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的優化受到中外學者的密切注意,通過調整和優化阻礙經濟進步的產業結構,不僅能夠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更能推動國民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本文首先通過對樣本數據的分析,得出當今江蘇上市公司行業分布現狀;通過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研究了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上市公司江蘇板塊 產業結構 結構優化 公司績效
江蘇省經濟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具有重要地位,全省GDP占全國總量的10%左右;截至2009年末,江蘇有105家上市公司,占全國總量的5%左右。上市公司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其產業結構對地區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影響。
一、文獻綜述
產業結構優化,一直以來都是理論界討論研究的熱點問題。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構成以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對于產業結構的分類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按照兩大領域、兩大部類分類法;第二種是按照三次產業分類法;第三種是按照自愿密集程度分類;第四種是國際標準的產業分類法。在我國,是按照三次產業劃分的:第一產業,包括種植業、林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包括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多年經濟發展中,我國堅持和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促進了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向優化升級方向發展。然而,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結構性矛盾始終是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因素。處于改革前沿陣地的江蘇,上市公司發展中也面臨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現實挑戰。
1.國外對公司產業結構的研究
馬克思(1976)在《資本論》中提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產業結構不適應與經濟發展的時候就會阻礙經濟發展,因此就需要調整產業結構,這個調整過程就是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
從世界產業結構演進規律來看,正向著服務業為主方向發展,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的服務產業占到GDP的70%左右。Barro等(2002)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信息急速的迅猛發展,全球產業結構已經從以工業為基礎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變,這就說明服務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作為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指標。羅斯托(1988)認為,產業結構優化要選擇好主導產業,通過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來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微觀層面上,產業關聯度高的企業對其他產業會產生較強的后向關聯、前向關聯和波及效應,美國經濟學家艾伯特.赫希曼(1991)在《經濟發展戰略》中提出,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應該加強企業產業的關聯度。
2.國內對公司產業結構的研究
趙學峰(2006)提出,產業結構的調整要遵循從封閉型調整為開放型、增量調整與存量調整并存、市場主導調整與政府引導調整箱結合、堅持“有進有退”等四項原則。隨著技術革新的迅速發展,吳義杰(2010)強調產業融合正成為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形式。黃解宇等(2007)通過研究發現,上市公司主要由傳統類型企業組成,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與新經濟業態上市公司的比例大致為9:1,第一、第三產業比重較低,第二產業比重較大,且與宏觀經濟中三次產業分布比例不符,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呂國文(2004)研究表明,浙江省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較為合理,但是各種行業表現參差不齊;應該根據浙江省產業政策,積極優化上市公司行業結構,促進浙江省優勢產業和新興主導產業的發展。
上市公司產業結構是決定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直接關系到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采用最新數據,建立標準計量模型,試圖深入研究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現狀及存在問題,對促進該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1993年7月份,無錫太極實業成為江蘇省第一家上市公司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這意味著江蘇省開始借助資本市場籌措經濟發展資金。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股票籌資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各類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江蘇各地,遍布各種行業。本文采用2009年末數據,以滬深A股中江蘇105家上市公司為例,研究了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現狀。分析表明,江蘇上市公司的分布存在著明顯的行業差異。
表1 江蘇上市公司行業分布
行業名稱公司個數所占百分比
