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但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面臨眾多挑戰和機遇,尤其是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所以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就我國中小企業當前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國中小企業應對融資難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 中小企業 融資 SWOT分析 發展對策
中小企業已經占據我國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在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科技創新,解決城鎮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是保增長,保民生和保穩定的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得益于中小企業的快速增長,但是,近年來,從微觀層面看,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正在受到擠壓,中小企業融資難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經營上的困難也不斷增加,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其中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從中小企業內外部環境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討其融資難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對策。
一、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開放經歷了30年,我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石和活力源泉,成為中國企業體系中最具創新性的增長極,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繳稅額為國家稅收總額的50%,提供了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同時對GDP和出口的貢獻已經占到三分之二,同時中小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力軍,發明專利占全國專利總數的66%,下表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在生產總值,出口,稅收,就業方面的重要貢獻:
從該表可以看出我國中小企業已經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持力量,承載著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任務,中小企業主要生存和發展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單位投資容納的勞動力和單位投資新增加的勞動力要明顯大于大型企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無論在質還是在量上將有更大的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地位在將來也得到不斷提升。
二、中小企業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Strengths)
中小企業在我國改革開放中迅猛發展,已經占據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已經凸顯“經營機制靈活,適應市場變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就業與地方財政貢獻大”等經營優勢。
(1) 市場經濟主體中,中小企業數量站絕對多數。
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資產總量,工業總產值,年度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值,職工就業人數分別接近或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中小企業以其經營靈活,沉沒成本小,形式多樣等優勢,為大量新型技術的試用,推廣提供了便利條件,是大型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補充。
(2) 中小企業與地方經濟發展相一致,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中小企業在地方經濟增長的速度明顯超過大型企業,結合當地經濟發展,資源與市場,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正在逐步增強。中小企業適應市場轉變,不僅提供多種產品和服務滿足人們的需要,而且在觀念轉變,組織創新等方面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最活躍的基礎性力量。
(3) 中小企業是創造就業的機器,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不僅穩定就業而且為國家的在社會保障方面減少了財政開支,從而使全社會的穩定就有了物質保障。中小企業在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也在為社會和國家提供稅源,提供了約50%的穩定財政收入。是穩定地方財政收入的基礎,任何地方中小企業發達,其經濟就活躍,地方財政收入也會隨之增加。
2.劣勢分析(Weaknesses)
(1) 管理機制不科學,信息透明度較差
目前中小企業絕大多數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財務管理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缺乏審計部門承認的財務報表和良好的連續經營記錄,信息內部化,不透明,無法向金融機構提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從而為其貸款帶來困難。
(2) 普遍缺乏抵押品,還款來源難以落實,信用等級低
商業銀行往往要求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擔保或抵押品,而中小企業多為租賃經營,自身積累少,抵押能力少,致使還款來源難以落實。另外,我國60%以上的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是3B或3B以下,很難償還貸款本金,不良貸款率明顯高于大企業,使得銀行的信貸資金風險度加大,降低了其融資水平。
(3) 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一些中小企業的發展是以資源高消耗和環境高污染為代價取得的,給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對這類小企業,商業銀行一般嚴格控制對其發放貸款,如宏觀調控對一些行業尤其是對耗能高,環保條件差的“小鋼鐵,小水電,小水泥”的明文限制,是商業銀行的貸款發放明顯收斂。
3.威脅分析(Opportunities)
(1) 狹窄的直接融資渠道
一般來說,對于正處在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來說,外援融資中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門檻太高,而國內的中小企業板才剛剛起步,資本市場容量少,三板市場和風險資本市場都還在醞釀之中,因此,要想解決中小企業外部融資,就必須考慮擴大直接融資渠道。
(2) 社會信用環節比較滯后
我國企業信用制度在短時間不能完全建立起來,又缺乏資信評估等中介服務,在信用環境不健全的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對貸款條件設置越來越嚴,交易成本也居高不下,極大地影響了資源配置的效率,由于銀行無法對眾多中小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為防止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一般拒絕中小企業的融資申請,使其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面臨融資難的局面。
(3) 缺失的信息發布環節
目前,我國經濟數據的共享,傳播和發布十分不暢,對市場供求信息,產業特征和市場行情的把握程度向當低,銀企雙方只有獲取充分的信息,才能提高防范市場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如何建立健全社會公共信息發布,將銀行與企業微觀經營與宏觀經濟聯系市場供求信息和產業發展同期緊密相連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4.機遇分析(Threats)
(1) 中小企業在在不同地區需要平衡發展的趨勢,為中小企業提供潛在機會
我國地區幅員遼闊,按照經濟地帶劃分,中小企業數量東部占45%,中部39%,西部16%,而相應的總產值東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僅占8%,這說明中西部發展中小企業的潛力還很大,中西部資源豐富,是中小企業以推動特色經濟為發展重點的最佳切入點。
(2) 政府政策鼓勵,提供了好的經營環境。
目前,從政府行為角度,正在積極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社會環境,以《中小企業促進法》為核心,開始制定制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性規定,另一方面著力構建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優化中小企業成長環境,積極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三、對策和建議
1.積極搭建銀企溝通平臺。
建立銀企合作的長效機制,通過各種中小企業銀企洽談會,項目推薦會等促進信貸資金與企業和項目的有效銜接,有效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各級人民銀行和中小企業職能部門建立協調溝通機制,及時分析研究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協調解決銀企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共同推動地方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實現銀企高效合作,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水平。
2.建立銀行與擔保公司合作的聯盟
中小企業即使有地產抵押,由于行業限制,銀行無法經營,只能折價出售,,如果銀行可以積極尋求與擔保機構合作,因為專業擔保公司不存在這樣的限制,可以再發生代償時,接收房產,自己經營,正是專業擔保公司的各種風險防范措施的運行,最大限度的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另外很多中小企業還處于成長初期,缺乏資金援助,如果銀行能夠抓住這一機遇積極發展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不斷進行金融創新,將會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為中小企業貸款提供便利,也實現銀企雙贏。
3.采取多種風險補償措施
中小企業擔保中心提出的貸款的20%由銀行承擔,銀行可以再接受條件的同時,也要求企業為這20%的貸款提供抵押擔保,銀行與中企機構合作,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共同投資中小企業,提高業務利潤率,或者允許適當提高對中介機構的貸款利率,由中介機構向企業進行投資,以使銀行在共擔風險的同時,可以取得取其相對應的收益。
4.推進中小企業集群融資
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集群,產業集群整體的規模很大,市場勢力很強,集群內的人才豐富,信息多,資源可共享。增加了信息的對稱程度,改善了風險收益的對稱性,提高了中小企業的信用,加大對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政策性支持,在產業集群內組建政策性中小金融機構,成立中小企業集群基金,有利于提高融資水平。
四、結束語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依然面對眾多挑戰和機遇,中小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完善發展自己,積極尋求與中小銀行合作,拓寬融資渠道,盡力提高良好信用制度,認清形勢,揚補不短,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獲得長足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柏寧:《中小企業融資實務與創新》 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211~213
[2] 孔德蘭:《中小企業融資結構與策略》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14):290~292
[3] 黃泰巖 秦志輝:《中小企業熱點研究》.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8):42~45
[4] 程劍明 孔曉嶺:《中小企業融資》.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3):16~19
[5] 成思危:《中小企業融資創新與信用擔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7) 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