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島啤酒街啤酒街
一、啤酒街的歷史與現狀:
1.歷史背景
登州路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街道,百年青啤的文脈即發軔于此。為了打造青島市的啤酒文化,青島市政府2005年將登州路改造成了啤酒街,老青島啤酒廠改造成青島啤酒博物館,并被確立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德國人記載,1904年英德釀業公司于在青島建成啤酒廠,“廠內的四座水井,即使在旱季也為釀造啤酒提供充足水源”。青島駐有兩千四百多名水兵,是主要消費群。所產啤酒依比爾森啤酒,黑啤酒依慕尼黑方式釀造。
德國當局由青島區通往中國平民居住的臺東鎮修建了一條馬路,叫米勒上尉街,即今登州路。青島啤酒廠就在這條馬路上,1906年又在登州路建了一座毛奇兵營主要駐扎騎兵。在兵營對面,啤酒廠的旁邊開設了青島第一家啤酒屋,主要供應德國水兵,罕有中國人光顧。修建兵營的同時,從大港火車站修了一條鐵路,經今昌樂路到登州路,它為兵營服務,也方便了青島啤酒廠。
從在西方人洋行中工作的中國人開始,人們逐漸喜歡啤酒,當時在其他地方 Beer被譯為皮酒、麥酒,據說青島最早譯中文為啤酒。
登州路上曾建有直隸會館、北京會館,近水樓臺,飲宴時也開始飲用啤酒。早期,供應啤酒的飯店主要是西餐店、酒吧,從上世紀20年代后期,中餐飯店才供應啤酒。每年夏季,第一海水浴場都有啤酒屋,供游人品嘗消夏。1910年記載:“夏季時游泳愛好者會集青島,喝啤酒的能手在這兒找到了樂趣。”
今天除青島啤酒廠、啤酒博物館外,又新開了若干經營啤酒的餐飲點,我國第一條啤酒特色街在登州路上誕生。
2.經營現狀
2005年8月16日16時30青島啤酒街正式開街。啤酒街改造東起延安二路,西至廣饒路,全長近1000米,通過建設特色啤酒吧、開放啤酒博物館、設立文化休閑場所等來突出啤酒特色。工程總投資約2000萬元。
整條街上的建筑都按照歐式風格進行了重新亮化、改造,道路兩邊的門店裝飾也與整條街融為一體。最惹眼的還是馬路的顏色——綠色,這是全省首條彩色馬路。目前啤酒街上提供啤酒的餐飲業戶有60家,在旺季時分每天光顧的食客有上萬人。
2007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10萬人次,旅游團隊5500余個,營業收入達8500萬,啤酒節期間接待游客65萬人次,旅游團隊2300個(約4500人次)海外游客2500人次,銷酒量226噸,營業額1500萬元。因此被成為“永不落幕的啤酒節”。作為一條以啤酒為主題,集合餐飲、娛樂、旅游為一身的青島啤酒街著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①不過據調查,啤酒街現在在淡季和旺季,經營情況有巨大的差異。在淡季,整條街道的經營可謂凄涼,銷售收入連旺季的十分之一②都不到,許多商家甚至閉門歇業。
二、存在的問題:
1.淡旺季分明,旺季時間較短:眾商家一年中的主要收入集中在法定長假和啤酒節期間。特別是對啤酒節依賴程度很高。在這一個時期內,尤以晚上為最。啤酒街的商家盈利時間主要集中在這一期間,其他時間啤酒街上人影稀少,門可羅雀。這導致街道上許多個體戶虧損,因為整條啤酒街基本有約60%的商戶是做啤酒生意的。進入淡季的啤酒街很快會失去特色街氛圍,整條街上會有將近三四成的店鋪關門。根據實地觀察,在三月份淡季時節,啤酒街除幾家較為大型的餐館和青啤自開餐館還在營業外,大多數餐飲業相關商家已經關門歇業。
2. 消費價格偏高:啤酒街中的整體消費水平與其他地區的同等檔次餐館相比,價格還是偏高,這在旺季客流充足時還顯現不出來,因為大多數人是慕名而來,就是為了體驗啤酒街熱鬧的氣氛和啤酒文化,對價格的要求并不苛刻。到了淡季,來啤酒街消費的人群就轉變為以市北區居民為主,這個群體來啤酒街的目的主要以下館子為主,所以對價格的要求就比較苛刻。但許多商家的經營方法是各種商品價格在淡旺季沒有變化,這都為啤酒街在淡季招攬食客形成了障礙。
3. 存在不正當競爭:現在,在餐飲行業存在著許多偷工減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而由于淡季啤酒街的盈利不佳,為了堅持經營,很有可能導致一些商家進行不正當的競爭,如往酒中摻水,使用不良材料,縮減份量等行為。這樣影響的不僅是這家餐館的形象,更嚴重損害了啤酒街甚至青島啤酒的形象。
4. 缺乏啤酒街的統一標志:啤酒街在每年的對外宣傳和舉行的大型活動上,很多情況下是借用特色街的統一logo或青島啤酒的logo,而自身的logo不夠明確。隨著啤酒街影響力不斷的擴大,最終走出自己的特色品牌是最好的結果。可是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標示,容易讓人與其他事物混淆,特別在對外宣傳中,一個富有美感創意的logo,能體現出啤酒街的專業化和文化內涵,提升第一印象。
三、 建議:
啤酒街的主要優勢集中在其巨大的名氣和文化底蘊上。主要劣勢集中在明顯的淡旺季周期上。所以就需要將名氣進一步發揚,文化進一步挖掘。同時要促成一個平衡的辦法,使旺季營業額很大的情況下,用優質的服務擴大啤酒街這塊品牌的名聲,而在淡季時,則要有專門的機制拉動消費,至少使大多數商家不致關門歇業,造成經營服務的間斷。啤酒街是比較成熟的特色商業街,由于市場的季節性波動,并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的擴張,更多的應該是在街道的升級上。應該提升服務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文化特色,提升配套設施上。
注釋:
①由與啤酒街相關管理人員溝通得知
②與啤酒街從業人員溝通得知
參考文獻:
[1]《2008青島統計年鑒》第41頁(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2]黃國雄:《商業街的成功在于整體優勢》《中國商貿》2001年第1期
[3]張光忠:《商業街模式設計論綱》原載《財貿經濟》2001年第7期
[4]孫曉紅:《商業街市場定位與人口分析》原載《市場與人口分析》1998年第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