制造業7874.28%
綜合類10.95%
金融保險業21.90%
房地產業21.90%
建筑業32.86%
零售批發業1110.49%
社會服務業32.86%
運輸倉儲54.76%
資料來源:根據華泰證券網上交易所中滬深股票的信息整理而成。
1.從三次產業來看,第二產業依然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
通過表1可以發現,江蘇省上市公司共計81家從事第二產業,占到總數的77.14%,其余的24家公司從事第一產業或者第三產業,其中制造業是上市公司比較集中的行業,分別占據的百分比為74.28%,通過上面的數據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相對而言,第一產業農業和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公司上市發展速度較慢,其數量在整個江蘇上市公司中占據的比重較小。
2.個別的行業企業個數分布仍然相對集中,以加工制造業為主
按照江蘇上市公司行業分布數量排序,仍然以加工制造業等重工業為主,這與我國仍處于工業化中期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特征相一致。行業分布明顯過于集中,容易造成公司之間競爭的白熱化甚至是無序化。而且,大部分的上市公司處于行業的中下游位置,位于產業鏈的末端,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量不強。
三、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比較分析
1.美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產業結構分析
美國公司無論大小,在投資銀行的支持下,都有上市融資的機會。美國股市的交易活動十分活躍,融資以及并購活動十分的頻繁,這主要是得益于充沛的資金供應和良好的資金流動性。數量巨大、規模各異的基金、機構和個人根據各自的要求和目的在不同的市場上尋找著不同的投資目標,為美國的股市提供了世界上最龐大的資金基礎。因此,美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充分體現了美國整體經濟的產業結構。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美國的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企業成為經濟貢獻和就業拉動的主體。據統計,代表第一產業的農林漁業對GDP的貢獻僅有0.95%,服務業占據GDP的比重高達66.05%,可謂占據了整個GDP的半壁江山,其中房地產行業和商業服務業的占比就達到12.6%和11.83%。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美國規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全國性的證券交易所,大約有2800家上市公司,全球市值約有15億美元。2006年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值前50名上市公司中,金融行業占有27.04%,石油的比重是15.80%,醫療保健行業是15.37%,消費品行業占據15.25%。
計算機、電子通訊、生物醫藥等行業占據了納斯達克市場的主導地位。據納斯達克市場網站統計,計算機行業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整個市場市值的42.75%,具有絕對性優勢;電子通訊行業占據總市值的17.8%,緊隨其后。
美國證券市場發展表明,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在整個產業結構調整中扮演者重要地位:一方面,優質的上市公司可以通過證券市場籌集大量資金,發展壯大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或者集團,從而帶動國內相關產業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成長前景好、盈利增長快的主導產業帶動了整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實現了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2.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產業結構分析
我國上市公司從三次產業分布來看,第二產業依然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其次是第三產業。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在全國的上市公司中,從事第二產業的公司數量占73.8%,具有著絕對主導的地位;第三產業的公司數量比重為25.6%。
截止至2009年,我國前500強上市公司中,從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工業有55家,建筑業有36家,各種制造業有122家。這表明,我國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依然相對集中,其中以加工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為主。這也是由我國目前處于工業化中期的國情決定的,與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特征相一致。
從營業收入來看,能源、原材料等重工業的營業收入占主導地位,重工業資產的總計優勢十分明顯。營業收入前10的公司中,從事第二產業的公司就有8家,而且大多數都是能源、原材料等重工業,從事第三產業的公司就只有2家,主要是批發業和電信等其他信息傳輸的服務業。
3.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分析
2009年末,江蘇GDP的構成中,第一產業的比重為7.06%,第二產業的比重為55.58%,其中工業為50.57%,建筑業為5.01%,第三產業的比重為37.37%。截止2009年年末,深滬A股上市的江蘇上市公司共有136家。按照中國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一共可以分為A-M的13大類行業,江蘇省上市公司第一、二、三產業上市公司的數量分別是0、94、42,所占比重分別是0%、69.12%、30.88%。占GDP比重為7.06%的第一產業中,上市公司數量僅占比重的0%;占GDP55.58%的第二產業中,制造業的上市公司數量最多,共94家,占上市公司總數的69.12%,其中傳統的機械、設備、石油、化工、儀表、塑料和金屬非金屬行業的上市公司在數量上占有絕對的優勢;第三產業中某些發展迅速的朝陽產業上市公司的數量較少,傳統的批發零售(10.49%),信息技術(6.67%)以及綜合類(0.95%)行業的比重較大。
