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三農現代化是一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等在內的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問題。三農現代化進程中涉及的農業發展、產業化、城鎮化、農村可持續發展、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等方面問題應進行系統規劃。本文就我國三農現代化的主要標志進行了全面分析,對加快推進我國三農現代化發展的思路及對策進行了一些闡述,希望有助于加快我國三農現代化進程。
[關鍵詞] 三農 現代化 標志 思路
實現三農現代化是全國人民夢寐以求的愿望,也是黨和政府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農業、農民、農村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我黨和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農業現代化是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國際化的根基。
農業現代化是一個時空概念,其內容和衡量標準是不斷發展的。就全球而言,有其共同內容和客觀標準;但各個國家或地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各自的目標、內容及其衡量標準。目前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目標應該是:面向2020年,我國農村建設要完成三大任務,一是保證增加糧食和農產品安全,滿足全國人民生活和經濟建設的需要;二是增加農民收入,農民、農村富裕起來,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三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現階段,我國農業現代化就是要實現三農現代化,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努力營造良好的農業生態、農村生活、工作、學習環境,實現我國農業、農村全面有效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總結我國目前農業、農村現狀,概括為:不平衡、層次多、總體水平較低。
1.發展不平衡。我國幅員遼闊,現階段,既有像華西村、南街村、東韓村這些集體致富,提前進入富裕階段的村莊,也有一些靠救濟維持的窮困落后地區。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區域間的差異比較大,東南部與西北地區經濟差別很大。當前主要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社會穩定性正在經受考驗。
2.層次多。目前我國農業,既有像北大荒集團,擁有30架農用飛機,航化作業已成為千里墾區的重要作業方式,也有靠天吃飯干旱半干旱人工耕作的廣大中西部農村地區。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存在多種層次,農業生產力水平參差不齊。
3.總體水平低。2008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4761元,每月收入396元人民幣;2009年約5000元,每月收入約416元人民幣。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低。機械化、水利化、組織管理、人均收入、文化程度總體水平低。城鄉之間、工農之間差距較大。
二、我國三農現代化的主要標志分析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綜合各方觀點,現將我國目前三農現代化的標志概括為以下8點:
1. 我國糧食安全水平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國糧食安全是指滿足國內人們對糧食的需求,包括時空、結構、數量、質量的安全和有效供給。在我國人口達到14億、人年均需求糧食460kg時,共需糧食64400萬噸。 與現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48000萬噸的差額為16400萬噸。由此可知,我國糧食安全現狀是處于低水平的偏緊張的供求平衡階段。在我國,沒有國家糧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因此說,糧食安全水平是衡量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2.農業生產條件現代化。即用現代生產工具和能源消耗代替簡單的人力畜力和有機能源,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以及農村交通、通信網絡化,極大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并為農民工作、學習、生活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氛圍。農業機械化包括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服務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科技和裝備水平的重要載體。電氣化、水利化本身就是與機械化相輔相成的,農業運輸、農產品加工和林、牧、漁業現代化也離不開機械化。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現代化的農村交通、通訊網絡是與市場對接,發揮物流系統的功能、電子商務的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
3. 農業技術現代化。在農業領域廣泛采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比如生物工程技術、材料技術、空間技術、微電子技術等等,實現作物及畜禽等勞動對象的良種化,耕作、飼養技術的科學化,把依靠傳統經驗進行生產和分散經營的農業,轉變為規模經營、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農業。科技進步成為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并制定不斷吸納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的新機制,使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盛行的農產品地理標志針對的就是某個地域內的特色農產品,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技術投入,提高其品質與產量,從而提高該地域特色農業的科技水平,形成品牌,提高效益。
4.農業生態現代化。治山治水、水土保持、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的生態農業、有機農業,這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又一重要任務。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保護和維持生態平穩,力爭在人口增加、經濟發展與農業高產高效化的同時,不斷改善資源環境狀況,使人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從而能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保護和維持生態平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5.鄉村干部和農民素質現代化。從個體的角度來看,三農現代化要求鄉村干部和農民素質現代化,包括思想觀念和科學文化技術緊跟時代。現代農業要求勞動者具有一定的農業專業知識,具有接受和應用現代農業技術的素質和技能,有較強的現代市場意識、合作意識和管理能力,能熟練地使用農業先進機械和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能夠保持農村農民樸實、真誠、善良的優良傳統,在創造和諧農村,提高幸福指數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成為中華民族的根基。
6.農業產業化和組織管理現代化。農業產業化是指在廣大農村,種養儲加、供產銷、農工商貿一體化經營,農業與其關聯產業緊密結合并實現協調發展的過程。促進農業增值越來越多地依靠二、三產業,依靠農村各業之間互補和協調,從而保證農業現代化的順利進行。農業產業化的實施需要組織管理現代化作保障。
7.農業信息化。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這說明中央自2006年就把農業信息化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作為重大戰略舉措加以推進。目前我國大力推進的三網合一、農產品地理標志等重大工程都是可喜的農業信息化項目。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務。農業信息化是2 1世紀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8.城鄉一體化。實現城鄉一體化是農村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城鄉一體化要求廣大農村與城市一樣,市政路網和水電氣熱通訊配套管網等,城市功能一應俱全。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是農村現代化的艱巨任務。
