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依據國內專家對人民幣升值影響的探究,以及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自身特性,分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有哪些積極影響,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進出口貿易積極影響
一、近年來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1. 從自身角度來分析,人民幣升值是經濟發展的需要
貨幣是一國經濟實力的體現,一國經濟發展,綜合國力提升,其貨幣當然也就更強勢。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有更多的國家、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人民幣,用人民幣作為其結算貨幣、儲備貨幣或投資貨幣,那么對人民幣的需求就上升了,在人民幣供給一定的情況下,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
2.從國際環境來看,是發達國家不斷施加壓力的結果
最初對中國匯率問題施加壓力的是日本。2003年3月2日,著名的《日本經濟新聞》發表文章稱“中國向亞洲國際輸出了通貨緊縮”。日本政府認為中國向全球尤其是亞洲國家輸出了通貨緊縮。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有責任為穩定世界經濟做出貢獻,并為中國政府開出藥方,即讓人民幣升值。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積極影響
第一,中國鋼鐵工業已經成為了整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基礎性、支柱性產業。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過去出口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加外匯收入,但是隨著我國出口的競爭力和對外資的吸引力的不斷增強,貿易和資本順差越來越龐大,資本積累已經完成.低水平的出口產品結構已嚴重妨礙了產業結構的提升和國民福利的增加,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我國的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應向自主知識產權和擁有自主品牌轉變。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深加工產品成為加工貿易的必然趨勢。存在能源和資源消耗高、污染高、附加值低,停留在國際產業鏈條低端,主要依靠低價位競爭,貿易條件惡化等問題的企業如果不能及時改變就是應該被市場淘汰。
第二,有助于我國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人民幣升值促進我國企業及時不斷地開發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競爭力;促進傳統企業采用現在金融手段進行規避風險,煥發現代企業活力。這有助于企業養成隨時關注國際動態,及時防范匯率所帶來的風險,從而為企業進一步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奠定良好基礎。
第三,有助于改善貿易條件。國民財富外流,即必須出口更多的商品才能換回同樣數量的進口商品, 財富向外流失。1978—1994 年,中國人民幣名義匯率貶值了550%,在80 年代中期即出現通貨膨脹與匯率貶值的惡性循環,這種貶值增加出口的戰略必將惡化貿易條件,即出口價格指數越來越低,而進口價格指數越來越高,國民財富外流,國際經濟學上稱為“外貿貧困增長”。1993 年到2000 年中國整體貿易條件下降了13%,其中制成品貿易條件下降了14%,初級產品貿易條件下降2%.2003 年出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4.7,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為109.7,貿易條件指數為95.4%,低于上年的98.8%。貿易條件的惡化的原因與人民幣匯率低估有關。據宋國清計算,人民幣匯率升值5%,貿易條件將得到改善,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利用世界資源和我國國民福利增加。貿易條件的改善首先是出口產品價格在理論上隨匯率升值成比例提高,比如3 年之內人民幣升值30%,出口價格即提高30%,說不會打擊出口無人相信。
第四,緩解與主要貿易伙伴國的貿易摩擦。近些年來體現比較的是以“綠色壁壘”的手段限制貿易自由。由于我國的體育用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低廉,我國是遭到反傾銷訴訟和貿易制裁的大國,調高價格會減少此類的貿易摩擦,平衡與緩解各國的貿易矛盾。
三、對進出口企業如何積極應對人民幣升值的建議
第一,采用經濟學理論對產品科學調整定價。我國企業可以采用成本導向定價、需求導向定價法、競爭導向定價法。要綜合考慮相關的細分市場、顧客或最終用戶需求的多樣化、競爭者對新產品的定價可能采取的行動或反應、成本因素、市場營銷渠道策略。
第二,采用合理的金融避險手段。企業可以采用合理手段規避金融風險,如通過保值措施規避風險、進行外匯投資、適當提高產品價格、轉貸美遠期結售匯業務、掉期業務等。特別是在簽訂合同的時候要采用一籃子貨幣作為計價標準。我們注意到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一直在升值,但是兌歐元、兌黃金、對石油并沒有明顯的升值跡象。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美元的貶值。因此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三,拉動產品升級,努力優化出口商品的結構。我國進出口貿易企業的商品很多屬于勞動密集型商品,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議價能力差,在人民幣升值后便很難繼續經營。如果改革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進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競爭力,才能夠在逆境中發展壯大。扭轉“外貿貧困增長”的窘境。日本在簽署《廣島協議》后,經濟確實遭受了重創,但是日本的產品質量卻是在世界上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第四,實施“走出去”戰略。企業可直接去國外目標市場通過并購或建廠,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的成本下降。我國企業對外進行投資時, 以較低成本獲取外國當地的資源。并且繞開在中國本土生產向外出口這種方式可能面臨的貿易壁壘。既降低了降低生產又降低了交易成本。建立全球性的生產、營銷網絡, 造就出中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第五,優勢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同行業間成立行業自律組織。我國的進出口企業存在著小、多、散的現狀。只有優化重組才能實現資源的整合,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而對于某些企業確實存在的低價傾銷的問題,破壞的不僅是出口目標國的競爭秩序,更嚴重的是國內同行業的利益。成立行業自律性組織,對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及時向國家職能部門反映情況,切實做好政府和企業的溝通才是發展之本。
參考文獻:
[1]馮祈善向俊: 從購買力平價角度再議人民幣的升值.《決策參考》, 2007(4) :32-33
[2]易綱 范敏: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及走勢分析,《經濟研究》,1997
[3]徐其偉: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科技廣場》2007年(10):110-112
[4]張淑泉: 淺談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北方經濟》,2007年第3期: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