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我國物流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但由于絕大多數企業所提供的物流服務多集中于低端的儲運業務,使得儲運服務的競爭異常激烈,而殘酷的價格競爭方式更使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低下。本文擬在SCP產業組織理論框架基礎上,對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物流 市場行為 市場績效
一、引言
我國經濟近年來的持續快速增長及其所積累的巨大經濟總量,已產生了龐大的貨物流量,并帶來了一個巨大的潛在物流市場。面對大量跨國物流企業的快速涌入,推動我國物流業快速、健康、規范地發展,深入研究并提出改善我國物流產業組織結構的策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二、我國物流產業SCP理論分析
SCP 產業組織理論框架是美國經濟學家貝恩的《產業組織》一書中所論述的現代產業組織理論體系,即市場結構(structure) 、市場行為(conduct) 和市場績效(performance) 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邏輯作用關系。關于三者之間的關系目前存在兩種相對應的假說:即共謀假說和有效結構假說。共謀假說強調市場結構是市場績效的外生主導變量,即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繼而決定市場績效。有效結構假說強調市場結構是市場績效的內生變量,即企業效率決定了市場結構。在公正、公平、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產業組織結構在SCP 三者互相作用、互相促進、良性發展中不斷得到優化、升級、換代。
1.我國物流業的市場結構
物流業的市場結構是指物流市場的壟斷與競爭程度。物流市場競爭與壟斷程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市場結構。物流市場結構分析的重點在于,根據物流產業內企業間及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關系的特征和形式,分析競爭與壟斷的關系。影響物流業市場結構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集中度、產品差異度及市場壁壘等。
(1)市場集中度。我國物流業的一個主要特點是物流企業數量多,但規模普遍不大,單個公司所占市場的相對比重非常有限。在2005年至2008年,我國物流市場規模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快速膨脹。2002年,我國物流市場總規模為1900 億元, 2008 年,物流市場總規模已達到3750億元。但是,在作為物流業中皎皎者的物流上市公司中,年營業收入排在前8家的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的總和并不大。
(2)產品的差異度。近幾年來,我國物流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目前中國物流企業所從事的業務領域明顯單一,大多數企業僅限于低端的運輸服務,2008年,我國80%的物流企業從事運輸與裝卸業務。而真正擁有龐大物流網絡、先進設備及管理體制的物流企業還很少,目前僅有18. 3%的物流企業從事流通加工等增值物流服務業務。相對單一的物流業務特征使得眾多物流企業在低端的物流服務領域展開激烈的價格競爭,競爭的結果導致行業平均利潤率較低。
(3)進入壁壘。進入壁壘是指進入某一市場所遇到的各種障礙的總和。我國物流業的進入門檻很低,企業在注冊成為物流公司時并沒有特別的政策法規的限制,公司的啟動成本也不高。
2. 我國物流業的市場績效
物流業的市場績效是指物流業中的主要企業在既定的市場結構下,其市場行為所導致或形成的該產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益分配狀態。本文主要從資產負債率、營業收入和利潤率指標來評價我國物流業的運營績效。
(1)資產負債比率狀況。物流業在我國還是一項新興的產業,物流企業成立的時間一般都不很長,多數企業的自有資產規模也不大,企業貸款的信用積累不足,因此,物流企業向銀行融資一般比較困難,這使得我國物流企業的自有資金占有比例普遍較高。物流企業低資產負債率一方面使得該行業中企業的財務風險較低,但另一方面,使行業中資本的效率不高。
(2)營業收入狀況。從總體上看,近幾年物流企業的營業收入處于逐年增加的趨勢,但營業收入超過5000萬元的大企業并不多。2008年,超過半數的物流企業的年營業收入在500 萬至1000 萬元之間, 該比例為50. 78%。年營業收入在500 萬元以下的企業占14. 56%。我國上市物流企業中,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只有5家。
(3)物流業的利潤率狀況。盡管我國物流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但由于絕大多數企業所提供的物流服務多集中于低端的儲運業務,使得儲運服務的競爭異常激烈,而殘酷的價格競爭方式更使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低下。2008年, 利潤率低于5% 的物流企業的比例高達47. 22%。而這僅是針對我國中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調查數據。從我國營業收入排名前8位的上市物流企業看, 2005年至2008 年,這些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在13. 4%。
3.結論及建議
我國物流業自發展之初就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植和保護,強大的政府導向帶動了社會對物流業的重視,并推動了我國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根據對我國物流產業組織特征分析所得出的結論,提出以下建議及改進措施:
第一,政府從市場結構入手,大力引導和扶植幾家大型物流企業,通過并購等活動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并盡快形成為行業中的支柱型企業,以提高物流業的市場集中度,從而使該行業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并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制定相關政策法規,通過對物流行業的進入壁壘的調整,抑制低效的小規模物流企業過多、多濫地擴張。同時,鼓勵物流企業進入高端物流市場展開市場競爭。
第三,引導物流企業通過技術手段的改進和管理水平、服務水平的提高,使物流企業從目前過于倚重價格競爭的狀態,向著憑借核心競爭能力獲取競爭優勢的良性競爭狀態轉化。
第四,推動制造企業的物流業務外包,進一步擴大第三方物流業的市場規模,這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專業化的服務,提高全社會物流活動的績效。
參考文獻:
[1] 支燕 劉秉鐮:我國物流產業組織的特征分析[J].預測,2007,4:10-14
[2] 田青 鄭力 繆立新:物流產業經濟學[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3]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07中國物流年鑒[M]. 北京: 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