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林權抵押貸款進行了分析,總結了林權抵押貸款推行的具體經驗,通過調查研究顯示林權抵押貸款是林業中金融支持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林權抵押貸款 金融支持
林權抵押貸款是指以森林、林木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林地的使用權,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借款。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的創新之處在于,它打破了長期以來銀行貸款抵押以房地產為主的單一格局,引入了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這一新型抵押物,使“沉睡”的森林資源變成了可以抵押變現的資產。
作為一項全新的貸款業務,林權抵押貸款尚處于探索階段,業務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在這個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對安徽宣城市轄區林業金融支持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林權抵押貸款如何具體推行
1.銀林對接合作,共同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構建以林權抵押貸款為主的林業融資平臺,開拓產業融資的新渠道。
目前, 宣城市轄內金融機構中,寧國市農村信用聯社 、廣德縣農村合作銀行、郎溪縣農村信用聯社、涇縣農村信用聯社、旌德縣農村信用聯社和工行宣城分行(寧國市支行)先后開辦了林權抵押貸款。2008年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為4695萬元。
寧國市農村信用聯社的做法:一是林權證是林權抵押貸款業務開展的前提。林權抵押貸款的程序是:先由當地的林業站確定借款人擁有的林權是否符合林權抵押條件,再由寧國市林業局林權流轉中心對借款人的林權進行評估、抵押登記,最后由農村信用社以林權評估價值的50%-70%為額度發放林權抵押貸款。二是農村信用社先行試辦林權抵押貸款。寧國市農村信用聯社先行介入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和市林業局聯合下發《關于開辦林權證抵押貸款工作的通知》,對貸款對象和基本條件、貸款期限和利率、貸款方式、貸款辦理職責和程序作出明確規定。辦法規定,林權抵押貸款的抵押物為人工用材林、毛(元)竹林、筍用林、經濟林,而生態公益林和禁伐區林不能用于抵押。調查顯示,僅2006年就發放林權抵押貸款31筆,計1800萬元。三是出臺多項惠農措施。針對林業投資回報期較長特點,寧國市農村信用聯社開辦的林權抵押貸款推出了三項新措施:一是放寬貸款期限,貸款期限可在5年以內;二是讓利于農戶、企業,利率實行優惠,低于該社同檔次貸款利率2個百分點;三是限時辦貸,規定借款人出具林權證后,經辦人必須在2個工作日內根據借款合同完成貸款的發放工作。目前,寧國市農村信用社與林業部門協作,已辦理林權抵押貸款40多起,貸款總額3000多萬元。2008年末, 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為1230萬元。
廣德縣也成立了森林資源評估機構,縣林業局與縣人民銀行聯合出臺了《廣德縣林木資產抵押登記管理辦法》。將基層林業工作站和木竹檢查站人員經費納入了2008年度財政綜合預算,為進一步創新林業綜合執法體系創造了條件。對經濟林產品、筍類產品、松脂類產品、胸徑5厘米以下的外松、雜柴也不再征收育林基金和維簡費。調查顯示:廣德縣農合行共向洪翔禽業等企業發放了林權抵押貸款9筆396萬元。
2006年郎溪縣農村信用社率先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試點,2006年發放貸款274萬元,2007年發放貸款355萬元,2008年已發展到十幾戶,貸款總額達到386萬元,期限在1-5年,利率維持千分之九左右.貸款額占抵押價值的50%以下,抵押價值主要是指林地上林木價值。
涇縣已完善出臺了《關于鼓勵全社會發展林業經濟的決定》、《關于規范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流轉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完善林權抵押貸款工作的通知》和《木竹采伐加工運輸管理辦法》等規章。2008年末,涇縣農村信用聯社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為1430萬元。
旌德縣進一步完善了《旌德縣林權流轉管理辦法》、《關于制定〈旌德縣林權流轉管理暫行辦法〉的實施細則的通知》、《旌德縣關于開辦林權證抵押貸款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成立了旌德縣林業服務中心,組建以林業綜合執法為核心的林業管理、執法、服務三大體系,并解決人員編制和經費問題。2008年末,涇縣農村信用聯社林權抵押貸款余額為720萬元。
2.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搭建林業企業信用擔保融資平臺,為林業發展開辟綠色通道。
此外,寧國市政府財政出資組建了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該中心與農村信用社合作,以林木資產(林權)抵押為反擔保,為有市場、信譽好、效益高的林農和林業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如2006年9月寧國市信用聯社與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簽訂了協議,對恩龍公司發放300萬元流動資金擔保貸款。
