國商業銀行合理的風險管理體系及新思路。
[關鍵詞]次貸危機 商業銀行 風險管理 探索 新思路
一、商業銀行的含義及其特殊性
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并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貨幣經營企業。與其他銀行相區別,商業銀行的特點主要有:
1.商業銀行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業的特殊企業,是以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為經營對象,經營的是特殊商品——貨幣和貨幣資本。
2.商業銀行與專業銀行相比有所不同,商業銀行的業務更綜合,功能更全面,經營一切金融“零售”業務(門市服務)和“批發業務”,(大額信貸業務),為客戶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務。
在我國,現在有5家國有商業銀行(中、農、工、建、交)、12家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安、中信、華夏、招商、光大、民生、浦發、渤海、廣發、興業、恒豐、浙商)、110家城市商業銀行、20多家村鎮銀行以及農村商業銀行和鄉村銀行。
商業銀行的特殊性及其在金融體系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其對金融市場穩定性的巨大作用和風險管理的必要性。但是,從世界范圍內來說,即使是銀行業高度發達的歐美國家,其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也存在著理論上的不足和明顯體制漏洞,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集中體現了這一問題。
二、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及其深層次原因
眾所周之,次貸危機是由債券市場和衍生品市場引發的,但其基礎卻是美國的次級住房按揭貸款,產生次級債的直接原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點,即“證券化”、“杠桿效應”和“政府監管不力”,次貸危機從單一的信貸市場波動發展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從現代風險管理的角度作深層次的剖析,我們不難發現造成其破壞力一再升級的關鍵原因是對信用風險管理的忽視。
三、次貸危機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啟示及建議
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商業銀行在經濟體制中的地位不斷上升,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已經融入世界,中國商業銀行也不斷地學習外國先進模式。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其實中國商業銀行也已經出現了次貸危機暴露出的風險監管問題,中國應該從次貸危機中總結經驗教訓,避免從到覆轍。
1.商業銀行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握好信用風險關口
商業銀行主要的業務是信貸業務,影響最大的還是信用風險。所以,一定要強調信貸業務經營管理中的風險控制,強調審慎、穩健的發展戰略,業務管理上要加強市場、行業和區域研究,準確掌握客戶信息,選擇好市場和客戶,把握第一還款來源,確保償付能力,在經濟調整周期更應嚴格準入標準,并做好貸款擔保和抵押的動態管理,不斷提高風險預警監控能力,保持信貸業務持續穩定發展。我們注意到,由于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年仍將持續增長,預計將支撐中國金融機構有時間和空間進一步完善其內部風險管理,或會讓房地產貸款風險實現軟著陸,從而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構成緩沖因素。
2.建立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推行全面風險管理模式
全面風險管理是指對銀行各部門和各敞口的風險進行通盤管理,依據統一標準進行風險測量,并根據業務相關性進行主體的風險控制。目前,許多外國銀行已經開始使用新一代風險測量模型,風險管理部每天用風險價值VAR測算市場風險、跟蹤信用風險、分析收益與業務量的關系,計算邊際收益和違約概率,并據此確定準備金數額和配置經濟資本。全面風險管理需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風險管理組織體系、風險管理流程設計等多方面的制度基礎。
3.處理好金融產品創新和銀行自身規范、發展的關系
金融產品的創新一定要建立在長期、穩健的發展戰略規劃之上,樹立風險管理理念和風險管理文化,按照嚴格監管標準,確定金融機構的整體風險承受水平,據此確定業務發展規模,并集中主要資源發展熟悉并具有優勢的業務。謹慎進入不熟悉的領域,少接觸看不清的業務。推進創新和發展新業務時,打好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架構、信息資源和人員基礎。
4.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由國家引領經濟發展大方向
美國次貸危機及以前若干次金融危機已經證明,由亞當斯密建立并被不斷完善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存在著先天性的不足,資本主義有不能自身調節的矛盾,必須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干預市場,來引導經濟走向正確方向。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具有優越性,更可以發揮政府強大的宏觀調控力量,監管商業銀行的經濟行為,加強完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措施。
四、小結
次貸危機是對現代風險管理技術發展的一次沉重打擊,但它不會改變現代風險管理發展的基本趨勢,更不會阻礙現代風險管理的繼續發展。次貸危機讓人們回到對風險管理發展正確認識和審慎應用的軌道,從而更加穩健地增加經濟體系整體的風險承擔能力和系統的穩定性。
中國商業銀行走向國際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還會遇到更多的問題,面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局勢和國內經濟的調整,我國的商業銀行一定要認真接受監管部門的監管,貫徹全面風險管理戰略,提升風險管理和監控能力,在各項業務中合規、審慎運作,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仁壽 魏偉新: 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及警示[J].2007-08-23
[2]閻小青: 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思考[J].經濟與管理,2004,(7)
[3]朱劍峰 卜素: 西方銀行業的風險管理經驗及對我們的啟示[J].現代商業銀行,2004,(9)
[4]彭江平: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理論與系統[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