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對農村信用社進行了解的同時,看到了農村信用社體制中的一些問題,比如體制定位不明確、管理水平較差、產權不明確、監督不通暢等問題,并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有關觀點,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使農村信用社的體制改革能夠深入的貫徹執行,真正的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更好的解決人們群眾生活中的資金需求,更好的為人民群眾服務。
[關鍵詞] 新制度經濟學 農村信用社 體制改革 改革方向
概述:農村信用社是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擔負著進行資金配置的重要任務。農村信用社作為金融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為農村的經濟生產提供資金以及生產物資,提供農村企業的資金補給,為城鎮經濟發展注入力量,通過彌補農村生產中資金不足的問題,來促進三農的實施,促進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鑒于農村信用社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應該按照新制度經濟的理論從全方面進行體制改革,促進問題的解決,謀求農村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一、農村信用社的體制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農村信用社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體制問題,信用社的體制直接移植到農村,忽視了農村金融的特殊性,可以清楚的看到經營主體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使各方面不能夠和諧的統一,這些深層的問題都導致了農村信用社的改革異常艱難,這些是我們需要深入分析并解決的問題。
1.農村信用社體制定性不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農村信用社的起源是作為一種合作組織出現的,是社員采取自愿加入的手段來組織生產的,但是在實際的經營運行中,管理人員是通過任命的方式進行的,農民參與到信用社的經驗管理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發揮,加之政府部門決策思路不清,使農村信用社的體制的定性不能夠得到明確的確定,致使有關的條例難以自圓其說,長期處于非官非民的尷尬狀態,缺乏有效的監督。
2.監管缺失,法人治理結構的形式健全但是實質上的功能得不到發揮,因此新一輪的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在管理中可能會出現了內部控制失控的局面,繼而是有效治理結構的缺失,我國的農村信用社是由商業銀行的監管部門管理,有時會由于體制的不暢通導致的信息反饋不暢資金核算繁瑣的現象,在加上其他的一些監管部門管理不自由,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管理機構,也沒有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風險防控機制,依舊是沿襲了舊的管理和運行的模式,不能發揮出很好的監督和促進作用。
3.體制中管理和運行因素缺乏創新意識,不利于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穩定發展。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要求,法律規定等外生制度要通過一種漸進式的內生制度來逐步的定性和發揮作用。信用合作社發展了很多年,對政策金融和商業金融的有著很強的依賴,農村信用社處在比較被動的地位,沒能夠突破路徑上的依賴也就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合作化,經營運行靠上層智慧,使得基層的創新意識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加快推進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的意見方向
1.探索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的新模式,發揮市場調控的能力。因為農村信用社的體制改革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結合現在的困難,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采取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創新,積極探索發展的新模式,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之一有形的規則與無形的觀念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才最能發揮作用,無形的觀念要比有形的規則更長久。所以農村信用社應當自上而下的建立起適合當地實際的模式,減少政府對金融的直接干預,而是要從加強調控的角度做總體的統籌,在宏觀上加強監管加強立法,只有順應群眾的觀點,才能反過來促進信用社的管理運行,這才是一條好的思路。
2.完善對農村信用社的各方面的監管。針對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問題,需要農村信用社加強對資金和管理運行的監管。 一是加強社會監管,通過社會審計機構、監督機構、律師事務所等各方面的評估,可以更加獨立公正的說明農村信用社的效益和服務管理問題,對于不合規定的、非法的、滯后的情況能夠及時的調整、發現和制止。二是加強中央銀行的監督管理,這屬于一個總的調控機構,對于化解金融風險、檢查信用社的資金運行情況、監督其服務和管理是很直接的。三是加強內部的監管,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科學的內部的調控機制,建立監理制、投票決策、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制度等,不再是一個人做主,而是多人依靠信貸管理制度、稽核監督制度、崗位責任制度等參與到監督和管理過程中,避免資金的流失,提高工作的效率。
3.加強制度創新,實現金融機構多元化。針對經營管理落后,發展沒有動力的情況,急需加強管理創新。一是可以將加強農村資本的市場準入,通過民間的資本規范化可以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金融創新的主體。二是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將產權劃分,還要鼓勵基層農民建立自己的互助合作的金融組織,無論是農民還是工商業者只要是遵守章程,并且有一定的資金都可以加入到社員的行列。三是最直接的一方面,隨著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存貸款業務已經不是單一的需求了,保險、基金等業務開始活躍起來,農村信用合作社據就是要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多方面的經營,拓寬農村信用社的盈利范圍,同時也更好的群眾謀求一條新的投資理財方式。
4.優化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因為農村信用社的產權模糊不利于提高整個行業的經營管理質量,因此要讓農民參與到產權的經營中,農村信用社的產權經營模式要按照省級聯社、縣級聯社(一級法人)兩級法人并存的模式,在農村信用社改革過程中,可以引入競爭的機制,讓多種資本參與到產權的劃分中,可以通過股份轉移并購來組織資本,把農村信用社的活力發展到最大的限度。
結語:綜上所述,農村信用社在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需要各方面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的通力合作,深化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勁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閆朝霞:農村信用社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若干設想 經濟師2008,\"\"(4)
[2]陳雪飛:農村信用社制度: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
[3]孔少飛:關于完善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體制的思考 - 學習論壇201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