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素質教育已深入人心,各級各類學校都把素質教育提上了議事日程。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但不同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不同,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也不盡相同。本文以財會專業實施素質教育的特殊意義為出發點,針對財會教學中應如何依托專業特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行了闡述與探索。
[關鍵詞] 財會教學素質
一、財會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1.保證財會專業畢業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對財會人員來說職業素質尤其是道德素質是保證會計信息“決策有用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而良好職業素質的培養用應試教育,靠死記硬背是不可能實現的,唯有在素質教育的模式下才能得以實現。
2.保證財會專業畢業生較順利地就業。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國民經濟中新舊產業和新舊技術的不斷交替變化,對就業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質上的要求和能力上的具備,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會計規范體系的統一、會計計量理論的重塑、會計組織機構的健全、會計市場的開放對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高職高專財會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認真落實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培養高素質多能力的財會人員。唯有高素質的財會人員才能在就業時得到單位的認同,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依托專業特點,整合教學內容,培養職業素質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化建設的進行,不僅要求廣大職工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主人翁精神。而財會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國家的財務制度、財政法規是否能夠貫徹執行,更是關系到國家資金財產物資能否安全完整、能否正確使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專業知識的教學,結合專業特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所講的內容,引用一些現實生活中的違紀案例,讓學生去討論、判斷、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正確做法;可以從堅持原則出發,列舉一些敢于同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的案例,從正面引導學生。
三、加強課程建設,優化教學計劃,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在舉措
加強課程建設,優化教學計劃.根據專業課所需要的理論設置基礎理論課,由公共理論課和專業基礎理論課構成。基礎理論課的構建要以職業需要為依據,而不是從學科理論體系為出發點。根據能力結構,進一步具體制定出學生應掌握的實踐技能和實習內容與方法。實踐課的內容有的與基礎理論聯系實際關,有的與專業課相關,應將二大類課程有機地安排在一起,制定教學計劃。以職業工作的需要為中心,審定每門課程的必要性,確定每門課的內容范圍與重點,制定出每門課的教學大綱,指導編寫教材和教學.這樣教學計劃,重點明確,內容少而精,與原計劃相比,學生的課程和知識范圍有所減少,但從職業的內容看,實踐動手能力與職業工作知識能力得到有力的加強,真正使學生了解生產過程和實際工作,保證學生達到培養目標和規定的要求。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認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為學生的勞動就業和創業也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在這一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素質就是要把主導和主體科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舞。”這就要求教師民主教學,多為學生創造參與的條件與機會。我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爭辯,讓學生自己出題測驗,讓學生上臺講課等。學生通過參與教學,既掌握了知識,又體驗到老師上課的辛若,以后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同時為以后在工作和政治生活中積極參與打下了基礎。
五、強化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通過強化社會實踐走出一條:學校課堂——社會實踐——學校課堂——社會就業的職教路徑,組織學生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鍛煉。通過實踐鍛煉,讓同學們體會自己的職業特點,激發他們的職業新鮮感,保持對職業的興趣。職業教育強調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模擬實驗是一項實踐性教學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通過模擬實驗,學生可將自己置于現實工作中,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為畢業后盡快從事本職工作打下基礎。模擬實驗應在教師指導和示范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并做到單項練習和綜合練習相結合,集中練習和分散練習相結合。通過教師的指導和示范,既能讓學生獲得規范化的技能動作,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會計教學中,筆者以實際工作中典型的經濟業務為主,將學生分成六、七人一組,將每組成員分為出納、會計、審核、采購等職務,輔導他們完成從建賬到編制報表的整個實習過程,實驗中每隔一定時間還變換職務,讓學生熟悉各環節的業務,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另外,筆者還經常帶領學生深入工廠、車間,讓學生真真實實地體驗生活,自己動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導學生應用所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有了這樣的經歷,踏入社會就不會有那種陌生感和沉重感,更不會感慨:校之所學,無用之學。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都會隨之發生相應的改革,對于如何在財會教學中扎實推進素質教育這一問題相信會有更新的辦法和內容等待我們去探索。
參考文獻:
[1]趙中建: 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周峰著: 素質教育—理論操作經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3]恒珍琪: 淺談提高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效果[J].職業技術,2006.10
[4]趙中建編: 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M].教育科學出版社
[5]周峰著: 素質教育—理論操作經驗[M].廣東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