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實踐中有些財務指標存在著不盡完善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所以,改進和完善財務評價指標,建立與企業經營環境相適應,體現企業戰略經營管理要求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關鍵詞] 財務指標 財務評價 經營管理
財務評價是從企業角度出發,使用的是市場價格,根據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現行價格體系,分析計算項目直接發生的財務效益和費用,編制財務報表,計算財務評價指標,考察項目的盈利能力,清償能力和外匯平衡等財務狀況,借以判別項目的財務可行性。運用財務評價指標反映特定條件下抽象的數據信息,具有不容置疑的局限性,因此,在運用財務評價指標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判時,必須考慮以下問題:
1.發展性財務指標。反映的只是特定的時點的財務狀況,屬于歷史性的數據,當人們獲取這此財務信息時,已經時過境遷,只有參考價值。評價時,我們應當把財務評價指標顯示的數據與企業財務報告期至評價期之間的變化結合起來分析,避免評價失誤或作出不恰當的決策。
2.調節性財務評價指標。對企業未來的經濟活動有多重影響,因此,企業管理當局往往虛飾財務情況,偽造財務評價指標,欺騙投資者、債權人和企業有利益關系的人士。評價時,要詳細地觀察財務評價指標計算基數的變化規律,排除不正常因素的困擾。
3.變值性財務評價指標。計算基數都是按歷史成本核算而得的,一般都未能考慮物價變動因素影響值,當市場物價頻繁變動的情況下,其現實性較差,評價時應該十分重視這一點。
4.方法性會計核算的方法。在現行制度有一定的選擇性,各企業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同等條件下相同的財務評價指標的指標值也不盡一致。例如:兩個經濟情況相同的企業,結果存貨周轉率就是兩個結果。因此,不能將會計核算方法不同的企業的財務評價指標作簡單比較,否則無實際意義。
5.潛在性財務評價指標。可靠程度有賴于會計核算資料的質量,如果會計核算資料與實際情況相背離,財務評價指標值必然不可信。要想獲得準確的財務狀況信息需作些深入實際的調查核實。
6.辯證性財務評價指標。財務指標是靜止的數據,只能作為重要的財務信息,不能神化其作用。利用財務評價指標評價企業財務狀況時,還應進一步考察現實的經濟前景以及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結合趨勢分析,通過綜合判斷,作出恰當的結論。
企業財務評價指標應建立在科學性、現實性、完整性的基礎上,筆者認為:現行企業財務評價指標應從下列方面加以改進:
一、調整財務評價指標結構
在現有財務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增加資產周轉率、營運資金周轉率、營業利潤率、資產貢獻率、凈資產收益率五項指標,刪除資本金利潤率、銷售利稅率兩項指標,從而形成較全面地滿足評價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營運能力(資產周轉率、營運資金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獲利能力(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貢獻能力(資產貢獻率)需要的指標體系。
1.資產周轉率。反映企業整體資產的利用程度。資產周轉率能從整體上顯示企業資產的運轉情況,比率越高,說明資產利用效果越好。它能彌補存貨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的局限性,更準確地說明企業營運能力。
2.營運資金周轉率。反映企業營運資金的利用效果。營運資金周轉率能表明企業擁有的營運資金實現營業凈收入的程度,其數值越高越佳。它能促使企業在特定的資金條件下,充分發掘內部資金潛力,最大限度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切實緩解資金供求矛盾,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3.營業利潤率。衡量企業營業收入的收益水平。營業利潤率能充分說明企業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程度,揭示經營管理者的實際工作業績,利于分析企業的內部潛力,調整經營策略和合理使用經營管理人員。
4.資產貢獻率。衡量企業占有資產對國家的貢獻程度。資產貢獻率中的稅、費、基金總額應包括企業向國家繳納的各項稅、費、基金。這項指標能清楚地闡明企業對國家作了多大貢獻,有益于國家不斷完善發展戰略,給企業較為適宜的環境,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它彌補了銷售利率指標的欠缺。
5.凈資產收益率。衡量企業凈資產實際獲益程度。凈資產收益是所有者最關心的財務評價指標,因為凈收益(稅后利潤)是他們投資的最直接的經濟動因,這對其今后的經濟決策有著重大影響。一般來說,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越好。如果高于市場利率,對投資者來說是有利的,反之則不然。
二、規范財務評價指標口徑
如前所述,有些財務評價指標的子母口徑不一,自相矛盾,應當作些合理的調整。應收帳款周轉率的子項,宜用回收應收帳款總額替代賒銷收入凈額,這既能保證指標計算科學性,又能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成本費用利潤率,不宜用利潤總額作子項,而應用營業利潤總額代之,使分子分母同口徑,剔除不可比因素,保證財務評價的有效性。
三、嚴密財務評價指標計算
財務評價指標中的平均數,均應考慮各月末數值變化的實際情況,用期初、期末和期內各月末數加權平均方式計算,不可草率。至于速動資產的計算,則宜采用“速動資產=貨幣資金+短期投資X應收票據+一年內到期長期債券投資十其他速動資產”的算式進行,使之更加切合我國的經濟情況,避免那些不具備速動資產基本要素的資產混淆人們對速動比率的分析,保證指標值具有良好的靈敏度。
四、設置財務評價輔助指標
在修改財務評價體系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可先保持現有的指標格局,將資產周轉率、營運資金周轉率、營業利潤率、資產貢獻率、凈資產收益率等五項指標列為財務評價的輔助指標,作為財務評介系統的補充。另外還應注意到,勞動者是企業經濟活動的主體,不該忽視其在創造社會財富中的重要作用,亦可將人均效益指標(一般宜設置:人均實現營業凈收入、人均實現利潤、人均貢獻值、人均實現凈現值(稅后利潤))列為企業財務評價指標的輔助系統。在機械化程度、作業條件、管理水平、市場機遇基本相同情況下,效益越高,企業越興旺發達。
參考文獻:
[1]王俊強:《人力資源管理的六大發展趨勢》,《企業研究》,2005年第1期
[2]周 寧 王 旭:《對技術型無形資產評估的思考》,《企業研究》,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