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我國企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近些年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失控現象越來越多,使得研究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問題更為有必要,本文主要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完善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問題對策
內部控制是隨著企業為滿足自身內部管理和外部需要而逐步建立完善起來的一套自我監督、自我檢查、自我調整的系統,是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完善的必然結果,內部控制有利于促進企業的有效經濟管理,有利于保護企業的財產安全完整,有利于保證企業對外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報告信息,有利于保證相關政策法規的貫徹執行。
一、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對內部控制錯誤的認識。我國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錯誤認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將內部控制錯誤的理解為內部會計控制,僅將內部控制局限為會計控制,忽略了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營運管理等企業各個方面的控制;其次是重制度、輕執行,一些企業錯誤的認為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越多越好,將重心置于書面的內部控制 制度,有甚者直接抄襲別人的內部控制制度,而忽略了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最后是認定內部控制制度一成不變,內部控制制度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制度,而一勞永逸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不具有時效性的。
2.缺乏風險管理意識。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多,除企業不可控的風險之外,企業還面臨著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主要是指企業生產經營出現的問題所帶來的風險,如產品質量問題、成本提高或技術落后問題;而財務風險是指由于企業投資、籌資等業務活動出現差錯帶來的風險。風險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忽視風險管理,缺乏風險控制機制,企業極有可能在面臨風險時遭受損失。
3.忽視了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內部審計的作用在于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是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是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要真正發揮對內部控制的再監督作用,就必須保證其獨立性。而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企業干脆沒有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內部審計部門的也沒有真正的獨立性,無法真正發揮其監督評價內部控制的作用。
4.缺乏內部控制的考核激勵機制。為了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企業必須制定內部控制的考核與激勵機制,以保證內部控制的各項控制措施得到實施。而我國目前,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較大的薄弱環節就是針對內部控制沒有健全的考核與激勵機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即使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也很難完全得以實施和發揮作用。
5.企業內部缺乏協調機制,權責不清。內部協調機制是企業內部信息通暢、內部控制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內部協調機制要求各個部門分工明確、權責明晰,做好分內工作并積極配合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而目前我國企業內部協調不暢現象極為普遍,部門分工不明確、責任來了互相推卸,找不到責任人,盲目追求部門的利益最大化,這些都是源于企業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和協調機制。
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1.努力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內部控制環境直接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執行和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是其他內部控制要素發揮作用的基礎。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應做到:一方面,領導層要重視內部控制,加大內部控制的宣傳力度,企業管理層的重視是內部控制得以順利實施的先決條件,而內部控制理念和內部控制意識的普及是企業各個部門和所有員工積極配合內部控制執行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包括企業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和財務信息系統,信息系統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內部控制的執行效果。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主要從兩個方面來促進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首先,要優化產權結構,實現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權責明確,實現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間的權利制衡;其次,設置科學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明確各部門職責權限,實現不相容部門和崗位在權利和責任以及利益上的制衡,做到其相互制約、相互牽制和相互監督的效果,在企業組織結構中實現內部控制的權利制衡。
3.進行全面風險評估,強化風險意識。要使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處于不敗地位,必須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風險評估是指將企業可能面臨的所有風險量化處理,并依據可能對企業產生的影響排序,從而有助于企業確定其關鍵風險領域,并做好相關風險預防和管理工作。
提高風險意識是要求企業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管理系統,認真系統的研究企業的財務和生產經營數據,進行科學的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從而及時的規避和化解風險。通過風險管理查找內部控制中的不足和漏洞,及時進行修正和補充,以保證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4.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完善的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是內部控制的再控制,完善內部審計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到:一是要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與權威性,獨立性是指審計部門能夠自由和客觀的完成上級安排的審計任務,而不受其他部門或非直屬上級的影響,而權威性是審計對象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審計部門的審計,即無障礙審計。因此,內部審計部門應由董事會組織成立并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以此來保證其獨立性與權威性。二是要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業務水平,企業通過定期培訓和繼續教育保證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從而勝任審計工作。
5.加強內部控制的自我完善。要想保證內部控制的長期有效性,必須定期對企業內部控制系統進行評價,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執行效果,不斷的修正和補充,以期更好的達到內部控制的目標。因此,企業可實施CSA (Control Self Assessment)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方法,通過研討會的形式讓內部審計人員和各部門人員共同參與進來,不僅可以增強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還能發現內部控制中出現的問題,并通過與各部門共同商討完善內部控制,實現內部控制的自我完善。
參考文獻:
[1]周業勤 王嘯:美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發展及其借鑒[J].會計研究,2005(2)
[2]陳斌:企業如何加強內部控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