對比國外國內上市公司行業分布數據可以看出,江蘇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采掘業、金屬和非金屬制造業等傳統產業中,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類的上市公司還比較缺乏。上市公司所屬的產業結構分布與國民經濟產業結構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還沒能充分發揮證券市場對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的引導和催化作用。
四、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不僅影響到區域產業結構調整,而且影響著公司績效提高。為深入探討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與其公司績效的關系,我們利用相關數據作實證研究。
1.樣本數據來源
本文所選取的樣本是江蘇105家上市公司,所使用的樣本數據來源于華泰證券(專業版2)中公開披露的2009年年末財務報表的數據報告。由于存在A、B股、基金、債券等多種方式,為了防止差異,故只考慮深滬A股中的上市公司。剔除財務數據出現異常的上市公司,去除ST的公司,因為它們在績效指標上的數據噪音較大,有損于模型的生成。同時剔除因為特殊原因而被特殊處理的上市公司。最終,本文選取了2009年年末105家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以及和公司績效相關的原始數據。
2.研究變量的選取
研究中的變量主要包括被解釋變量(公司治理效率指標)、解釋變量(上市公司產業結構變量)和隨機變量三大類。前兩類既是難點也是重點,它們的選擇直接關系到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對于前兩類指標的選擇,本文選擇標準如下:
(1)公司治理效率指標的選擇
本文將公司治理效率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由于公司業績的好壞取決于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因此選取公司業績指標來反映公司治理效率。每股收益(EPS)又稱每股稅后利潤,是指稅后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它是公司某一時期凈收益與股份數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后利潤,比率越高說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因此,本文選取平均每股收益Yi(i=1~8)作為本文的業績指標。
(2)上市公司產業結構變量的選取
按照聯合國頒布的《全部經濟活動的國際標準產業分類》,本文將樣本進行統一分類,最終分出了8個行業,分別是制造業、綜合類、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建筑業、零售批發業、社會服務業和運輸倉儲業。上市公司產業結構的衡量,本文總共選取了4個指標:行業上市公司占比Mi(i=1~8),即第i個行業在總體行業中所占比重;行業上市公司總資產占比Ti(i=1~8)、行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占比Ri(i=1~8)以及行業上市公司總股本占比Pi(i=1~8)作為控制變量。其中,主營業務收入是指從事某種主要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營業收入。通過這四個指標,試圖反映出江蘇上市公司目前的產業結構,從而進行產業結構對上市公司績效的影響研究。
3.模型的建立與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統計和多元線性回歸相結合的方法,利用Excel軟件和SPSS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處理,建立回歸模型為Yi=a+b1Mi+b2Ti+b3Ri+b4Pi+ε,其中a和 b為常數項,Yi為i行業的每股收益,Mi為i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占比,Ti為i行業上市公司總資產占比,Ri為i行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占比,Pi為i行業上市公司總股本占比,ε為隨機變量。
(1)描述性統計
表2是本次回歸分析的一個概括性的描述統計量,表中列出了行業上市公司占比、總資產占比、主營業務收入占比、總股本占比的樣本均值和樣本標準差,4個變量的樣本容量均為8。
從對105家上市公司8個主要行業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表明:從績效指標上來看,樣本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偏差較大,最小值僅有1%,最大值為74.3%,平均值為12.5%;總資產占比最小值為1.273%,最大值為40.781%,平均值為12.5%;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最小值5.24%,最大值為51.132%,均值是12.5%;總股本占所有行業總股本的比重最小值為0.932%,最大值為48.869%,平均值為12.5%。
表2 描述統計量
N極小值極大值均值標準差
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占比8.010.743.12500.251416
主營業務收入占比8.00524.51132.1250000.19267247
股本占比8.00923.48869.1250000.15850816
總資產占比8.01273.40781.1250000.15386497
有效的 N (列表狀態)8
本文的線性回歸模型采用以每股收益作為因變量,以總資產占比、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行業上市公司占比和總股本占比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下表3。
表3 模型匯總
模型RR SquareAdjusted R Square標準估計的誤差
1.820a.673.236.18587636
a. 預測變量: (常量), 總資產占比, 主營業務收入占比, 行業上市公司占比, 股本占比。
表3是一個模型匯總表,從表中可以看出:多重相關系數R為0.820,調整判定系數即R Square為0.673。調整判定系數即Adjusted R Square為0.236,判定系數的估計標準誤差為0.18587636。這表明,總資產占比、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行業上市公司占比和總股本占比與每股收益相關性強、影響大。
表4 Anovab
模型平方和df均方FSig.
1回歸.2134.0531.541.376a
殘差.1043.035
總計.3177
a. 預測變量: (常量), 總資產占比, 主營業務收入占比, 行業上市公司占比, 股本占比。
b. 因變量: 平均每股收益
表4是本次回歸分析的方差分析表,從中可以看出F統計量的P-值為0.376,這說明模型總體上是相對顯著的。
表5 系數a
模型非標準化系數標準系數tSig.
