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允價值是來自公平交易的市場,其實質就是客觀價值,它能動態地、及時地反映企業各項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為決策提供依據。本文結合公允價值的涵義,探討我國企業在運用公允價值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 公允價值 計量 企業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愿進行資產或負債清償的金額。可見,公允價值是來自公平交易的市場,是參與市場交易的理智雙方充分考慮了市場信息后所達成的共識,這種達成共識的市場交易價格即為公允價值。公允價值的實質就是客觀價值,它能動態地、及時地反映企業各項資產和負債價值的變化,為決策提供依據。
一、公允價值運用中出現的問題
1.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低,公允價值實際操作難度大
公允價值的計量和一般會計統計相比,相對復雜。它要求會計信息具有相關性、公允性、配比性、有用性、可靠性,所以,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對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會計隊伍缺乏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大多數會計從業人員對公允價值運用尚難以適應。調查顯示:我國會計從業人員大約有1500萬人,70%左右的從業人員還沒有從業資格,會計電算化水平及相關的信息處理能力不強,對公允價值的理解、計量和運用都很困難。
2.公允價值理論體系不完善,公允價值計量中存在利潤操縱問題
我國新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已經全面引入了公允價值,但是對公允價值的細節問題的應用沒有詳細的規定,理論基礎還沒有定論,計算方法還不夠規范,對公允價值計量缺乏相應而有效的解釋與指引。對公允價值的應用只是引用到其他具體準則中,沒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公允價值應用的問題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這將嚴重地阻礙公允價值的應用與發展。雖然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是無法避免的,但公允價值確認上主觀性表現的很明顯,一些企業就會利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人為操縱利潤,在上市公司和大股東之間的交易表現的非常明顯,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關聯公司進行債務重組,資產交換等交易過程中,交易價格缺乏公允性的情況可能性很大。
3.公允價值內部控制規范不完善,會計信息失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得到完善,但在很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國新會計準則頒布時間不長,相關配套的操作規范正在完善之中,公允價值內部控制規范還不成熟,有些小企業無視國家法律法規,會計信息缺乏真實性。領導授意、指使、強令、串通編制假賬躲避稅收,作假帳的現象屢見不鮮。其市價的公允、合理性也值得懷疑,這些都導致其計量不準確,可靠性較差。
4.公允價值信息獲取成本高,增加了企業財務負擔
實施公允價值計量需要增加相關人員,如信息收集人員及專業估價人員,收集信息過程中會產生多項費用,審計公允價值信息會提高審計收費標準。這就會提高公允價值計量的實施成本。另外,公允價值計量屬動態計量屬性,對全部資產和負債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就要對全部資產和負債進行重新計量,不僅要專門的評估人員準確地確定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還需會計人員對資產和負債進行全面調整的財務處理,這就造成資產評估成本和財務管理成本的提高。
二、正確運用公允價值的對策
1.更新觀念,提高執業人員的素質
公允價值問世至今也不過30來年,傳統的成本計量模式在會計史上沿襲了百余年,無論在思想觀念還是行為意識上對會計人員的影響都已經根深蒂固了。實現公允價值計量需全面觸動傳統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現有理論,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允價值計量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公允價值計量的推廣應用是對會計人員從業務到技術全面進步的挑戰。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素質。不僅要吸收國際先進的會計理念和會計處理方法,還要在實踐中不斷鍛煉自己,積極參加專業知識培訓,熟悉和掌握新的會計處理方法和持續提高從業水平,減少會計信息的行為性失真和對公允價值判斷的偏差。
2.不斷完善相關理論體系,建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
公允價值計量的有效實施首先需要有一個完善的公允價值理論體系的支撐。相關部門要依據我國國情,制定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價值計量的具體準則或應用指南,詳細地說明現值的確認、計量問題,折現率和資產報酬率選擇的問題,統一公允價值定性和定量的標準,實現規范操作,減少主觀的臆斷。在目前的準則體系下,公允價值計量很難真正做到與國際接軌,加強公允價值的理論研究,建立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3.加強監管公允價值的計量,為準則的實施保駕護航。
公允價值要想成為利潤操縱的工具需要同時具備三個要素:企業管理層和會計人員蓄意造假、審計人員失去職業道德、市場監管失靈。事實上具備了這三個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發揮防護作用。所以公允價值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加強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監管部門、證交所、專業媒體等在內的社會監督,促進企業嚴格遵守會計規范,使公允價值在掌握規則的行業“裁判”指導下實施,對公允價值惡意操縱者及獲益主體予以嚴懲,以“鐵的紀律”為準則的實施保駕護航。
總之,在企業會計準則中大量的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是我國會計發展的一個巨大進步。公允價值計量的推廣應用是大勢所趨。在實際運用中不斷的完善和修正使公允價值充分發揮其優點,將我國的會計計量水平帶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褚潤貞:探究公允價值計量屬性[J].時代經貿,2007(7) : 9-11.
[2]甄改芳:我國應用公允價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審計月刊,2007(1) :48-49.
[3]王素玲:公允價值可靠計量策略探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4)
[4]田彥霞:淺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J]。科教文匯,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