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與開放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的效果,并加以比較。方法 選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76例輸尿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開放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組(A組)38例和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組(B組)38例,后對兩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患者滿意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進行統(tǒng)計及比較。結果 經(jīng)研究比較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B組的患者滿意率高于A組,手術時間短于A組,術中出血量少于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A組(P均<0.05)。結論 在輸尿管結石的治療中采用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優(yōu)點較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 開放輸尿管切開取石術; 輸尿管結石
[中圖分類號] R69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5-145-02
輸尿管結石的大小與梗阻、血尿和疼痛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在輸尿管中、上段部位的結石嵌頓堵塞或結石在下移過程中,常引起典型的患側腎絞痛和鏡下血尿,給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和不便[1]。本文中筆者選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76例輸尿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后將手術過程及結果加以總結比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76例輸尿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開放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組(A組)38例和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組(B組)38例。A組的38例患者中,男30例,女8例,年齡20~56歲,平均(36.5±2.0)歲;單側結石35例,雙側結石3例;結石部位:上段13例,中段12例,下段13例。B組的38例患者中,男32例,女6例,年齡22~55歲,平均(36.3±1.8)歲;單側結石36例,雙側結石2例;結石部位:上段14例,中段11例,下段13例。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采用開放輸尿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根據(jù)結石部位選取合適體位,切開肌層后,顯露輸尿管,仔細分離各組織及器官等,明確結石部位,如有不明確處可隨時參考X線片,切開結石部位取出結石,再采用輸尿管進行探查,最后縫合輸尿管及肌層,后期處理。B組則采用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患者取合適體位后,分別于3個點進行穿刺,水囊充水擴張5min后放水,行二氧化碳氣腹,腹腔鏡下探查取出結石,放置引流管后縫合,后期處理。治療后將兩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患者滿意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進行統(tǒng)計及比較。其中患者滿意率調(diào)查采用無記名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問卷全部回收且有效。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及分析,統(tǒng)計學軟件選用SPSS12.0,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對兩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患者滿意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進行統(tǒng)計及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由表1可見,兩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差異無顯著性(χ2=0.31,P>0.05);而B組的患者滿意率高于A組,手術時間短于A組,術中出血量少于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A組,均有顯著性差異(χ2=4.20、t=6.02、t=5.89、χ2=4.32,P均<0.05)。
3 討論
輸尿管結石絕大多數(shù)來源于腎臟,包括腎結石或體外震波后結石碎塊降落所致。由于尿鹽晶體易隨尿液排入膀胱,故原發(fā)性輸尿管結石極少見[2]。有輸尿管狹窄、憩室、異物等誘發(fā)因素時,尿液滯留和感染會促使發(fā)生輸尿管結石[3]。此病有絞痛癥狀,給患者的生活及學習、工作等造成巨大的不便,因此其治療較為重要,應引起重視。其治療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對癥治療、中藥治療、體外震波碎石與經(jīng)內(nèi)鏡取石、手術取石等[4]。近年來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以其一次清除率高及微創(chuàng)的特點被應用較多,且其因微創(chuàng)的特點對患者的損傷較低,安全性較高,腹腔鏡輔助下取石較為準確安全,同時降低了患者術中的出血量,這樣就可以大大縮短患者的住院及康復時間。
本文中,筆者以我院治療的76例輸尿管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開放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和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以期了解不同術式在此病治療中的效果。通過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隨著技術的成熟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X采用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的患者結石一次清除率與開放式手術差異不大,但術中對患者的傷害卻降低,術中出血量減少,手術時間因其少了較多的縫合機后期處理而縮短,患者的滿意率提高[5],同時因其微創(chuàng)的特點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如感染等的發(fā)生率降低,這些都肯定了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的可取性及優(yōu)勢,但此術式對操作者的技術及經(jīng)驗等要求較高,因此應加強此方面的鞏固。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輸尿管結石的治療中采用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優(yōu)點較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盛暢,王大偉,魯軍,等. 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治療嵌頓輸尿管結石臨床分析[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8,23(11):846.
[2] Sigala S,Dellabella M,Milanese G,et al.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alphal adrenoceptor subtypes in the human ureter[J]. Neurourol Urodyn,2005, 24(2):142-148.
[3] Hadi U,Ghossaini S,Zaytoun G. Rhinolithiasis:a forgotten entity[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2,126(1):48-51.
[4] Li X,He DL,Zhang LL,et al.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hree components isolated from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on shock wave lithotripsy induced kidney injury in rabbit model[J]. Zhonghua Yi Xue Za Zhi,2005,85(31):2201-2206.
[5] 周東方. 22例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的探討[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36):16.
(收稿日期:2010-03-27)