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找工作難”一直以來都是以應 屆畢業生為主的就業大軍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在互聯網逐步普及、走近人們生活的過程中,網絡招聘逐漸成為了應屆畢業生和有工作經驗人士尋找工作的主要途徑。面對日益完善、成熟的電子招聘機制,用人單位也樂于使用這一廉價而快速的招聘手段。這一看似雙贏的招聘機制是否真的可行,它的優劣各在哪里,未來的發展方向何在?本文將就此進行探討。
[關鍵詞] 開放互動 網絡招聘 人力資源 發展方向 分析
根據《財富》的統計,世界500強中有88%的公司在使用網絡招聘,預計在2010年,網絡招聘的份額占到整體招聘市場的59.3%。在國內的一次統計中,2250萬網民有29.12%在網頁中瀏覽的目的是獲取職業信息。艾瑞咨詢預測,到2011年將網絡招聘的市場價值將達到26.3億元。通過發放企業招聘信息、自動投送簡歷的基本做法充當招聘雙方的中介而謀取利益,網絡招聘市場真真實實地擺在了互聯網企業面前,并且潛力無限。
2004 年前程無憂在美交所納斯達克上市,中華英才網被全球最大的招聘網站Monster 以5000 萬美元收購40% 的股份,智聯招聘打出親民牌,與中國中央電視臺合作的《絕對挑戰》一度使其知名度達到頂峰。三大招聘網絡瘋狂搶占市場,又有“Hiall”、應屆生論壇等后起之秀,網絡招聘市場競爭不斷。如何了解網絡招聘的利弊,把握發展方向,成為了他們做大做強的關鍵。
一、網絡招聘給招聘、應聘雙方帶來的便利
網絡招聘作為互聯網經濟的產物,給招聘產業帶來的影響確實是非常巨大的。無論是招聘信息發布的快捷、招聘成本的消減、招聘人員范圍的擴大等都給招聘、應聘的雙方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也促進了人才的流動和經濟的發展。
1.招聘信息發布快速、便捷
相比于傳統貼海報、發布平面廣告的招聘宣傳方式,網絡招聘給信息發布帶來了巨大變化。運用互聯網的優勢所進行的信息發布所形成的信息時效性和更新速度更是傳統的招聘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在谷歌、百度上搜索“人才招聘”,均會出現上千萬個搜索結果,這樣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
2.大幅度減少招聘成本
招聘成本的大幅度減少是網絡招聘相比傳統招聘方式受到青睞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招聘成本的減少尤其反映在應屆畢業生的招聘上。在以往,一家公司想要招聘應屆畢業生往往要在高校中循環往復地安排一系列的宣講會,聯系學生輔導員,貼海報,發傳單……在其他的人才招聘會上,一個標準展位報價在1000元甚至更高,再加上相應的宣傳費、會務費、交通、食宿費用,加在一起便是一個巨大的支出。而企業依靠招聘網站發布信息,往往只需要發布一則招聘廣告,而且針對一些類似世界500強等大型企業,招聘網站長年開設專門的招聘討論區,更使人才招聘事半功倍。
3.招聘范圍擴大
網絡招聘使企業招聘范圍極具擴大是顯而易見的。應聘者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就能瀏覽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招聘信息。現在一些大型企業在自己的網站中建立報名系統,將報名人員的資料進行初步篩選后再安排具體的招聘步驟。通過電子信息的快捷傳遞,人才的招聘沒有了地域的限制。
二、網絡招聘網站現存在的一些問題
1.招聘網站趨于雷同,缺少自己特點
無論是以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為代表的傳統招聘網站,還是新進入網絡招聘市場的Hiall,應屆生等招聘網站新秀,他們的盈利模式、市場作用、運營管理制度都趨向雷同。均以招聘企業的招聘廣告費用為主要贏利點,通過收集簡歷、提供職業指導的方式發揮招聘中介的作用。永遠一成不變的主頁面更使網民們形成了審美疲勞。由于招聘網站的技術支持并不復雜,現行的招聘網站往往缺少一定的核心競爭力。當有眾多的競爭對手進入這一領域,網絡招聘市場的蛋糕就越分越少。對此,有人喊出了“網絡招聘只招聘不招財”的口號。2009年,智聯招聘爆出巨額虧損,2008年Monster財報顯示中華英才網虧損1.75萬元。
2.與高校、招聘單位缺少信息互動,評價體系不完善
