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將通過分析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和特點,明確其原因,然后找出積極的應對措施。
近年來,反傾銷問題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中的熱門話題,該項貿易保護措施對我國企業的頻繁使用使我國企業蒙受巨大損失,也成為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的重大障礙。反傾銷作為GATT和世界貿易組織認定和許可的貿易保護措施,是國際通行的保護國內產業的手段,也是用來對付不公平競爭的必要工具。它具有形式合法、容易實施、能夠有效保護國內產業且不容易招致報復的特點。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屢遭反傾銷投訴,認清國外對我國產品反傾銷指控的原因,并采取相應對策,已成為我國企業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的當務之急,也成為理論界的關注的一個焦點。本文將通過分析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和特點,明確其原因,然后找出積極的應對措施。
一、國外對華反傾銷投訴的現狀和特點
近2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和出口貿易獲得了飛速的增長。但是,隨著我國商品出口貿易量的增加和在世界出口榜上排名的上升,對我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國家也逐步出現了擴大之勢,另外,由于近年來我國已經被歐美等一些國家列為反傾銷的頭號目標,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案件最多的國家。各國對我出口產品的頻頻反傾銷已經構成了對我國經貿發展的實質性障礙。
從目前外國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特點:
1.傾銷指控的次數多頻率快
自1979年歐共體對第一期反傾銷調查案以來,我國受到越來越多的反傾銷指控,已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
2.提起反傾銷的國家由發達國家拓展至發展中國家
近年來,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對我提起反傾銷指控日甚一日的同時,俄羅斯、印尼、阿根廷、臺灣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加入到對我反傾銷指控的隊伍中來。
3. 以歐盟為主的發達國家是對華反傾銷指控的“主力軍”。在對我國產品提出反傾銷指控的國家和地區中,歐盟一直是“領頭羊”。我國遭遇的第一起反傾銷指控就源自歐盟。
4. 反傾銷對象多集中在我出口“拳頭產品”上,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出口增長的穩定性與成長性。
5.反傾銷訴訟已經成為跨國公司在全球市場上應對中國產品沖擊的一個重要法碼。從比較優勢理論來說,發展中國家較發達國家而言具有低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因而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前者以其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與后者比較優勢的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進行市場竟爭,中國出口產品價低、量大、廠商分散的特點,就很容易成為國外反傾銷訴訟的目標。
二、中國屢遭外國反傾銷投訴的原因及其分析
對華產品反傾銷確實已經成為中國出口的“攔路虎”,而且隨著中國出口規模的逐年擴大,這一問題將長期嚴峻地突顯在中國外貿主管部門和業者面前。知己知彼,認真分析中國屢遭外國反傾銷的原因有利于中國出口的順利進行。
1.世界經濟下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上世紀80年代以后,由于第五次經濟危機的加深和蔓延,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了經濟“滯漲”階段,導致國內經濟萎靡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各國都希望通過擴大出口刺激本國經濟,推動產業發展,同時保護國內市場,因而采取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
2.外國對中國的歧視性政策
長期以來,西方一些國家將中國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或市場經濟轉型國家,對我國的出口商品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不是以我國國內的價格為依據,而往往由進口國采用“替代國”標準計算傾銷幅度,并且在選擇替代國時一度故意選擇與中國實際情況相差甚巨的國家。其結果是我國被認定為高幅傾銷,征收高額反傾銷稅,我國商品不得不退出該市場。值得注意的是,替代國標準的確立,不僅影響我國商品的出口,而且也制約我國外資的引進,外資企業對其出口商品無法得到市場經濟待遇,甚至被征收巨額反傾銷稅,直接影響了我國的投資環境。
3.我國企業應訴不利
在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中,約有50%的案件無企業應訴,對方即可采用“最佳可獲得信息原則”,利用對其更有利的數據判定我國反傾銷成立,迫使我國退出該市場。我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反傾銷訴訟成本較高,一個企業無法獨自承擔20萬到50萬的訴訟費用。所以我國反傾銷案80%以失敗告終,這樣的結果更使國外的企業對中國的反傾銷指控有增無減。
4.其它原因
我國對反傾銷的預警機制不夠完善,通常是外國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才意識到并匆忙應對。其原因在于我們信息太閉塞,不注意收集外國的市場行情及政府政策指向。
三、我國應付外國反傾銷投訴的對策
1.正確認識反傾銷的本質
在傳統上,反傾銷被認為是一種維護公平貿易手段。而發達國家在長期的貿易實踐中,較早得從博弈的角度、從傾銷與反傾銷決策過程中博弈雙方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規律發現,反傾銷策略不僅具有防御性特征,其進攻性對抗性對保護國內市場更有效率。而現今,對中國提出的反傾銷也多是以反傾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我國政府應引導我國企業認識清楚反傾銷的本質,不應總是在遇到反傾銷指控時,對我國的傾銷行為作自我檢討,而應主動參與到反傾銷訴訟中,爭取我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保證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受到普遍的尊重和公正的待遇,完善我國反傾銷立法
2.盡快理順企業產權制度,盡量減少和取消國家對企業的直接管理和控制。我出口企業一方面要通過自身的體制改革來促進企業理順其產權制度,并以此作為建立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另外,對現有的國有企業也要加快其股份制改革,并在理順國有企業產權制度的前提條件下,有效地從機制上割斷企業和國家在產權上的連接關系,從而為進一步減少和取消國家對企業的直接管理和控制創立良好客觀條件。
3.利用WTO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反擊各國對我的歧視待遇。盡管入世后并不會立即改變中國屢遭外國反傾銷投訴的現狀,但入世后,我國一方面可以利用在多邊貿易體系中的發言權來維護我國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挑戰這些歧視做法,我國應加大對歐美等國在反傾銷投訴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對我國的歧視政策放在WTO規則中加以評判的力度,以便盡早通過WTO這一多邊貿易體制來維護我國應得的正常待遇。
4.遭到反傾銷投訴的企業要積極應訴。針對我出口產品的國際反傾銷案一直居高不下的現狀,出口企業一方面在國際反傾銷案案發前就應當未雨綢繆,盡早采取各種防范措施,為此要及時和充分了解本企業的出口產品或者其他類似出口產品在進口國的銷售價格和走勢,以及該出口產品對進口國同類產業所造成的各種影響。同時,為了保證國內企業積極應訴國外反傾銷訴訟,行業協會或進出口商會可以考慮建立應訴基金,入會企業依出口額多少按比例上繳年度應訴基金,一旦同類出口產品遇到國外反傾銷指控時,由應訴基金支付相關應訴費用,包括律師費和企業聯合應訴的組織成本當國際反傾銷案,涉案企業應該積極應訴,只有積極應訴,才有可能獲得較好的應訴結果。
參考文獻:
[1]黃巖君著: 《中國反傾銷實踐指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朱捷 田德旺著:《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年第2版
[3]熊恩浩主編:《反傾銷案例》,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年3月
[4]五礦化工進出口公司編《如何應對國外反傾銷》,中國對外經貿出版社2002年9月版(5)方瀟著:香港回歸后我國反間接傾銷對策和構想探析[J],《國際商務研究》,1997,
[6]張曉東:加入WTO與修改中國的反傾銷法[J].法學評論,2000,(6)
[7]李煉著:《反傾銷法律與實務》,中國發展出版社1996年7月第一版
[8]王景琦編 《中外反傾銷法律與實務》,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