3.商業銀行突破行業限制,積極為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
寧國市恩龍苗木種業有限公司是從事林業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由于行業不熟,工行信貸政策一直是謹慎進入,2008年在全面掌握了企業經營情況后,寧國支行主動向上級行匯報和溝通,為解決恩龍苗木公司缺少房地產抵押的實際問題,寧國支行在全省工行系統首次采用以林權抵押的形式,向企業提供500萬元的資金支持,有效化解了企業臨時的資金困難。
4.世界銀行貸款支持廣德縣和郎溪縣林業發展。廣德縣1996年被評為“中國竹子之鄉”后,為擴大竹林面積,對農戶連片新造林面積符合條件的優先安排世界銀行貸款,累計發放世界銀行貸款2100萬元。世界銀行貸款造林項目,支持了竹林種植業,使竹林面積每年以2-3萬畝的速度遞增,促進了廣德縣竹業資源總量的擴大,推進了廣德縣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郎溪縣由省財政擔保的世行貸款,一期貸款由委托農行發放,總額200萬元,用于林業種植,期限五年,后來延長八年,對該縣林業建設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對安徽宣城市轄區林業金融支持情況的調查,我們發現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推行林業的金融扶持:
二、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成效顯著
1.拓寬了金融業信貸領域,優化了信貸結構,提高了信貸資產質量
林權抵押貸款這種符合林業特點的資產抵押貸款運行機制的建立,為金融部門搭建了一個新的貸款操作平臺。調查顯示,寧國市農村信用社發放的31筆林權抵押貸款中,至今沒有出現一筆不良貸款。
2.實現了“三農”融資中抵押資產的突破
林權抵押貸款的開辦,盤活了豐富的林業資源,延伸了<<擔保法>>抵押資產的范圍,不僅使林農和林業企業貸款擔保難問題迎刃而解,而且為破解整個“三農”融資難問題起到了示范效應,對緩解“三農”發展的資金瓶頸矛盾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3.開拓了產業融資的新渠道
林權抵押貸款使林權成為可變現的資本,這極大地促進了一大批林業投資者和詹氏、山里人等產品加工企業的成長。寧國市詹氏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農林土特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幾年來,寧國聯社向其發放林權抵押貸款近2000萬元。該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從過去的家庭作坊發展成為一個擁有資產2000萬元,年銷售收入2700萬元,利潤270萬元的規模型企業,并于2006年6月被評為國家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據調查,寧國市單位面積的活立木平均交易價較以前提高了2倍,宜林地使用權平均交易價提高了3.5倍,林農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從中得到了更多的經濟實惠。
三、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有待繼續深化
1.逐步形成“商業性信貸+商業性保險”有機結合的信貸投放模式
在商業性信貸上,應建立以林權證抵押為核心的“林農直貸、專業擔保公司保證貸款、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承貸、小額貼息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等貸款方式;在商業性保險上,鼓勵試點保險公司運用政府保費補貼與商業性保險相結合方式,積極探索完善森林保險產品,適當考慮降低保費,充分發揮保險對林業和金融信貸的補償保障作用。
2.建立激勵機制,促進林權抵押貸款的良性發展
一是加大誠信宣傳教育力度,積極推進農村信用村、鎮的創建工作,營造推廣林權抵押貸款良好信用環境。二是對貸款林農實施動態授信管理。對不改變貸款用途、按時歸還貸款本息、無不良信用記錄的借款人,可根據需要適度增加授信額度和貸款期限;對信用記錄較差的借款人,采取不予授信或取消原有授信額度。三是實施差別利率政策,對不同信用度的借款人實施不同的利率水平,引導林農講誠信。四是充分發揮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的激勵作用,支持農村信用社擴大林業融資,對林權貸款投放多的農村信用社出現資金困難,優先安排支農再貸款。
3.積極推廣林戶聯保貸款
借鑒農戶信用小額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成功經驗,在主要林區按照“自愿組合、誠實守信、風險共擔”的原則組成林戶聯保小組,采取“個人申請、多戶聯保、周轉使用、責任連帶、分期還款”的操作辦法,把“林權證抵押”與林戶聯保貸款結合起來。這種方法既有利于銀行貸款集中管理,也適度擴大了貸款額度。
4.積極推進林權流轉市場體系建設
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要大力推進以林權流轉為主的林產品交易市場、森林資源評估市場等配套的市場體系建設,為促進林權抵押貸款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市場保障。
參考文獻:
宣城市轄內金融機構林權抵押貸款調研資料,由安徽某金融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