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選取了市場集中度、進入壁壘、產品差異化程度、利潤率、大規模企業的影響這幾個指標建立了我國汽車產業市場績效影響因素的回歸模型,對我國汽車產業集中度與市場績效的關系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產業集中度市場績效回歸模型
一、產業集中度與市場績效
從廣義上講,產業集中是指在特定產業之內,生產要素投入和產出被少數大企業所控制的程度。從狹義的角度看,產業集中是指在特定產業之內,市場銷售額控制在少數大企業手中的程度。
現代經濟學認為,產業競爭和壟斷程度極大地影響著這個產業的企業行為,從而影響產業的績效。人們一般認為以下三個因素與壟斷程度有比較確定的關系:企業的規模、市場容量和企業的個數。
產業集中度作為衡量市場結構的一個指標,與其他衡量市場結構的指標,如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化、行業壁壘等,互相影響、緊密聯系。下面將重點分析規模經濟、行業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三個方面。
1. 規模經濟。行業的規模經濟水平愈高,大企業的效率愈高,其競爭能力愈高,其市場地位愈強,從而大企業所占市場份額也就愈高,則產業集中度就愈局。
2.進入壁壘。貝恩將進入壁壘定義為:使潛在進入者處于與已存廠商相比不利競爭地位和使已存廠商能長期獲取常態利潤的因素。而斯蒂格勒認為進入壁壘是一種生產成本,這種成本是打算進入這一產業的廠商必須負擔的,而已在該產業內的廠商無需負擔的。
3.退出壁壘。退出壁壘是指某一產業的在位廠商不能賺取到正常利潤而決定退出時所負擔的成本,或者說是己經投入還未收回的那部分投資在退出時依然還不能收回,即沉淀成本。
市場績效是指在一定市場結構的基礎上,企業的市場行為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益分配等所達到的現實狀態。產業組織學對績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績效本身的評價,主要是考慮各產業及企業的績效高低問題,另一方面力圖通過研究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的關系,尋找出影響績效的各種因素,進而制定各種政策,采用各種措施提高績效。
二、變量設定與模型構建
本文選取以下指標來表示影響汽車產業集中度的因素,以市場績效為因變量,建立回歸模型,進行定量分析。
市場集中度用產業內市場份額前8家企業所占的份額之和表示,記為 。NEW代表進入壁壘指標,采用新廠商凈加入率衡量,計算公式為:[T期企業數目-(T-1)期企業數目]/(T-1)期企業數目。指標越高,表明市場進入壁壘越低。TEC代表產品差異化程度,采用歷年汽車產業職工中技術人員人數占總員工人數的比重來衡量。產品技術改進和質量提高的速度越快,產品差異性越大。PR代表利潤率,銷售利潤率高會吸引新的廠商的加入,導致市場規模的擴大,產業集中度降低。NUM代表大規模企業的影響,大規模企業的數量采用各年度年產量大于5萬輛的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增量來表示。
根據以上的指標,建立我國汽車產業市場績效影響因素的回歸模型:
其中,EP代表市場績效;為系數(i=0、1……5);代表市場集中度;NEW代表進入壁壘;TEC代表產品差異化程度;PR代表利潤率;NUM代表大規模企業的影響;ε為誤差項。樣本根據2000年~2006年《中國汽車工業年鑒》整理得出(表略)。
三、模型檢驗與結果分析
運用Eviews軟件對方程進行分析,在初始結果中,擬合優度R2=0.870463,表明方程擬合的很好,當顯著水平為0.01時,F值為8.12,總體顯著性較好,模型最終的檢驗結果如下:
EP=51.6843+0.7058CR8-2.2498NEW-5.1654TEC+3.8548PR-3.0387NUM
t=35.516536.57431-4.26765-6.328736.86243 -4.43186
DW=2.53128F=26.98765R2=0.93486
從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到市場集中度與市場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高的產業集中度容易獲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從而通過較高的效率獲得高額利潤。銷售利潤率和產業績效同樣是正相關的關系,且影響力比較顯著,它的提高會促使大的企業集團提高生產效率,擴張生產規模,形成較高行業壁壘。
其他三個因素和市場績效呈負相關關系,新產商凈加入率指標越低,說明產業的進入壁壘越高,企業對現有市場有較強的控制力,市場績效就越大;產品差異化程度說明市場內的企業都采用市場差異的戰略來搶占市場,使產業的績效降低;汽車產業屬于規模經濟顯著的產業,當市場總體規模不變時,產業內大規模企業越多,少數企業控制市場的可能性越小,產業的市場績效就會下降。
四、政策建議
根據上文的實證分析,針對我國汽車產業市場集中度和市場績效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第一,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實行強強聯合。汽車產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產業,只有建立大型企業集團才能保證規模效應的發揮。要鼓勵優勢企業去兼并劣勢企業,實行資產重組,或實現優勢企業的強強聯合,但這種聯合應該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政府不應過多地參與。
第二,適度構建政策壁壘,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我國汽車產業規模相對分散,面對跨國公司的激烈競爭,規模小、技術力量弱、低效率企業的過度進入將導致市場競爭過度分散,應加強對汽車產業的準入管理,對企業的生產規模、技術水平、質量標準設定準入條件,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促進適度集中的市場結構的形成。
第三,依靠科技創新,創建自主品牌??萍紕撔率俏覈嚠a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造成了汽車產業的總體利潤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經濟實力不夠,對研發投入過少;另一方面由于科技開發力量過于分散、形不成合力。加人WTO之后,國外高品質汽車對我國汽車市場的沖擊很大,只有提高產品質量,創造自己的品牌,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才能有效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市場集中度,改進市場績效。
參考文獻:
[1] 中國汽車工業年鑒編輯部.中國汽車工業年鑒,1996~2006
[2] 許輝:我國汽車工業進入壁壘與進入壁壘失效研究[J].管理世界,1999(5)
[3] 曹建海:我國汽車工業過度競爭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1998(12)
[4] 賈國璽:汽車產業的進入壁壘分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