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世博經濟效應越來越顯示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正確性,并印證了許多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觀點。通過對世博經濟現象的深入解析,印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的若干觀點。
[摘要]世博經濟經濟全球化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一、世博經濟是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全球化思想的集中體現
世博經濟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表現。經濟全球化在世博經濟中體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 經濟信息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全球化的物質基礎。世博是人類溝通信息,進行科技、文化、經濟等全方位交流的舞臺,也是科學技術頻頻誕生的搖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世博過程中,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觀眾不僅可以親身來到世博園場館進行參觀,更可以通過網上世博,足不出戶就可以參觀各國特色場館。曾有觀點認為,知識也就是科學技術創造價值,而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價值,勞動是價值和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似乎這是矛盾的。其實不然,知識確實在增加價值,但知識是人類精神生產勞動的成果, 勞動創造價值的馬克思主義觀點仍然是科學的。科技是生產力的觀點再次得到了印證。
第二,國際組織日益健全。經濟全球化要求消除阻礙商品在國家間流動的壁壘, 以國際組織來監督協調。世博會主辦方作為一個跨國界組織,即負責協調管理世界博覽會的國際展覽局,英文簡稱為“BIE”。國際展覽局成立于1928年,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其章程為《國際展覽公約》,其宗旨是通過協調和舉辦世界博覽會,促進世界各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交流和發展。正是這類全球組織機構的存在,極大促進了世界各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
第三,市場經濟全球化。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推行市場經濟,實行改革開放, 與世界經濟接軌。世博經濟之所以能夠讓人趨之若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場的統一,消除了壁壘,實現了世博經濟向國內經濟滲透,才向國際經濟延伸的世界格局,極大促進了地區間物質經濟的交換和精神文化的交流。世博經濟的欣欣向榮很好地向我們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全球化的觀點。
二、世博經濟體現的社會主義制度性優勢
世博會已經有百年歷史,但是本屆世博會卻創造了世博會歷史上的多項第一,整個世博會令人嘆為觀止,所帶來的世博經濟效應可謂空前絕后。是什么能讓發展中的中國在世博會舉辦的成功度上甚至超越了老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呢?這里不得不說,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主要原因。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主要體現之一。整個世博會籌備過程復雜、工程浩大,資金龐大,遠遠不是一兩家跨國公司,或者一兩個部門就可以承擔運作的。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政府充分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有效調動了各種社會、經濟資源參與世博建設,以政府資金作為主導,引導大量社會資金、技術、工程和人力資源投入到世博建設中來,創造了世博經濟的奇跡。整個世博會期間預計將有200萬志愿者,接待游客人數超過7千萬人次,僅在工程建設階段,世博工地每天都有近10萬人的勞動者大軍在進行建設,想要協調理順如此龐大的人員隊伍,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社會制度是不可想象的。
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之二,表現在對經濟利益的社會化分配上。多方參與合作,必然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其中,占據主體的普通大眾也享受到世博經濟的成果。經濟利益關系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核心。馬克思講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只有對那些影響人的行為的利益因素進行徹底的透視,才有可能對經濟現象作出合理的說明。
三、馬克思主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的偉大詮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過來影響經濟基礎。世博會是人類文明史的盛宴,而世博經濟是世博會催化的產物。世博會的主體是人類文明交流的舞臺,是世界各國展現民族風貌、科學技術、經濟發展、人文思想的共有平臺。本屆世博會有近200個國家,50多個國際組織和18家大型企業展館對城市這個概念進行詮釋,陣容空前、規模龐大,僅場館建設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因此,舉辦世博必須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否則如此規模龐大的世博會就不可能能夠舉辦起來,更不用說舉辦規模如此之大,如此之成功;而這樣一個文化平臺,卻對世界各國經貿交流,物質傳遞,科技交流提供了巨大契機,同時,在舉辦過程中的設計施工建設以及本身的產品線為參與各方提供了經濟資源,進而整合形成了世博經濟。
四、世博經濟反映出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并不是一層不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也隨之變化向前發展。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仍然是科學的,具有普遍意義。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類改造世界(自然)的能力,即生產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生產力也在不斷提高,這就意味著,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同時,也意味著,一旦人類不能按照自然規律使用生產力,就將遭受自然的報復。
本屆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反映人們正確看待自然,看待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世博經濟的一大特征就是綠色世博、環保經濟。世博會的舉辦,迎來了世界環保經濟的大發展,使得人與自然能夠更加和諧。生產力是一柄“雙刃劍”。運用得當將造福于全人類,運用不當將成為人類的禍根。世博環保經濟的大發展,正是人類對生產力的運用有了越來越清醒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陳燮君 劉健:世博與藝術[M].東方出版中心,2009.
[2] 吳敏:世博與科技[M].東方出版中心,2009
[3] 上海世博局主題演繹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會主題解讀[M].東方出版中心,2009
[4] 沈璐瑤: 世博會影響下的上海經濟與產業發展[J]. 經濟研究導刊, 2007 年第 1 期 總第 8 期
[5] 吳聯群: 2010年世博會對上海經濟的影響分析及探討[J].中國經貿,2009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