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礦事故頻發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眾多文獻研究表明煤炭企業安全投入不足是事故頻發的重要因素,但并未提出根本的解決措施。分析了我國煤炭企業安全生產投入機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開征煤礦生產安全稅代替以“費”的形式籌集煤炭安全生產資金的方法,用法律的形式保障煤礦生產安全資金的投入,最大程度地確保其充分有效使用,保證人民生命安全和煤炭企業的生產安全。
[關鍵詞] 安全生產 投入機制 安全稅
煤炭企業除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制度、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確保安全投入、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推動安全科技進步、加強教育培訓、強化安全監察、查處責任事故等工作以外,開征煤礦生產安全稅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一、煤企上調安全費用現狀分析
西山煤電擬從2010年1月1日起,將安全費用由30元/噸提高至40元/噸,以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預計將增加其2010年原煤成本1.25億元。近期已有多家煤企上調安全費用。 資料顯示,靖遠煤電于2009年11月18日召開董事會,擬將煤炭生產安全費提取標準由原來的8元/噸調整為20元/噸,自2009年1月1日起實行。恒源煤電2009年12月15日公告,皖北煤電集團2009年度和2010年度安全費用標準按不低于33元/噸提取。 西山煤電表示,隨著公司各礦井采區的不斷開拓延伸,地質條件變的更加復雜,生產安全管理難度增加,煤炭安全生產投入不斷加大;同時根據國家煤炭行業安全生產標準的提高,需要更換和淘汰的安全設備也越來越多。
長期的安全投入不足,必然影響到我國企業的安全生產。有專家認為,煤企發生礦難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家安全基礎薄弱造成的。國家及企業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第一的意識并沒有在全國落到實處。 龔云華認為,這幾年國家出臺系列安全生產政策之后,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的井下設施有了很明顯的改善。他表示,他經常調研的國陽新能、西山煤電等上市公司的所屬煤礦,井下技術水平逐年提升,井下作業管理有序。相對而言,一些民營小煤窯安全狀況卻鮮有進展。
二、開征煤礦安全稅的可行性分析
筆者認為應從煤礦安全生產資金的籌集方式入手,加強煤礦的安全生產投入。而開征煤礦安全生產稅應該是解決該問題的一個有效政策措施。即國家向煤炭企業從噸煤中按一定比例征收稅費。這些稅費應上繳國家財政并由國家設立專門機構(如國家煤礦安全生產基金管理委員會)統一歸集和管理,并建立專項賬戶,嚴格控制,確保資金用于煤礦安全投入。
1.開征安全稅的經濟學分析
煤礦安全事故是一個負外部效應的典型案例。當煤礦安全事故發生后,通常是由政府和社會來買單,承擔安全成本,而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煤礦企業卻只支付少量的賠償費用,這些費用遠少于由于礦難給社會增加的不利成本。此時,企業的私人邊際成本低于社會的邊際成本。企業的生產活動是根據自己私人邊際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來決定的,在負外部效應存在的情況下,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會不惜以損害礦工生命和社會利益為代價來增加生產,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破壞和浪費。而這種煤礦安全事故產生的經濟學基礎是“市場失靈”,是市場本身難以解決的,它需要政府的介入。從經濟學角度看“市場失靈”是煤礦安全生產稅產生的基礎,而開征煤礦安全生產稅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式。
2.煤礦安全生產稅的征稅方式
在具體的征稅過程中,要區分不同地區煤炭企業的發展水平,實行差別稅制。對一些效益較低或是新建立的煤礦企業,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對其實行優惠稅率;而對一些效益較好的煤礦企業,在不影響起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適當提高稅率。
需要說明的是,對一些煤炭生產企業為追求超額利潤而進行無限制的超額開采的情況,國家可以更高的稅率同時對相關負責人征收適當的安全生產稅,限制這些企業和個人的冒險行為,并把稅收所得用到必要的煤礦安全投入項目上。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減少礦難,又可以增加國家煤礦安全投入資金。
三、煤礦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意識,繃緊安全這根弦不放松
1.要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要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促和諧,把安全生產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實。要強化安全生產意識,著力解決好安全生產意識淡薄、安全監管不到位等薄弱環節和問題。要加強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切實落實好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實現安全生產責任層層推動、層層落實。
2.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力度。煤礦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大安全設施投入力度,在企業管理、安全文化、人員培訓等方面加大投入,消除各類安全隱患。
3.全力加大安全生產工作力度。用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防范措施,確保企業安全穩定運行,要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認真查找自身不足,及時制定和落實安全隱患整改措施,全面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水平,堅決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發生。
四、結語
由于我國煤礦安全投入機制還存在國家對煤礦安全投入不足、煤礦安全費用使用范圍規定不全面,煤礦安全費用提取與使用缺乏有效監管等亟待解決的問題,開征煤礦安全生產稅代替目前大部分省市由企業自籌和部分省市以“費”的形式籌集煤炭安全生產資金,用法律法規的形式保障煤礦安全生產資金的投入,最大程度地確保安全生產資金的充分有效使用。同時,要加快煤礦安全生產稅立法進程,解決開征煤礦安全生產稅的有關技術問題和明確征稅的執行機構和征稅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虹橋:美國安全投入管理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煤炭經濟研究,2007,(3):76-78
[2]王書明:煤礦安全投入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08,(6):133-134
[3]李文俊:全國煤礦安全生產狀況分析及發展對策[J].中國煤炭,2001,(6):53-55
[4]樊賢勇:淺談國內煤礦安全生產現狀及致因分析[J].管理與財富,2008,(9):82-83
[5]朱智強 李中東: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導向性財稅政策缺失及對策[J].企業活力,2007,(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