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認為存在認識不到位、企業內控制度執行力度不夠、企業內部控制內容不規范、監督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落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對策。
[關鍵詞] 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對策
一、企業控制的內涵和目標
1.企業控制的基本概念
內部控制的概念首次出現在1949年AICPA所屬的審計委員會發表的特別報告《內部控制:系統協調的要素以及對管理部門和獨立公共會計師的重要性》中。該報告指出: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為保護資產、審核會計數據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提高經營效率,堅持既定管理方針而采用的組織計劃以及各種協調方法和措施。
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在1986年召開的第十二屆國際審計會議表的《總聲明》中,重新界定了內部控制的概念:內部控制作是由管理當局根據總體目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幫助企業的經營活動合理化,具有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證管理決策被貫徹;保護資產和資源的安全;保證會計記錄的準確和完整、提供及可靠的財務和管理信息。
我國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于2008年6月28日聯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界定了內部控制的內涵,該規范指出:內部控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2. 內部控制的目標
第一,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內部控制要保證企業所有經營活動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則制度,也就是說要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為了保證企業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保證市場的公平與公正,企業內部控制必須保證企業嚴格遵守所有約束其行為活動的各種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第二,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是對企業人、財、物這三個方面的管理。人、財、物是在可預見的未來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企業要想在復雜多變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保證對上述資源的占有。對資源的占有不僅僅是對資產擁有控制權、使用權及支配權,更重要的是確保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并努力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企業如果失去了各項資產,就等于企業失去了工作的手段和具體的對象。
第三,保證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不僅對公司自身,甚至對整個證券市場的發展都起著重要的影響。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不真實完整,如果未發現,從短期來看可能不會給公司造成重大風險,但從長遠來看,公司最終會被投資者和債權人等所拋棄,從而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第一,認識不到位。很多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認為內部控制主要是內部牽制,有的企業認為內部控制重點僅僅在于加強內部監督。
第二,企業內控制度執行力度不夠。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建立內控制度不夠重視,導致內控制度殘缺或有關內容不夠合理,把制定的制度當作應付有關部門檢查的“擋箭牌”,使其圖有其名。而遇到具體問題強調靈活性,不管內控制度執行情況如何,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
第三,企業內部控制內容不規范。一是貨幣資金收付和保管業務的授權批準不規范。 二是實物財產管理的崗位責任制不規范。 三是工程項目決策程序不規范。 四是籌資活動不規范。 五是成本費用基礎工作不規范,造假現象嚴重;擔保決策程序和責任制度不規范,擔保存在隨意性,潛在的風險很大。
第四,監督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雖然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大部分內審部門受企業總經理或者副總經理的管制,其獨立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其進行監控所必需的權力也受到限制。
三、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第一,建立適合本單位實際的內部控制制度。根據《企業法》關于內部監督的要求和財政部《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等規定,企業應制定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制度。如建立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明確規定實物接觸和保管制度、內部審計制度、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崗位責任制和授權控制制度,制定各種作業程序、管理方法和工作目標,并定期進行考核。企業不僅要有完整的內控制度,而且要使企業內控制度落到實處,對違反內控制度的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罰,做到有章可循、違章必究。
第二,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首要任務是要約束大股東的行為,而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并按照證監會的要求給獨立董事配一名會計專業人員擔任。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就要建立所有權、決策權、經營權三權既相互分離又相互制衡的機制,解決內部人控制和監督不到位的問題,經營者在董事會授權的范圍內決策管理,并受到嚴格的監督與制約,一事一物都循軌運行,從而保證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在內的企業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在非公司制的國有獨資企業,應強化職工代表大會等民主監督職能,實行財務公開,增強經營者的自控意識。
第三,重視對內部控制的檢查和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內部控制必不可少的環節,是企業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從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發展的實踐來看,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多半是靠企業外部力量來推動的。因此,企業在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同時,應該建立獨立的、公正的內部審計部門或者內部稽核機構來負責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其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內部審計部門或者內部稽核機構在保持其獨立性的同時,應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使其對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了解比較全面,保證相關人員具有一定的工作勝任能力。這樣,內部審計部門或者內部稽核機構的監督才會具有權威性,才會促進企業不斷地完善內部控制,使企業內部控制在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慧:關于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現狀的探討[J].財政監督,2009,3:49-50
[2] 李躍:對完善內部審計控制的思[J].管理觀察,2009,5:95-96
[3] 楊麗春:淺論企業財務系統的內部管理和控制[J].產經觀察,2009,7:134一135
[4] 鄧春華:企業內部控制:現狀與發展建議[J].審計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