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糧改以來,國有糧食收儲企業作為原國家糧食系統責權的繼承者,承擔著國內糧食收購市場的主渠道作用,其不但擔負著中央儲備糧、國家臨時存儲糧及地方儲備糧的收購和保管職能,而且還同時負責按最低價向農民收購糧食,因此其在職能上基本是以代理國家行使糧食市場宏觀調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穩定為主。鑒于此,國家對于此類糧食收儲企業的稅收政策,也存著較大的優惠尺度,其在根本意義上是為了支持該類企業自身更好、更快的發展,更能全面承擔起國家宏觀調控的重任,因此該政策在長時間內應保持不變。
一、糧食收儲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解讀
1.增值稅
根據相關省、直轄市、自治區對于糧食企業增值稅免征的有關規定,對承擔糧食收儲任務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的糧食可免征增值稅,而對所兼營的其他業務(除政府儲備食用植物油的銷售外)則應按規定征收增值稅。
在進項稅的抵扣上,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提高農產品進項稅抵扣率的通知》(財稅[2002]12號)文件的規定,自2002年1月1日起,作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糧食收儲企業在購進農業生產者所銷售的免稅農產品時,其進項稅額扣除率應由10%提高至13%,而若所購進的農產品來源于小規模納稅人時,也應按上述規定給予13%進項稅額的優惠抵扣率。
但是,該文件同時規定,糧食收儲企業在執行上述增值稅優惠規定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每年年初均需向稅務部門提出認定當年增值稅免稅資格的申請,由主管稅務機關審核認定免稅資格,對未報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認定的,不得免稅;二是享受免稅優惠的企業,應分別核算應稅銷售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免稅銷售額并按期進行應稅和免稅申報;三是每年年初均需向稅務部門提出申請免征上年度增值稅清算報告,由稅務主管部門核實認定免征額。
2.營業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1996年頒發的《有關對國有糧食企業取得的儲備糧油政策性補貼收入免征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1996]68號)文件的規定,國有糧食企業保管政府儲備糧油而取得的財政性補貼收入應免征營業稅,政府儲備糧油應包括國家儲備糧油、國家專項儲備糧油、以及各級地方政府的各類儲備糧油和用于調控糧食市場的吞吐調節糧食,而政策性補貼收入應包括國有糧食企業為保管上述各項政府儲備糧油而從各級財政或糧食主管部門取得的利息或費用補貼。據此規定,糧食收儲企業所收到的與中心、省或地方儲備糧油輪換、保管相關的利息費用補貼,均可按免征營業稅予以申報處理。
3.所得稅
根據相關省、直轄市、自治區對于糧食企業所得稅若干政策的規定,對于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撥給糧食收儲企業的各種財政補貼收入,凡屬于可指定用途者,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可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給予納稅調整減少處理,直至為零;但對于糧食收儲企業獲得的其他各種補貼收入,均應按規定并入該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征收企業所得稅。根據該文件精神,并結合儲備糧油財政補貼收入的性質,糧食收儲企業在購、銷、調、存等各個儲備糧油環節所取得的財政補貼收入,均可作為納稅調減項予以申報處理。
4.其他稅種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分國家儲備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05號)文件的規定,截止2010年底,對中儲糧總公司及各直屬糧庫資金賬簿免征印花稅,對其經營中心儲備糧(油)業務過程中所書立的購銷合同免征印花稅,對中儲糧總公司及各直屬糧庫經營中心儲備糧(油)業務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此外,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農業發發展銀行繳納印花稅問題的復函》(財稅字[1996]55號)文件的規定,對農發行辦理的農副產品收購貸款、儲備貸款及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貸款等財政貼息貸款合同免征印花稅。據此規定,糧食收儲企業在發生上述貸款時,對于雙邊征收的印花稅可予以免繳。
二、糧食收儲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必要性
1.宏觀調控職能的需要
為了更好的體現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市場穩定,以中儲糧為代表的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應繼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作為中央儲備糧的實物管理和經營基層單位,中儲糧旗下的各直屬庫按規定不允許從事任何一般性的商業經營活動,其主要責任是負責中央儲備糧的管理和輪換。因此,在無任何經濟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國家不宜對各級糧食收儲企業加以較重的稅負,而應以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繼續支持其儲備糧企業的發展。
2.利潤不確定性的需要
自1998年糧改以來,各地大多數糧食收儲企業每年均可實現一定的利潤,但該利潤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賬面數字,或者主要來源于國家補貼,并非企業自身開展經營的結果。例如,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延長使年均折舊費用減少,從而有利于賬面利潤的增加;再如,國家所給予的較為寬松的補貼政策掩蓋了輪換價格風險,使各糧食收儲企業不至于承擔較多的市場風險。因此可見,為了更好的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各糧食收儲企業應繼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3.潛在費用增加的需要
從目前來看,各地糧食收儲企業的儲備糧庫都是在1998年糧改之后由中央投資建設的,其在當時設備先進、機械化程度較高、倉儲條件較為優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新倉房、新設備的優勢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為了維護原功能而使大量修理、維護費用的增加,從而將使利潤水平出現較大下滑。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在國家下一次大規模修建、改造各地方儲備糧庫之前,各糧食收儲企業仍需承擔上述大額維護支出,因此不宜再增加其稅負。
此外,某些地方糧食收儲企業還存在財政貼息、財務掛賬急需消化,資金壓力較大的問題,因此也應在稅收上繼續予以扶持。例如許多屬于擴建庫性質的儲備糧庫,在建設之初須向農發行借款融資,但這些負債借款一般數額較大,僅憑企業自身力量無法予以解決,通常還需國家優惠政策的協助。
三、總結
綜上所述,各地糧食收儲企業自1998年糧改以來,作為國家宏觀調控職能的執行者,在穩定國家糧食市場、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國家對其也給予了較多的稅收優惠政策予以扶持。鑒于此,各糧食收儲企業應以此為契機,通過積極轉變經營觀念,適時革新經營模式,更好的為國家擔負起宏觀調控的重任,同時也為自身贏得更好的發展機遇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