1(常量)B標準誤差試用版
.347.1063.286.046
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占比-.0501.120-.059-.044.967
主營業務收入占比.849.988.769.859.453
股本占比-1.7922.637-1.335-.679.546
總資產占比1.636.8111.1832.018.137
a. 因變量: 平均每股收益
表5是回歸系數分配表,列出了回歸方程的截距、與自變量相對應的未標準化的回歸系數及其標準誤差與各回歸系數相聯系的t統計量值及其P-值。表中列出了標準化了的回歸系數,它對應著一個沒有截距項的多重線性回歸方程,因為截距項在表明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關系的時候是沒有實際含義的,所以實際工作中常需將回歸系數標準化以剔除截距項。根據以上信息,我們可以寫出多重線性估計回歸方程:
Yi=0.347-0.05Mi+1.636Ti+0.849Ri-1.792Pi+ε
表6 相關性
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占比平均每股收益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股本占比總資產占比
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占比Pearson 相關性1-.046.870**.954**.521
顯著性(單側).457.002.000.093
N88888
平均每股收益Pearson 相關性-.0461.073.098.630*
顯著性(單側).457.432.408.047
N88888
主營業務收入占比Pearson 相關性.870**.0731.909**.480
顯著性(單側).002.432.001.114
N88888
股本占比Pearson 相關性.954**.098.909**1.668*
顯著性(單側).000.408.001.035
N88888
總資產占比Pearson 相關性.521.630*.480.668*1
顯著性(單側).093.047.114.035
N88888
**. 在 .01 水平(單側)上顯著相關。
*. 在 0.05 水平(單側)上顯著相關。
表6是一個變量間的相關系數矩陣及其單側檢驗的P-值(sig.(1-tailed)),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因變量和自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46、0.073、0.098、0.630。與各相關系數相聯系的P-值分別為:0.457、0.432、0.408、0.047。4個變量的樣本容量均為8。
通過對相關性分析可以發現,因變量平均每股收益與行業上市公司占比呈負相關,與主營業務收入占比、總股本占比、總資產占比呈正相關。
4.實證結果分析
(1)模型的實用性
從精度上看,模型的R值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本文最后得出的模型參數R為0.820超過國內平均0.6的水平,同時對105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各種信息估算結果表明,模型預側精度誤差接近10%,己接近了實用的標準。
(2)描述性統計
對樣本公司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后發現,江蘇上市公司從事制造行業的比重很大,從事制造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在整個樣本中所占比例達到了最大值74%,其均值為12.50%。呈現出制造行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3)多元線性回歸結果
利用SPSS軟件統計的多元線性回歸結果如下:
①每股收益與行業上市公司比重的回歸分析。從每股收益與行業上市公司比重的多元線性回歸結果表明,產業結構指標行業上市公司比重的相關性P值為-0.046、顯著性P-值為0.457。這說明每股收益與行業上市公司比重呈負相關。
②每股收益與主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的回歸分析。從兩者的線性回歸結果中可以分析出,主營業務收入占比的相關性p值為0.073,顯著性P-值為0.432。這說明每股收益與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呈正相關。
③每股收益與總股本占比的回歸分析。從SPSS軟件分析出來的結果可以看出,總股本占比的相關性P值為0.098、顯著性P-值為0.408。這表明每股收益與總股本占比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系。
④每股收益與總資產占比的回歸分析。從每股收益與總資產占比的線性回歸分析中發現,總資產占比的相關性P值為0.630,顯著性P-值為0.047。這說明每股收益與總資產占比之間呈正相關。
5.結論與啟示
(1)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對105家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與公司績效的關系進行了回歸分析和統計檢驗,對檢驗結果做如下歸納:
第一,公司產業結構指標選取的不同,江蘇上市公司產業結構與經營績效的相關性是有差異的。當選取行業上市公司占比作為產業結構指標時,產業結構與經營業績是呈顯著負相關的;當選取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作為產業結構指標時,產業結構與經營業績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當選取總股本占比作為產業結構指標時,產業結構與經營業績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當選取總資產占比作為產業結構指標時,產業結構與經營績效是呈正相關的。