三、加快推進我國三農現代化發展的思路及對策
三農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在一定的條件下應將農業以及與之相關的主要社會經濟問題納入農村這一大系統中綜合管理,從農村和農業與其他相關社會經濟方面的相互關系中研究農村發展問題。系列惠農政策已成為我國三農現代化發展的“加速器”。政府出臺的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投入、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等政策令全國人民歡欣鼓舞。在黨的開明政策、系列惠農政策的鼓舞下,地方政府在加快推進我國三農現代化進程中的主要思路及對策如下:
1.要有科學系統的三農現代化發展理念。①三農現代化是一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等在內的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問題。三農現代化進程中涉及的糧食安全、農業發展、產業化、城鎮化、農村可持續發展、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等方面問題應進行系統規劃。②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通過科學技術的滲透、工業部門的介人、現代要素的投入、市場機制的引人和服務體系的建立,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現代管理方法管理農業、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服務農業,使我國農業在形態上成為具有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農業。③以現代物質裝備、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型農民為支撐,以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建立現代農村產業體系為保障,大力加快推進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促進我國農業有效持續健康發展。④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使廣大農村市政路網和水電氣熱通訊管網配套齊全,城市功能一應俱全。
2.著力抓好三農問題組織管理現代化,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業信息化三者良性互動。①通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戰略,運用“地理標志+龍頭企業+專營店”等方式,可以將分散的農戶聚集起來,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產業化、規模化。加快制定地理標志農產品標準,推進標準化工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戰略能夠加快推進三農現代化。②拆除影響農村人口城鎮化的制度壁壘和政策約束(戶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實施一系列的制度創新,是發展小城鎮和推進農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③為實現農業信息化需建立農業信息化組織體系,其運行機制應從投資機制、激勵機制和創新機制等三個方面進行構建,并制定相應的農業信息化組織體系運行的保障措施,即農業信息產業保障措施、政策保障措施、技術保障措施和組織保障措施。④要積極構建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運行效率。農產品地理標志是一種新興的知識產權形式,它要求相關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和現代化,建立現代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和農產品質量檢查評價體系。由于地理標志農產品在特定區域內才能生產,所以更能形成產業規模和集聚效應,是目前農業科技現代化必由之路。廣泛運用現代管理理念、管理技能、手段方法以及組織結構、運行機制進行農業、農村、農民經濟活動的組織管理,實現三農問題組織管理現代化。
3.財政投入要適當向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大中型水利工程和相關配套項目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大型灌區配套節水工程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中西部地區農村道路、城鄉一體化建設等項目傾斜,不斷提高農業設施資源的保障能力和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4.不斷提高廣大鄉村干部及農民的素質。①要努力營造各類科技人員下鄉創業的氛圍,使他們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近幾年,政府公開招聘村官,改善了村一級組織管理人員的結構,這還不夠,應該選聘一批有一定理論造詣及管理經驗的實力派中青年到縣鄉一級任職,加快推進三農現代化的進程。②要按照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教育和培訓體系,全面提升農業經營主體的素質。要繼續加強農民轉移就業培訓,特別是要根據農民工的特點和需求,不斷完善培訓機制、充實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加強創新型農民的培養,不斷充實農村人才隊伍。
5. 農業制度建設是三農現代化的保障。運用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對農村制度進行規范建設;運用福利經濟學的理論,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農村義務教育體系、農業風險保障機制等進行規范建設;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制定鄉村干部聘用、激勵、約束、考核、獎勵機制,選賢與能,使優秀人才盡其用;運用公平和效率兼顧的管理理論,加強三農組織管理,保證糧食安全是第一位的,效率第二,兼顧公平,實施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綜合建設,促進農業和農村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為我國實現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論走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作者:吳可望, 來源:教育資源庫, 2010-4-10(http://lunwen.5151doc.com/Article/HTML/261227.html)
[2]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中國經濟網,2010年04月12日,http://www.sina.com.cn
[3]《農業信息化組織體系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編著者崔巖,2007年8月1日
[4]農村道路對陜西農業現代化的影響力研究,李麗副教授,陜西省委宣傳部社科規劃辦主辦的《成果要報》2009年第14期刊載
[5]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 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范雯,2007-9-12,http://www.hbjjrb.com
[6]破解農民收入區域不平衡關鍵要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趙建華,2008年12月05日,新華網,http://news.QQ.com
7]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記者張毅, 百納網,2009年09月15日
8] 今年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將突破5000元,2009-12-29,云霓,中國金融網
[9]我國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增長6% ,來源:新華社,2009-08-25審核人:興林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