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到群眾來信,許多領導親自回復。僅在今年7月中旬,就有兩位中央政治局委員復信普通民眾。從每一封來自中南海的回信中,我們讀懂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心系群眾、執政為民的真正內涵。
千差萬別的寫信原因,數目龐大的人民來信,對于日理萬機的領導人而言,要想憑借一己之力全部通讀都很困難,一一回復,就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即便如此,中央領導人接觸來信的頻次依然驚人,而且幾乎每一封領導人的回信都給我們留下了一段佳話。
收到一封來信,念給大家聽
“我收到一封來信,念給大家聽。”1949年8月,北平市召開第一屆各界代表會議。會上,毛澤東從口袋里掏出一封群眾來信,“國民黨、共產黨半斤八兩,糧食不斷長(漲價)”。念完后,毛澤東說,請大家出主意,想辦法。
不久后,政府開始抓“糧老虎”問題,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解決糧食漲價問題。
據知名學者何虎生所著《毛澤東初進中南海》一書記錄,1950年5月上旬,毛澤東親自回復將近80封信,僅5月7日一天,就回了18封。劉少奇發現后,對中央辦公廳秘書室的同志說,主席的工作量太大了,是不是可以選送一些,一般來信可不可以搞內容摘要?毛澤東同意了,后來每天送5至10封,一直到1966年。
1951年10月,河北省委黨校副校長陰一剛、副秘書長羅云路給中共中央寫信,表示不同意中央文件中“半無產階級也是領導階級”的提法,并希望毛主席給予答復和指示。
毛澤東閱后,將此信批轉給劉少奇等七位中央領導征求意見。他后來在發給全黨的《修正指示》中坦率地說:“過去的這種提法,中央認為是不適當的,而河北省黨校陰一剛、羅云路二同志的意見則是正確的。”
河北省委黨校的來信引起毛澤東的重視,并導致中央文件中一個重要提法的修正。
另外一則關于中南海回信的佳話,已成經典:1975年,3個默默無聞的科研人員——黃仲玉、林克平、鐘義信為了改變我國通信衛星研究落后的狀況,決定給周恩來總理寫信,向總理反映真實的情況,建議中國盡快搞通信衛星。
通過什么方式把信送給周總理?時任郵電部部長鐘夫翔秘書的林克平,出了一個好辦法,隨同機要文件一起走,而且郵件要掛號。
于是,一封由三位普通的年輕人簽名的群眾來信,直接送到了周總理案頭。
據工作人員回憶,周恩來看到了這封來信之后很激動,當場批示“先將衛星通信的制造、協作和使用方針定下,然后再按計劃分工做出規劃,督促進行”。11天后,周恩來住進305醫院,直到去世。
而這封成功到達周恩來辦公桌上的來信,也改變了我國通信衛星的發展軌跡。
1987年,粵劇名家紅線女(鄺健廉)赴北京演出,紅線女寫信邀請鄧小平賞光。第二天鄧小平就回信說:“謝謝您的邀請,但我不能來,因為我耳朵不好,聽不見。請不要因為我不能來影響了您的情緒,影響了您的演出。祝您的演出要成功。”語言平實誠懇,有一說一,一如鄧小平的行事風格。
還是和大家見面談一次為好
曾在中南海工作多年的北京政治學者吳稼祥撰文回應,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一年要讀5萬封人民來信,讀到憤慨處,常常拍案而起。據統計,自1979年1月至1985年6年間,胡耀邦總書記所批閱的人民來信,就達到兩千封,平均一天一封。
在外出考察途中,胡耀邦也會處理一些臨時送來的信件。1984年1月,胡耀邦在湖南省溆浦縣考察,一個聞訊而來的當地人將一封請求政府幫助他尋找孩子的信,塞給了胡耀邦的隨行人員。
5天后,中央信訪部門回信,詢問丟失孩子的特征。后經政府出面,被犯罪團伙拐走的孩子終于找到,消息傳到中南海,胡耀邦非常高興。
“六年以來,我幾乎每個禮拜都收到要求落實政策的信,大部分我都批了,可能不下一千件。批了的,大部分都有回報。為什么推一下,動一下,不推就不動?這幾個人的問題,我主張有專人負責,查一個就解決一個,使官僚主義無法推脫。”1984年,胡耀邦總書記在上海多名民眾要求落實政策的來信上寫了這樣一段批語,可以稱為是中央領導人對回信民眾這項工作的思考。
“本想給大家寫封回信,但書不盡意,已經動筆又停了下來,覺得還是和大家見面談一次為好。”1990年3月23日下午,江澤民總書記邀請13位北大學生走進中南海懷仁堂座談。
這一次座談的緣起,就是11名北大學生在半個月前,聯名給江澤民發去一封郵件,1200字的篇幅,說出了一代學生正在思考的問題,他們希望中央領導有機會多和同學們交談。
整個談話時間長達4小時16分。
2001年8月1日,江澤民主席又極為罕見的給一名曾在華旅游的外國游客復信。這名游客是美國紐約州的大學中文教師邁克#8226;奧謝伊,3個月前,奧謝伊給江主席寫信,介紹了自己與家人在中國旅游的“美好回憶”。
江澤民主席在復信中說,“中國有句俗話,叫百聞不如一見。你們在中國的經歷充分證明,中國人民對美國人民懷著友好的感情,他們希望中美兩國保持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希望你和其他美國朋友多到中國來看看。”
江澤民主席復信的背后,是當時中美關系正處于谷底的現實。2001年4月發生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之后美國新任總統布什又推動美臺軍售,中美關系降至冰點。而當年10月份將在上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將不可避免首度會晤,在會晤之前釋放出善意,營造良好的會晤氣氛,這封回復給普通美國民眾的信起了巧妙的暖身作用。
含著熱淚讀完群眾來信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夫人連方瑀眼中,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語出《論語#8226;子張》,即從遠處看他,讓人肅然起敬;接近后卻發現他很溫和可親)。胡錦濤總書記的親民作風,在他給民眾的回信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文如其人,雖然出身理工科背景,但胡錦濤的書信語言,卻充滿溫度,這也成為了胡錦濤總書記回信的特色。
除去給劉丹陽回信時的那句“我同你的爺爺、奶奶一樣愛你”,在給北京大學教師孟二冬女兒的回信中,胡錦濤說“我是含著熱淚讀完你這封來信的”,“斯人已逝,傷如之何”,這樣流露情感的語言,帶著溫度的書信,是當代領導人給群眾回信中的亮點之一。
今年4月在《人民日報》公開發表紀念胡耀邦文章的溫家寶總理,就在文章中直指,“他的行事風格對我后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帶來很大的影響”,這其中就包括處理人民來信的方式。
2010年春節后,在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回答網友提問時,溫總理告訴廣大網友:“對于大量的群眾來信,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幾乎每天都在看,很多都在批。”
溫總理習慣用毛筆,在白紙上書寫小楷回信。文字簡練流暢,有漏字的地方,他會用標準的修改符號,將字添在旁邊。顯然,每次寫完之后,他還會再讀一遍,一抒己懷也一絲不茍,這就是溫家寶。
2009年5月,面對都江堰156名中小學生寄來的畫冊《美麗的花朵》,溫總理稱贊,“這不是一般的畫作,是你們在那場悲壯的抗震救災親身經歷的真實寫照”,“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在回復上海老電影人的信件時,溫總理開篇就是道歉,“去年十月廿一日的來信,因故很晚才收到,遲復為歉”,他還在信中說,“我也是看你們拍的電影長大的”。
這些回信的口吻,更像出自一位慈祥和藹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