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業競爭力
一般來說,競爭力是指一個行為主體與其他行為主體競爭某種(些)相同資源的能力。根據邁克爾波特關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定義,產業競爭力是指不同區域經濟主體在某一產業內相互競爭產業發展資源的能力,取決于區域主體的產業基礎及制定產業政策、調控產業結構等主觀經濟行為,體現為區域產業整體效益的提高和其所屬區域整體產業資源配置的合理化。
蘇忠偉等認為城市旅游競爭力是指在旅游產業本身素質和城市旅游環境的綜合作用下,通過旅游企業在旅游市場上銷售其產品而反映出來的持續發展壯大的能力。孫萍認為城市旅游產業競爭力是指在旅游產業本身素質和城市區域內旅游環境的綜合作用下,通過旅游企業在旅游市場上銷售其產品而反映出來的持續發展壯大的能力。所以,城市旅游競爭力是一個城市在旅游環境營造、旅游資源開發、旅游市場開拓、旅游管理創新等領域與其他城市相比,形成比較優勢的綜合能力與素質。
二、杭州旅游業競爭力綜合評價
本研究選取2003年至2007年五年的數據,通過因子分析法對杭州旅游競爭力進行縱向分析,計算各年度的競爭力得分,并進行分析與評價。數據主要來源于 《杭州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旅游統計年鑒》、《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浙江省旅游概覽》等刊物。
1.城市旅游發展業績
經過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和因子分析處理,提取3個公因子后,累積的方差貢獻率達到95.685%,總體上說明原始指標眾多信息已被充分提取。公因子1在全年旅游總收入、旅游接待總人數、旅行社數量上具有較高載荷,綜合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旅游發展業績,命名為規模質量因子 ;公因子2在國際旅行社比重、旅行社收入、旅行社上交稅金、星級飯店上交收入上具有較高載荷,從側面反映了城市旅游企業的業務情況,命名為旅游企業質量因子 ;公因子3在第三產業占GDP比、平均停留天數重上具有較高載荷,綜合反映了城市服務業的發展程度,命名為第三產業發展因子。
2. 城市旅游生產要素
對城市旅游生產要素的分析提取2個公因子后,累積的方差貢獻率達到86.461%。公因子1在地方居民儲蓄年末余額、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4A級景區數量、會展場所數量上載荷較高,反應了政府對發展旅游的支持力度和資本、旅游資源豐富程度,命名為政資因子;公因子2在影劇院數量、旅游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方面具有較高載荷,反應了文化、人力資源,命名為人文因子。
3. 城市旅游發展支持條件
提取綜合支持因子后,累積的方差貢獻率達到86.929%,說明該公因子已很好地代表城市旅游發展支持條件。加權計算出城市旅游發展支持性條件的綜合得分值,
三、持續提升杭州旅游業競爭力的對策
1.認清旅游與經濟的關系,明確產業定位
區域經濟實力對旅游競爭力有重要影響,可見城市旅游業不僅依附于城市經濟的發展。旅游從產生時期極少數人的消費活動發展成現代的大眾旅游,其根本原因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消費水平提高的結果。一個城市經濟發展起來,人們有了多余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旅游動機才可能轉化為旅游行為,城市內部旅游需求才能更強烈;另一方面,一個城市經濟越發達,其發展旅游的軟硬件環境就越有利,開發節慶、會展、商貿旅游等活動才水到渠成。
2.加快旅行社發展
從旅行社數量、國際旅行社比重、城市百強國際旅行社數量、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數據可以看出,杭州國際旅行社的質量、數量都還不夠。對于旅行社來講,其線路的組織和產品的包裝,與旅游地的形象建立和推廣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國際旅游形象對杭州國際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它決定了今后旅游宣傳,產品設計的主導思想。杭州必須整合資源、搞好結合,推動旅行社走集團化、專業化、信息化、品牌化發展之路。
3.增加游客停留天數
從2003年至2007的游客平均停留天數可知,杭州游客的平均停留天數幾乎沒有增加。游客的停留時間與游客消費有直接的正相關關系,游客逗留天數的增加是旅游經濟發展的基礎。增加游客停留天數,旅游界應精心設計、巧妙布局,推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異彩紛呈的旅游線路。另外,還應加大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如五星級賓館,酒吧街,步行街,鄉村旅館等的建設,從大的視野上拓展會展旅游、商務旅游、度假旅游、戶外旅游的市場消費,這些有異于普通旅游的特種旅游,往往能讓游客停留更多的時間。
4.加快國際化建設
從全年旅游總收入、國際旅游收入、旅游接待總人數、接待入境旅客人數、國際旅行社比重等指標可以看出,長期以來國內游客在杭州客源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杭州旅游業國際化程度不高。杭州旅游國際化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加快城市環境的國際化,城市公共服務的國際化,完善旅游信息化系統,重視城市文化的特色化,語言環境的國際化,并面向國際市場推出新的旅游產品。
5.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到來,引來國內外的眾多游客。杭州的發展,歷來與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發展緊密相聯、息息相關。杭州可以利用類似機會,提高國際知名度,發展國際旅游城市。積極利用國內外新聞媒體、影視公司、互聯網、旅行社以及旅游產品推介會等多種形式,擴大杭州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保繼剛 楚義芳:《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陳志鋼:基于旅游綜合競爭力的旅游城市空間競爭研究[D]. 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 2004
[3]丁 蕾 吳小根 丁 潔: 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J]. 《經濟地理》,2006(3),第511-515頁
[4]范紅艷 李 燕: 河南省城市旅游競爭力研究[J].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第488-4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