在網絡招聘網站運營的過程中,信息互動的缺失和人才評價體系的不完善是招聘網站最大的缺陷之一。就由應聘者投送簡歷,招聘企業篩選這一基本網絡招聘體系而言,招聘網站在完成類似“媒婆”的工作后即退出了人才的招聘工作。這就造成了應聘者往往不知道招聘企業的人才篩選標準,而招聘企業也始終在埋怨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在網絡上面經的泛濫和追捧即說明了招聘雙方信息互動的缺乏。
同樣,在完成現行招聘步驟后,招聘企業沒有對應聘者給出一個具體評價和指導建議,很多應聘者也存在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類似蒙頭蒼蠅的心態。盲目的應聘是很多應聘者的現狀。
3.業務單一,娛樂性不足,無法留住用戶
縱觀現有的網絡招聘網站,基本都停留在其基本的網絡招聘業務,很少推出相應衍生的交友、信息反饋等業務。這樣的運營方式局限了網絡招聘網站的發展。由于就業者急躁的應聘心里,一家網站注冊賬號,找到工作之后極少會繼續關注有關的就業信息,使用原來的賬號。沒有“回頭客”是現行網絡招聘網站一個普遍的問題。
三、對網絡招聘現狀的若干建議
1.加強高校、企業的聯系,建立開放的評價體系
建立一個用戶的檔案制度,在一個用戶完成招聘步驟,無論是否應聘成功,招聘的企業均可以在用戶的檔案中留下對用戶的評價或者建議。同時,用戶也可以針對自己的應聘過程留下自己的感想和對后來人的意見。這樣類似用戶招聘檔案的設立可以對外人開放,供大家閱讀和評論。如果可能,還可以建立實名制度,推行交友制?;诰W絡招聘的人力資源互動平臺,用開放的評價體系,以人為本,通過印象的集合,形成更加清晰客觀的個人價值分析。
在完成應聘中介,完成簡歷的搜集和投送的同時,招聘網站必須經常將招聘方的評價交給高校、獵頭等人才提供方參考,甚至建立人才儲備制度,如建立應屆畢業生檔案等。這樣,做到招聘方與應聘方、應聘方內部的信息共享與互動。
2.加入“模擬職場”等娛樂化、多元化服務
服務單一、缺少自己特色、不具備核心競爭力是現有網絡招聘網站的普遍缺點。加入類似“模擬職場”的娛樂化服務,在增加網站自由特色的同時,還可以使網友了解職場特點,吸引非應聘目的的網友。用戶還可以通過這一平臺,提升個人能力、團隊意識、組織領導力等個人特質,為其進入職場提供能力的鍛煉和知識的儲備。同時,在網絡娛樂的大環境下,這樣的多元化服務還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3.加強與其他網站的交流合作
近年來,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人人網、開心網等眾多網絡流網站的蓬勃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并且他們在真正完善實名制的同時也保證了豐厚的利潤回報。不知不覺中,網站的合作和用戶互認在逐漸流行,貓撲、人人、大巴等交流網站均可以實行用戶的互認。如果網絡招聘網站能夠積極與這些交友類網站合作,取長補短,不但可以迅速解決實名制的問題,而且對于拓展用戶數量、業務范圍、增加收入、直至將企業做大做強都是有好處的。
4.適度收費,借鑒騰訊的盈利模式
“只招聘不招財”一直以來都是招聘網站一個直接而重大的問題。盡管各大網絡招聘網站始終否認,智聯招聘CEO劉浩也曾表示:“網絡招聘燒錢有盈利基礎,只不過真正的收獲時間還沒有到來。”但是長此以往的虧損狀態始終是不得不改變的現狀,單純依靠投資方和資本市場融資的生存方法網站終將難以為繼。對于用戶適度的收費是一個直接的解決辦法。基于招聘網站龐大的用戶群體,向每一個用戶收取一定的費用就能解決很大一塊的資金缺口。這對于解決企業的現狀和長期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5.政府積極立法,加強監控
互聯網立法一直以來都是媒體和民眾所期望的互聯網監管方法,但始終沒有一項具體而落實的法規出現。如果能出臺一項法規,無論對于整個網絡招聘市場的整體規范還是對于各大網絡招聘企業的運營都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志強:“招聘網站的巨虧恐慌”,《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9年第7期。
[2]梁浩:“雙邊市場視角下我國網絡招聘市場實證分析”,《陜西農業科學》,2010年第3期。
[3]武濤:“垂直細分是方向——淺析網絡招聘的現狀與未來”,《信息系統工程》,2009年第4期。
[4]袁慶宏 劉昌蘋:“國內外網絡招聘行業現狀分析——兼論我國高校畢業生網絡求職概況”,《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年第21期。
[5]李寧:“淺議大學生網絡求職與招聘”,《中國輕工教育》,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