第二,上市公司的績效指標每股收益與各產業結構指標之間總體上存在正相關性。每股收益又稱為每股稅后利潤,是綜合反映公司獲能力的重要指標。其中,凈利潤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照規定繳納了所得稅后公司的利潤留存,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總資產占比、總股本占比和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與每股收益之間呈現正相關的關系,這說明,當某行業總體的資產、股本和收入比重越高,其每股所得的凈利潤就越高,相對的這些行業的成本、費用就越少。說明,上市公司產業集聚發展,可以減少固定資產的投入、共享物流等服務、節約運輸等交易成本和產生知識溢出效應等。
第三,上市公司的績效指標每股收益與產業結構指標中行業上市公司比重呈負相關。每股收益與行業上市公司比重呈現負相關的關系,說明某行業的比重越大,其每股收益越低。由于每股收益是凈收入除以總股本的比率,因此可以從兩方面解釋:其一,當總股本固定時,凈收入與行業上市公司比重呈負相關,體現了產業集聚效應不利的一面。大量公司的集聚,造成競爭白熱化甚至無序化,公司間存在人才、技術、資本、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激烈競爭,市場爭奪更為慘烈,造成公司產品銷量下降,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減少,進而影響公司的凈收入。其二,當凈收入穩定的時候,總股本的數量與行業上市公司比重呈正相關。這說明,某行業上市公司占比大,獲得的證券市場資金支持就多,股權融資導致行業總股本規模擴大,如果資金沒有充分發揮效益,股本擴張并沒有帶來凈利潤增加,反而攤薄了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
(2)研究啟示
第一,地方政府在進行區域產業規劃和產業調整時,要積極推進產業聚集。美國的硅谷就是最好的例子,大量的電子產業集聚,可以分享技術信息、共用公共設施、提升產業形象。就江蘇省而言,通過經濟開發區、產業園等形式,推進制造業、紡織業等資源型上市公司集聚,可以促進該類上市公司間相互交流信息、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減少交易成本等。當然,政府在規制有關產業時,應盡量降低或避免產業惡性競爭的局面,增加產業發展的互補性和協調性。
第二,調整優化上市公司產業結構,要立足于“三、二、一”的發展方向。對于第一產業而言,要盡快使江蘇省上市公司在第一產業零的突破,江蘇的農業經濟結構很不合理,產業化程度低,迫切的需要一批上檔次、上規模、且具有較高附加價值產品的農業上市公司帶動農業經濟產業化、規模化和市場化的發展。第二產業在江蘇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但整體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堅持存量調優和增量立優相結合的原則,增加先進制造行業上市公司的比重,加大傳統制造業改造力度,促使該類上市公司提升生產技術、降低污染和成本費用、提高盈利能力。要大力支持第三產業類公司上市融資,通過資本市場帶動第三產業發展,提升第三產業類上市公司市場競爭力,進而輻射和引導全省第三產業發展。
第三,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強經濟整體競爭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在于產業技術進步和水平提升。要把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作為提升江蘇產業競爭力的突破口。如大力發展具有一定規模和先行優勢的電子信息產業,同時積極拓展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大力培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端人才,構建高新技術產業公共平臺,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化發展,加大創新投資基金的支持力度,促進高新企業上市。
第四,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高度重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已經成為了現代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要充分抓住當前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迅速發展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共生,提升科技含量,集約使用資源,保護發展環境,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促進經濟和諧長遠發展。
第五,全力完善產業鏈,促進三大產業和諧發展。按照市場客觀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資源配置,堅持因地制宜,在穩定第一產業發展的前提下,加大二三產業的發展力度,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延伸產業加工鏈,開發衍生產品,加大產業關聯度,推動三大產業融合,增加產品內在價值,提高經濟效益,最終實現三大產業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德)馬克思著:《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
[2]Barro, R..J,et al.Economic Growth[M], 2rd.Mc Graw -Hill,Inc,2002
[3](美)艾伯特.赫希曼著.經濟發展戰略[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年
[4](美)羅斯托著:《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5]趙學峰:論當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應遵循的原則[J],長春醫學,2006(4),2:41-42
[6]吳義杰.產業融合理論與產業結構升級[J],江蘇社會科學,2010,1:248-251
[7]黃解宇張志剛李剛:我國上市公司產業結構分析[J],經濟視角,2008,1:38-40
[8]呂國文.浙江省上市公司產業與行業研究[J],商業研究,2004,22: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